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2-24 21:30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22 00:34
(1)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电图表现
①缺血型 T 波。QRS 波群以 R 为主的导联 T 波低平,双相,尖锐倒置,V1 导联 T 波直立时电压大于 V5 导联 T 波。期前收缩后窦性搏动的 T 波变为异常。这些异常除冠心病外,无其他因素可解释者。
② ST 段异常。QRS 波群以 R 为主的导联 ST 段水平型或近似水平型下移超过正常,除冠心病外,无他因可解释者。
③各种传导阻滞及各种异位心律失常不能用冠心病以外的疾患所解释者。
④心电轴左偏,左心室肥大,无其他疾病可解释者。
⑤ U 波倒置。Q-T 间期延长,无他因可解释者。
⑥临床具备冠心病发病条件,V1 经末电势负值增大而又排除左心房肥大者。
(2)心绞痛的心电图改变
①稳定型心绞痛发作时,心电图上可表现为下列一种或几种改变:
一过性 ST 段异常,这种 ST 段异常往往是呈水平或下垂型下移。出现 ST 段移位的导联与缺血部位有关。持续存在的时间较短,有时还来不及描记心电图,ST 段已恢复正常范围。因此遇有典型心绞痛发作过后记录的图形正常时,不要轻易否定心绞痛的诊断。
多数表现为左胸导联 T 波低平、双相或倒置,少数患者 T 波可变得异常宽大后再转为倒置。出现一过性的类似心肌梗死波形,这是个别严重心绞痛发作时出现的,主要改变为 R 波电压降低,ST 抬高等,如及时积极治疗可使波形恢复正常。
②变异型心绞痛心电图改变。S-T 段呈凹面向上或上斜型,常伴有高耸 T 波,在对应导联 S-T 段下移,偶尔呈弓背型 S-T 段升高伴 T 波倒置。轻度发作时 T 波由低平变为高大,严重发作时变为高尖,此时多伴有 S-T 段抬高。严重发作时可有 R 波增高变宽或 R 波减低、消失。出现 U 波倒置。值得注意的是,变异型心绞痛在不发作时约有 1/3 病例其心电图可在正常范围内,在发作时几乎都有异常改变。在缓解期作运动试验可呈阴性反应。如果日后发生心肌梗死,S-T 段抬高的部位即指示心肌梗死发生的部位。
(3)心肌梗死的心电图改变
①病理性 Q 波(又称坏死型 Q 波)。Q 波出现在正常不呈现 Qr 或 QS 波群的导联,呈 qR 型导联其 q 波大于 0.03 秒,q 波电压大于后继 R 波的25%,若 QV4 > QV5 > QV6,亦属异常 Q 波。但正后壁心肌梗死却是右心前导联 R 波高耸,反映了后壁向量消失。
② S-T 改变。心肌梗死发生 2 ~ 3 小时后,面对损伤电流的导联其 S-T 段抬高,初时呈弓背向下与 T 波前支融合,随病情发展逐渐呈为弓背向上抬高,并与直立的 T 波融合成“单向曲线”,背向损伤区的导联 S-T 段下移,呈对应性改变。
③ T 波改变。面对缺血区的导联出现 T 波倒置,背向梗死区的导联 T 波直立,在心肌梗死发生后,T 波前支被抬高的 ST 段拉直, T 波形态高尖,随后转为双相,倒置。倒置 T 尖锐,双肢对称,并可呈耸肩样凸起,称为冠状 T 波。随着时间推移,T 波逐渐加深直立至亚急性期,在慢性阶段 T 波又逐渐变浅,直立,恢复至梗死前形态,但如果梗死区侧支循环不良、则 T 波恢复极慢。
临床上,上述三种改变往往混合存在,急性心肌梗死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变化。
(4)心肌梗死的定位诊断
(5)心内膜下心肌梗死的心电图改变
可不出现异常 Q 波,但可有 R 波降低,各导联 S-T 段持续较长时间的下移,而 aVR 导联的 S-T 段呈相应抬高,T 波呈持续性倒置, ST-T 改变有演变过程。一般持续存在 1 周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