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希秀:志当存高远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2-25 11:48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23 08:30
志当存高远
一一兼评孙希秀文学作品
孙希秀是一个有着坚韧性格的女人,做事干练果断,志向也远大。 她又是一个很内敛的女人,泼辣有气质的外表下,蕴藏着丰富柔软的个 性内涵,做事很细腻,富有同情心。她还是一个有追求的人,坚持数年 追逐着心中的那个文学梦。在追求文学的路上,不辞辛苦奔波了二十多 年甚至是更长的时间。她常年奔走于潍坊境内的一些企事业单位之间, 用她敏锐的眼睛发现着人间的美,用她勤奋与智慧书写着生命的赞歌。
孙希秀,出生在昌乐县红河镇平原村,村前就是流经不息的汶河。 村里肥沃的土地和涓涓的汶河水养育了她,也孕育了她美好的心灵。她 的青少年时期,几乎是每天都要到汶河岸上玩耍或是打猪草,因而对家 乡这条母亲河有着浓烈的感情。即便是后来求学工作在外或是远嫁他乡, 也从来没有忘却这条生命之河,经常独自一人回去,到汶河边散步,回 忆那逝去的童年,寻找少年时期美好岁月的印记。她一次次亲吻家乡的 沃土,一次次掬一捧汶河水沁润自己的心田。她向往美好的生活,渴望 活出精彩的人生。伴随着缓缓流淌的汶河水,孙希秀的思路飞回到了似 乎已经很遥远的童年,水波潋滟的汶河水中站立的倒影,是她青涩年华 无数次出现的镜头。那一年,她告别了故乡,恋恋不舍地告别了母亲河, 从平原村走上了求学求职之路。
人生的梦想是什么?孙希秀一直想找到这个答案。读小学时,她就 很喜欢文学,业余爱好就是看书写日记。参加工作后,每月都会拿出 一百元来买书,这个习惯一直坚持了下来,到现在还总是觉得买到一本 好书是最快乐的事情。晚上,读书是她的日常。拉上窗帘,在温暖的灯下,一个人静静的,捧一本书,随着书中的人物情节而情绪变化,这简 直就是一种享受。她时常被作品中的人物所感动,也时常对充满神秘感 的文字发生浓厚的兴趣。能成为一个作家,是她最原始最初衷的梦想。 这个梦想,伴随了她几十年。在人生的道路上,一直从事文字或是与文 字有关的文化事业,业余时间的写作也成为了她生活甚至是生命中的一 部分。
孙希秀的这种爱好与追求,是因为她的执着,是她对梦想坚定的信 念。当一个人有了这种信念和勇气向前走的时候,会心无旁骛地我行我 素,放弃一切,是想为了更好地圆梦。正因如此,也就必然成为一种爱 好。记得读中专的时候,孙希秀就显现出了她的这种爱好,积极参加校 文学社的创建,成为文学社的第一届成员。她在文化课学习之余,不仅 创作了许多作品,而且还担任校报校刊的编辑,积极参与校报校刊的出 版印刷工作。可以说,这是她在文学道路上的第一步,尽管还是一株嫩 嫩的小草,但是她的心中依然有了萌芽的种子。为以后的创作奠定了坚 实的基础。1994 年,潍坊学院成立电脑培训班,为了尽快掌握创作工具, 她有幸成为第一批学员。她渴望掌握这一实用的写作工具,她相信电脑 会为她今后的文学路插上腾飞的翅膀,这在当时来说,很多人还是原始 的笔耕,而孙希秀对电脑的应用驾轻就熟了。因为她的刻苦努力,六个 月后顺利结业,又因成绩突出,被学校留任代课老师,对孙希秀来说无 疑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这期间她参加了潍坊*党校举办的大专班, 学习经济管理专业,顺利取得了大专文凭。
机会常常是垂青有知识而又勤奋的人。1996 年,潍坊*宣传部 新闻中心招聘一批采编人员,孙希秀报名应聘,得到了施展才华的这个 平台。经过三个月的专业培训,正式上岗,开始了她的采编记者生涯, 从此,“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就成为她的使命。想不到,这一干 就是二十多年。在这二十多年里,孙希秀日夜兼程,四处奔波,送走了 自己的青春韶华,丰富了自己的人生阅历。她成家后,仍然舍不得放弃这份心爱的文字工作,几乎是三天两头在三十多公里的两个城市之间穿 梭,成长的代价不言而喻。当然,让她感到欣喜的是,她获得了人生宝 贵的经历,在通往梦想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她收获到的愉悦感 是别人无法体谅到的。她磨砺了自己,厚实了自己,成长了自己。还有 让她更加欣慰的是,她在多年的采访中,发现了生活的美,发现了人间 的真情,人间的真爱。她采访过不下千人的英模,以及大中企业老总, 学校校长,先进工作者,从他们身上,孙希秀发现了很多闪光的东西, 在采访写作中自己也身心受益,心灵会一次次得到升华。她会认真聆听 他们的倾诉,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她觉得,跟优秀的人交流,学习他 们的优秀品质,让自己在各方面会得到很大提升。孙希秀就是抱着这种 心态,认真地从事着自己所热爱的事业。在无数个深夜,她伏案写作; 在无数个白天,她奔波在采访的路上。