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文章1 问答文章501 问答文章1001 问答文章1501 问答文章2001 问答文章2501 问答文章3001 问答文章3501 问答文章4001 问答文章4501 问答文章5001 问答文章5501 问答文章6001 问答文章6501 问答文章7001 问答文章7501 问答文章8001 问答文章8501 问答文章9001 问答文章9501

谁能给下有关项羽的论文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2-25 09:37

我来回答

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24 22:09

我眼中的刘邦项羽

刘邦和项羽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人:项羽是贵族后裔,刘邦出生市井。项羽力大无比,英勇盖世;刘邦武不能武,文不能文。项羽一生只痴情与一个女子——虞姬;刘邦贪婪、好色。项羽讲义气,重感情,秦兵在战争中伤害了他心爱的将军和手下,项羽一怒之下活埋了20万秦降兵;刘邦反复无常,狡黠多疑。在我的心中,项羽实在是一个顶天立地的、真正的男人,叱咤风云、爱憎分明,“有志者,事竞成,破釜沉舟,百万楚兵终灭秦”说的就是项羽!

然而,在争夺帝王的战场上,项羽失败了,——项羽平生久经沙场,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所向披靡;他仅且仅当输了一次,这一次他输的很惨,连带着送了他的命!相反,刘邦在战场上一直是输家,在真正意义上,他只痛痛快快的赢了一次,一战定江山,他坐上了帝王的宝座。历史往往就是这样爱和人开玩笑,其中原因甚是值得玩味!

我们可以这样说,项羽是个英雄、是个君子、是个好男人;刘邦却是个小人、甚至是流氓地痞。小人战胜了英雄,流氓战胜了君子,偶然否?不,这是必然。如果让历史重演,我相信最终坐上皇帝宝座的还是刘邦!事实上,历朝历代的开国帝王没有一个是君子。

做君子很累,也有很多的拘束!小人没有,小人为了利益可以不顾一切、可以无所不用其极、可以随意的变化自己的面目,——而把自己的真实心意深深的隐藏在心中!无疑,在玩弄权术、笼络人心方面,刘邦已经深得要领。脸皮要厚、心地要黑、手段要狠、嘴巴要甜、要会演戏和表演,刘邦都做到了。刘邦做亭长的时候赖帐、欠钱,戏弄民女,在他进入关中的时候就全变了。他约法三章,对阿房宫里的财务和美女秋毫无犯,老百姓和秦国的旧臣一片欢呼。可怜的项羽尚且以为是刘邦对他的忠诚,范增却越发的看出了刘邦的不简单,——可惜项羽不听范增的。刘邦手下智囊三千,张良、萧何、韩信个个都是才能出众之辈,项羽有且仅有范增一个聪明人,可惜他还不听人家的。项羽确实不是他的对手,刘邦实在是高明;难怪项羽要输,刘邦要胜!

看秦末的历史其实很没劲,明眼人一看就知道项羽失败的原因。项羽必输,毫无疑问!后人看历史由于距离远而变的清晰,很容易看清;但当时的很多聪明人都看出来项羽致命的缺点,所以尽管项羽名声如日中天、尽管刘邦是个小人,他们都宁愿投靠刘邦。真正精彩的争斗史是战国和三国时期,那是个需要英雄而且产生英雄的时代;看大小霸主纷争、看谋士纵横、看将士喋血沙场,真的让人热血沸腾!

不写了,小小篇幅也确实写不出来什么东西!如果让我在君子和小人间选择的话,我宁愿当小人;如果让我在*家和商人之间选择的话,我宁愿选择商人,*家很累、很假、很虚伪!前一端时间,克林顿因为一个女人而弄的差点下台的事情让我很感慨。凭心而言,那一个成功的男人是多干净、多纯洁的。作个商人,有点钱又无声名之累,做你爱做的事情,有何不好?

