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2-25 12:12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29 18:44
我写过一本关于水浒传与北宋的历史的书《王朝的倒影--水浒传中宋朝事》里面专门有一篇谈到北宋货币。
十万贯究竟是多少银子?先要知道什么是“贯“。
把一千个制钱用麻绳穿起来就是一贯,也叫两吊。现在有骂人的叫250即是半吊子。
脑补一下:一万个制钱是十贯,十万个是一百贯,一百万个是一千贯,一千万个是一万贯,一亿个是十万贯。
再换算成银两,据专家估计,水浒传时代的北宋宣和年间一两银子等于一贯强,也就是多一点。也就是大约等于十万两银子。
宋朝的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工商业也前所未有的发达,因此货币需求量也前所未有的庞大,我们知道历史上其他朝代一般是以1000个钱为一贯,等于一两银子,但是宋朝却不是这样的。
《宋史-食货志》及《续资治通鉴》均提到自真宗朝开始因白银存量偏少不足以赶上经济的发展,银价不断上涨,基本上是2000个以上的铜钱当银一两。而且宋朝“钱法”很乱,有铜钱、铁钱还有铅锡钱同时流通,各州都有权自行铸钱,还存在私人铸钱的情况,钱的大小不一、成分不宜、价值多变,“随时立制”,非常混乱。
川陕地区通行铁钱,十个换一个铜钱,江南和江北流通的钱还不一样。一贯实际有多少个钱也是不确定的,有800或850个为一贯的,也有480个为一贯,还要下诏以770个为一贯,并且各州“私用则各随其俗”,完全是笔糊涂账。
一般说来,古代货币基本以金,银,铜钱(其实是含铜为主的合金)为主要货币。而宋代和后来的明清两代的银本位制不同,是铜本位制,铜钱是主要货币,金银是不作为日常货币使用的。
宋代白银基本是有钱人使用,是应宋代商业发展而生。以银饼、银块、银牌、银锭等形式,以银锭为主。一般分50两、25两、12两、7两,3两等。主要用于大宗商品交易。
铜钱的基本单位为“文”,和“贯(缗)”,一贯合1000文。宋代财政紧张的时候有过800文,850文当一贯的情形。另外还有折二钱,当三钱,当十钱等变相通货膨胀的时候。
比方说杨志杀牛二那一节,牛二就曾用当三钱来让杨志试刀,当三钱顾名思义就是一钱当作三钱,而蔡京当宰相的时候甚至出过当十钱。
在讨论古代货币的时候通常都会用上这么个假设,就是:1两黄金=10两白银=10贯铜钱=10000文铜钱。
虽然金银铜的相互兑换率一直在浮动中,但这个假设基本上应该是合理的。当代宋史专家王曾瑜先生在他的《岳飞新传》的第7章“克服襄汉”一章中,曾经提到朝廷在给岳飞的省札中有:“第四,支付六万石米,四十万贯钱,以作军需。四十万贯钱以十万两银和五千两金折支,当时金银尚未作为独立的货币使用”。从而可见南宋初40万贯铜钱,相当于10万两银子和5000两金子,基本在数量级上符合上面的这个假设。
另外,十万贯大约是现在人民币3000万,符合剧情,也符合送礼者和受礼者的身份。
水浒写梁山好汉征方腊班师时武松拒绝回京,在六和寺出家,被封为清忠祖师,赐钱十万贯,以终天年。可见对武松还是奖励颇大。
题外话:实际上宋代市场流通均使用铜钱和铁钱(北宋局部地区出现了纸币“交子”)。一文铜钱俗称一个铜子,基本可以兑换10个铁钱。
“交子”可以看作是世界范围内出现最早的纸币,比欧洲早了600多年,这归功于宋代造纸业和印刷术的发达。交子发源于四川,南宋时期又出现了“会子”和“关子”。另外宋代因为各地铸钱和纸币不统一,完全是应市场发展而来,*采取大市场小*的策略,只做指导和引导,而不是强行*干预钱币铸造印刷流通,在各地均设有金银交引铺,从事金银钱钞盐引茶引的兑换。
白银流通货币只是明清两代对外贸易活跃,外国白银大量涌入以后的事。但为何在很多人心目中一向以为银两是历来的流通货币呢?这主要是因为明清小说的作者基本是按照当时的生活情况为常识对前朝进行描写,如《水浒》、《金瓶梅》、《三言二拍》等等,而这些作品中的银两价值均以明朝的银价为标准,与原有的文、贯、缗、铢等货币单位搅合在一起,并且对后世影响很大,以至于出现某些电视剧在饭店简单吃顿饭要花几十两银子的笑话。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29 18:44
“智取生辰纲”是《水浒传》中精彩情节,十万生辰纲是北京大名府梁中书为庆贺太师蔡京生辰,而筹备的价值十万贯的金银珠宝,并非现银;放在现金,十万生辰纲总价值约为1.2亿人民币。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29 18:45
是现银的意思,十万生辰纲就是十万两足银,是很大一笔财富,分量十足。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29 18:45
珠宝,生辰纲是批量的生日礼物,是价值十万贯的珠宝和宝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