作为一个女人,既要照顾好家庭, 做一个公婆的好儿媳,做一个丈夫的好内助,做一个女儿的好妈妈,还 要努力地工作,参加一切必要的社会活动,她都努力去做的更好。向来 性格刚强的她,承担着生命的重荷,义无反顾地追逐自己的目标,她把 苦和累装在心里,把笑容留给人们。当然这种生活也会让人有乐趣。孙 希秀每当看到自己的作品刊登出来,听到有人因为看到作品而得到一点 鼓励,受到一份启发,她的心灵会感到很充盈,觉得再苦再累也值过。 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她不忘初心,多年来不间断地创作并发表了不少文 学作品。她的作品总是有着浓浓的情感,带着根植于心底的对故乡对亲 人的真挚的爱,让人读了后深有同感,触动了内心深处。她的散文《父 亲》,通过父亲生病抒发了与父亲的感情被一家刊物发表后引起了非同 凡响,有许多读者纷纷给她去电,说文章未读完,已经泪流满面。
“一大早,就接到弟弟打来的电话,说父亲病了,已经七八天了也 不见好转。我的心“咕咚”一下子就沉了下去,立刻慌了手脚。农村的 医疗条件差,父亲又怕花钱,就这样拖着,怎么能够好呢?病了七八天 也不告诉我,肯定是父亲拦着不让弟弟告诉我。对儿女,父亲总是报喜不报忧,有什么事情总是自己扛着,怕拖累儿女,怕耽搁我们的工作。 细细想来,已来不及吃早饭,我立即驱车去看望父亲。父亲今年六十九 岁了,他和母亲住在农村老家,那是一个离县城百里之外的乡镇。老人 年龄大了,女儿虽然不能陪在他身边,但他却是女儿最揪心的牵挂。” (《父亲》)
女儿最揪心的牵挂是父亲。一句话,道出了孙希秀对父亲的敬爱之 情。她在这种心境下,回想着父亲的一生有太多不容易。父亲大半辈子 土里来土里去,面朝黄土背朝天,尝尽了生活的艰辛,备受了世间的劳 累。他忠厚老实,勤苦善良,凭着一身力气,只知道使劲地干,默默地 干,从来没有怨言。父亲年轻的时候,用小推车把一车车的肥料推到田 里,把田里的庄稼再一车车运回家中。全村的壮劳力组成小车队,父亲 就是这小车队队长。他带领着小车队没白没黑地干,汗流浃背,腰酸腿 疼,他们从不喊累。为了多挣点工分,拼命地干,推一趟,多推一趟, 再多推一趟。汗水湿透了衣服,浇灌了脚下的这片热土,他默默地奉献 着......这就是一个伟大的父亲,然而即父亲拼命地去劳作,家里依然是 吃不饱穿不暖。依稀还会记得,每到春天,树木发芽了,父亲就会爬到 高高的树上去摘来树叶让母亲蒸来吃。父亲对孩子们宠爱有加,自己省 吃俭用,也总是想办法买一些水果给姐弟们吃。父亲孝敬长辈,父亲不 知书但是很达理,父亲用坚实的的臂膀扛起了家庭所有的重担。在孙希 秀心里,父亲是天底下最好的父亲。现在父亲病了,她恨不能飞到父亲 身边。“我看见前方路口有一个高高瘦瘦的身影,步履蹒跚,那竟是父 亲 ! 原来,父亲去馒头房买馒头了。才病了这几天啊,就瘦成这样。这 是我那健壮的父亲吗?一阵揪心的痛,让我不能自持,禁不住发自肺腑 的喊了一声‘爹’。这一喊,让我再也控制不住,泪流满面。父亲缓缓 回过头来,看清了是我。他那饱经风霜的脸上,露出了那熟悉的慈爱的 笑容。这笑容,曾经让女儿魂牵梦绕,是多么温暖多么的有力量啊!这 笑容,一直是我坚强的精神支柱!人生的旅途上,曾遇到过坎坎坷坷,困难挫折;也曾有过心情烦躁,犹豫苦闷,可是每当想起父亲的笑脸, 我的心就会平静下来,就会充满自信!而今天,看到这张笑脸,流露出 的,更多的,是虚弱、无助和无奈!父亲,我的父亲,我的倔强的浑身 有使不完劲的父亲,你,真的是老了!”(《父亲》)
孙希秀情感的迸发,不仅仅是在文字上,而且是体现在孝敬父亲上。 “我不想在生命中留下这种遗憾,我的心在颤抖,心底里有个声音在呐 喊:父亲,您一定要好好的,您为儿女付出了一切,您的儿女还没报答 您呢!我刚刚买的大房子,还等着您去住呢!......我要告诉父亲,您的 女儿长大了,她是顶天立地的人,是有担当的人,赡养父母是我们每个 人应尽的义务和责任!我的老父亲,您就安心养病,安享晚年吧。今后, 不论有多大的风雨,都有我们去遮挡,一如您当年。” (《父亲》) 读她的散文,文字朴实无华,娓娓道来,却总能让人体会到浓情厚意, 引起共情,撞击到心灵。足见她具备一定的文学功底,生活积累,厚积 薄发。
2012 年,昌乐西湖公园刚刚建成开放,孙希秀根据自己的真切感受, 创作了散文《美丽的西湖公园》,并把它拍摄制作成了精美的视频,被 昌乐传媒集团播放,在全县视频大赛中获得一等奖。她还跟山东电视台 栏目合作,为企业宣传片拍摄创作脚本,多年来,她服务过的大中企业 多得数不过来,在业界有口皆碑。
孙希秀不仅仅是一个勤奋敬业的人,而且还是有大爱的人,从二十 多岁就开始做义工,从未间断,每年都去看望孤寡老人等困难家庭,为 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认识孙希秀的人,大都觉得她是一个快乐 的人。快乐的原因是从事的工作跟小时候的梦想接近,跟自己的兴趣爱 好接近。
心若在,梦就在。孙希秀在追梦路上从未停步,她的散文集正在等 待时机出版。把清淡的日子过得诗意才是一个有趣的人。她愿意做这样 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