论以历史的角度评价刘邦的个人品质与汉初文化
自司马迁之后,汉高祖刘邦的人格品质,被人看好的不多,即使在刘邦事功得到极高推崇时,也只是说他拯民于水火,而不对其整个人品加以推崇。对刘邦的非难,或始于阮籍登广武战场“世无英雄,使竖子成名”[1]之叹,到了《厚黑学》风行之后,刘邦二字简直成了人品不好的代名词,至今未有改观。这些否定刘邦人品的看法,也是来源于《史记》,应该说至少部分真实。但这种情况是矛盾的,因为伟大的事功而出自于低下的人品,不仅情理上说不通,在事实上也极不可能。如果肯定刘邦的事功是伟大的,其人品一定也是伟大的。司马迁称其为大圣,不是一句空话,而是有大量事实为支撑的。刘向、班固称《史记》“不虚美,不隐恶”,[2]基本上就是从司马迁对刘邦的描述而得出的结论。不虚美,就是司马迁对刘邦的赞誉,都有事实为依据;不隐恶,就是司马迁虽然推崇刘邦的事功,也不因此而对其存在的缺点予以回避隐瞒。结果,后人往往忽略了司马迁的不虚美,而特别看中了他的不隐恶,这就造成了刘邦评价的尴尬。其实,像刘邦这样一个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稳定王朝的统治者,是很难简单地用好或坏来评价他的个人品质的,应该看主流,也就是总体表现。司马迁的结论就是看主流的产物。我们今天评价刘邦的人品,也应该站在历史的角度、即司马迁所站的角度来评价,才能得出其人品高下的真实结论。
一、 司马迁的评价基础
司马迁的角度是什么呢?就是他在《高祖本纪赞》中所说的:“夏之政忠,忠之敝,小人以野,故殷人承之以敬。敬之敝,小人以鬼,故周人承之以文。文之敝,小人以僿,故救僿莫若以忠。三王之道若循环,终而复始。周秦之间,可谓文敝矣。秦政不改,反酷刑法,岂不缪乎。故汉兴,承敝易变,使人不倦,得天统矣。”司马迁的这个结论,看上去具有太多的宿命色彩,在两千多年后的今天看来似乎陈旧过时,对此持反对意见或不以为然者不在少数。但作为一个严肃的历史学家,司马迁通过对几千年的历史考察而得出的结论,并不会因不合现在人的胃口,或缺少时代感而失去其合理成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司马迁对历史内在规律认识的深刻性,比我们今天绝大多数人要高明的多。在司马迁看来,刘邦所为就是“忠”,正如《史记正义》所说:“汉人承秦苛法,约法三章。反其忠政,使民不倦,得天统矣。故太史公引礼文为此赞者,美高祖能变易秦敝,使百姓安宁。”如果参之以《秦楚之际月表序》,司马迁的意思就更加清楚了。其曰:“昔虞、夏之兴,积善累功数十年,德洽百姓,摄行政事,考之于天,然后在位。汤、武之王,乃由契、后稷,修仁行义十余世,不期而会孟津八百诸侯,犹以为未可,其后乃放弑。秦起襄公,章于文、缪,献、孝之后,稍以蚕食六国,百有余载,至始皇,乃能倂冠带之伦。以德若彼,用力如此,盖一统若斯之难也。秦既称帝,患兵革不休,以有诸侯也。于是无尺土之封,堕坏名城,销锋镝,鉏豪杰,维万世之安。然王迹之兴,起于闾巷,合从讨伐,轶于三代。乡秦之禁,适足以资贤者为驱除难耳。故愤发其所为天下雄,安在无土不王。此乃传之所谓大圣乎。岂非天哉。岂非天哉。非大圣孰能当此受命而帝者乎。”原来刘邦的功绩是使自周王朝东迁后动荡了几百年的社会生活复归于正常,这样的功绩,当然只能用大圣来形容。
