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2-26 13:42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3-06 05:39
几位先后的排名由低到高是这样的:秀才—举人—贡士—进士—探花—榜眼—状元
古代读书人想求取功名,必经过十年寒窗,参加各级*举办的考试。分别是:县试—府试—院试—乡试—会试—殿试。县府两级属初试,初试合格叫童生。可进入科举考试。共四级:院试——乡试——会试——殿试四级。
古代进士相当于现在博土后水平,有人说相当于院士一级。有书君认为,比喻虽然通俗、形象,实际上由于古今制度不同,考试科目差异,实际上并没有可比性。古往今来,那些莘莘学子,不管是求取功名也好,实现个人抱负也罢,均是一份耕耘 ,一份收获。
科举考试发展沿革
科举考试,是我国古代国家层层选拔人才及官吏的重要手段。始于隋朝,成熟于唐朝,一直沿用至清朝灭亡。算是中国最早的“高考”。童生可参加由各省学政、提督主持的院试。
院试合格后称为生员,也就是秀才。不合格的仍旧是童生。很多人都认为秀才水平很一般,影视剧里秀才的形象,往往是贫穷、迂腐的象征。但事实上,能成为秀才的人,已经是那个时代绝对的文化人,所以,有“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的说法。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3-06 05:40
古*中进士是中国封建社会科举制度中的最高荣誉,获得进士称号相当于获得了高级官职的入场券。进士分为三种级别:解元、会元、状元。其中,状元是最高级别的进士,解元是最低级别的进士。
获得进士称号后,进士可以进入官僚体系,担任各种高级官职,包括:
翰林院成员: 进士通常首先被选为翰林院的成员。翰林院是古代中国皇帝身边的文学机构,负责起草文件、撰写皇帝的诏书和奏折等工作。
翰林学士: 翰林学士是翰林院的高级成员,通常分为东厂和西厂,分别负责东西两院的文官工作。
宰相或大臣: 出色的进士有机会晋升为宰相(总理)或大臣,负责国家政务的高级*。
地方*: 进士也可以被派往各个地方担任知府、知县等地方官职,负责地方政务。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进士称号是高级官职的入场券,但进士*的具体职务和地位仍然取决于各种因素,包括*背景、表现和皇帝的任命。不同历史时期和朝代的*制度也会影响进士*的地位和职责。因此,进士虽然拥有高级官职的资格,但具体职位和权力范围仍有很大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