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2-26 22:46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6 14:00
13-18、叶公语孔子曰:“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证之。”
孔子曰:“吾党之直者异于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
凿 直躬——孔注云“直身而行”,而郑注以为“直人名弓”,俞樾《群经平议》以为当从郑注,若解作“直身而行”则孔子亦当称“吾党之直躬者”,此说比较妥帖。
[集解]孔曰:“直躬,直身而行。”周曰:“有因而盗曰攘。”
[唐以前古注]《释文》引郑注:直人名弓。
叶公称己乡党中有直躬之人,欲自矜夸于孔子也。躬犹身也,言无所邪曲也,此直躬者也。攘,盗也。言党中有人行直,其父盗羊,而子告失羊主,证明道父之盗也。谓他人物来己家而藏隐取之,谓之攘也。拒于叶公,故云:吾党中有直行者,则异于证父之盗为直者。孔子举所异者,言为风政者以孝悌为主,父子天性,率由自然至情,宜应相隐,若隐惜则自不为非,故云直在其中矣;若不知相隐,则人伦之义尽矣。
樊光云:父为子隐者,欲求子孝也;父必先为慈,家风由父,故先称父。
范宁曰:夫所谓直者以不失其道也,若父子不相隐讳,则伤教破义,长不孝之风焉,以为直哉!故相隐乃可为直耳。今王法则许期亲以上得相为隐,不问其罪,盖合先王之典章。
江熙曰:叶公见圣人之训,动有隐讳,故举直躬欲以訾毁儒教,抗衡中国;夫子答之,辞正而义切,荆蛮之豪丧其夸。
[朱子集注]直躬,直身而行者。有因而盗曰攘。为,去声。父子相隐,天理人情之至也。故不求为直,而直在其中。谢氏曰:“顺理为直。父不为子隐,子不为父隐,于理顺邪?瞽瞍杀人,舜窃负而逃,遵海滨而处。当是时,爱亲之心胜,其于直不直,何暇计哉?”
证——告发。杨伯峻《论语译注》云:
《说文》云:“证,告也。”正是此义。相当今日的“检举”、“揭发”,《韩非子·五蠹篇》述此事作“谒之吏”,《吕氏春秋·当务篇》述此事作“谒之上”,都可以说明正是其子去告发他父亲。“证明”的“证”,古书一般用“徵”字为之
度 攘羊之论,直是华夏传统中之一大公案,反复引用,并成后世法律儒家化的一个重要故事。直在其中,即是孔子关于从他者定义自我的行为规范的要旨,所谓“以直抱怨”亦是此意。孔子所谓“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即是利益内在化原则的人伦表达,与国家制度中的利益内在化原则是一致的。
戴盈之曰:“什一,去关市之征,今兹未能。请轻之,以待来年然后已,何如?”孟子曰:“今有人日(日:每天)攘(攘:偷)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道:行为)。’曰:‘请损(损:减少)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如知其非义,斯(斯:那么)速已矣,何待来年?
① 选自《孟子·滕文公下》。攘,盗窃,窃取。
② [戴盈之]宋国大夫。
③ [什一]古代田赋法,即征收农产品的十分之一。
④ [去关市之征]去掉在市场上征收的商业税。去,去掉。关市,位于交通要道的集市。征,抽税。
⑤ [今兹]今年。
⑥ [轻之]使田赋和关市之征减轻些。轻,用作动词,使……减轻。之,指上文的“什一”和“关市之征”。
⑦ [以待来年然后已]等到明年再完全废除。来年,明年。已,停止,指完全废除。
⑧ [日攘其邻之鸡]每天偷邻居一只鸡。这是假设之辞。
⑨ [或告之]有人告诉他。或,有人。之,指“日攘其邻之鸡”者。
⑩ [请损之]请允许我减少(偷鸡的次数)。
⑾ [斯速已矣]就(应该)马上停止。斯,就,则。速,立即,马上。已,停止。
孟子回答道:现在有个每天偷邻居家的鸡的人。有人告诉他说:“这不是品德高尚的人的行为。”(他)说:“请允许我减少偷鸡的次数,每月偷一只鸡,这样等到第二年,以后就停止(偷鸡)。” 如果知道它是不对的,就应该马上停止,为什么要等第二年?
知道错了的时候,要及时改正,决不能借故拖延,明知故犯。
《歧路之羊》是《列子》中的一个寓言故事。
杨子(即杨朱)是战国时一位学者。有一天他的邻居家跑丢了一只羊。邻人立刻率领亲戚朋友们去追寻,还来邀请杨朱的仆人一同去。
杨子不太情愿地说:“哈哈!跑丢了一只羊,何必要这么多人去追寻呢?”
邻人解释说:“你不知道,那里的岔路太多了!”
过了一会儿,邻居带人回来了。杨子问道:“羊找到了吗?”
邻人说:“跑丢了。”
杨子又问:“这么多人怎么会找不到呢?”
邻人答道:“岔路之中又有岔路,我站在岔路口,不知道应该选择哪一条路去找,所以就回来了。”
(杨子听了这话,忽然神情忧愁,变了脸色,好长时间不说话,整天没有笑容。
他的门徒都感到奇怪,便向他请教说:“羊是不值钱的畜生,况且不是先生家的,您这样闷闷不乐,究竟是为什么呢?”
杨子陷在沉思之中,没有回答。门徒们还是摸不着头脑。)
有个叫崔枢的人去汴梁考进士,同南方一商人住在一起达半年之久,两人成了好朋友。后来,这位商人得了重病,他对崔枢说:“这些天承蒙你照顾,没有把我当外人看待。我的病看来是治不好了,按我们家乡的风俗,人死了要土葬,希望你能帮我这个忙。”崔枢答就了他的请求。商人又说:“我有一颗宝珠,价值万贯,得到它能蹈火赴水,确实是极珍贵的宝珠,愿奉送给你。”崔枢怀着好奇的心理接受了宝珠。事后崔枢一想,觉得不妥:做一个进士,所需自有官府共给,怎么能够私藏异宝呢?商人死后,崔枢在土葬他时就把宝珠也一同放入棺材,葬进坟墓中去了。
一年后,崔枢到亳州四处谋生,听到南方商人的妻子从南方千里迢迢来寻找亡夫,并追查宝珠下落。商人的妻子将崔枢告到官府,说宝珠一定是崔秀才得到了。官府派人逮捕了崔枢。崔枢说:“如果墓没有被盗的话,宝珠一定还在棺材里。”于是,官府派人挖墓开棺,果然宝珠还在棺材里。沛帅王颜认为崔枢的可贵品质确实不凡,想留他做幕僚,他不肯。第二年,崔枢考中进士,后来一直做到主考官,享有清廉的名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