其实,司马迁的结论也并不是他自己的,而是在吸收了前人总结的基础上从总体上作出的。刘邦去世后,群臣皆曰:“高祖起微细,拨乱世,反之正,平定天下,为汉太祖,功最高。”[3]我们今天熟悉的拨乱反正一说,其一大半就是源自于刘邦。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秦结束战乱建立王朝,本来是有条件这样做的,即应该由秦来重新开始自夏以来三王之道的循环局面。诚如贾谊在评论秦亡时所说:“今秦二世立,天下莫不引领而观其政。夫寒者利裋褐,而饥者甘糟糠,天下之嗷嗷,新主之资也。此言劳民之易为仁也。”[4]但秦的立国之本并非宽厚,而是更加不合时宜的刻薄严酷,使三王之道无以为继。这个拨乱反正的历史局面,只是借着刘邦的成功,才得以出现。所以“陆生曰:皇帝起丰沛,讨暴秦,诛强楚,为天下兴利除害,继五帝三皇之业,统理中国。中国之人以亿计,地方万里,居天下之膏腴,人众车轝,万物殷富,政由一家。自天地剖泮,未始有也。”[5]由此可见,司马迁对刘邦的评价是根据对人民的贡献而言的,是针对周王朝东迁后数百年天下战乱不止,人民流离失所,终因汉兴而获安定的结果而得出的。那么,这种贡献或者说这个局面,刘邦是有心做出,还是无意得之?从历史记载来看,应该是出自其本心的有意为之。
二、 仁人之心,以天下苍生之心为心
现在论及刘邦的成功时,总会提出他的这样三个优点:1、雄才大略,有智谋,有远见;2、能用人,尤其是能驾驭人;3、头脑灵活,聪明绝顶,随机应变能力达到了出神入化之境;而对刘邦所具有的为时代所需要的仁者之心丝毫没有提及,其实这才是刘邦最大的优点,是他优点中的帅,其它的优点只是从属于此而产生作用。
司马迁记载道:“高祖为人,……仁而爱人。”[6]这种仁而爱人的表现在史料中比比皆是:最初体现在为官府送徒咸阳途中纵囚。继而表现在初起沛时不愿意接受沛令之职。刘季曰:“天下方扰,诸侯并起,今置将不善,壹败涂地。吾非敢自爱,恐能薄,不能完父兄子弟。此大事,愿更相推择可者。”[7]注意,刘邦之辞为首,与曹参、萧何之辞为首有所不同,萧曹二人之辞,是恐事不成,秦王朝种族其家,而刘邦之辞,没有个人的因素在内。最为典型的则以入关灭秦,与秦人约法三章,悉除去秦法,不受秦民犒赏;再则是汉七年,刘邦击韩王信还咸阳,“见宫阙壮甚,怒,谓萧何曰:天下匈匈苦战数岁,成败未可知,是何治宫室过度也?”[8]最后,在汉十二年过沛,父老留饮,刘邦说:“吾人众多,父兄不能给。”[9]不愿过多打扰家乡父老,显示出对家乡人民深厚的体恤之情。凡此种种,并非作戏,而是出自一片赤诚。
说到刘邦的仁而爱人,可能有必要将当时人对项羽的评价作个比较。萧何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10]韩信曰:“项王见人,恭敬慈爱,言语呕呕,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饮。至使人有功,当封爵者,印劚祝�滩荒苡琛4怂�礁救酥�室病!盵11]陈平说:“项王为人,恭敬爱人,士之廉节好礼者多归之。至于行功爵邑,重之,士亦以此不附。今大王慢而少礼,士廉节者不来。然大王能饶人以爵邑,士之顽钝嗜利无耻者,亦多归汉。诚各去其两短,袭其两长,天下指麾,则定矣。然大王恣侮人,不能得廉节之士。”[12]郦食其说:汉王“收天下之兵,立诸侯之后。降城即以侯其将,得赂即以分其士,与天下同其利,豪英贤才,皆乐为之用。……项王有倍约之名,杀义帝之负。于人之功无所记,于人之罪无所忘。战胜而不得其赏,拔城而不得其封,非项氏莫得用事。为人刻印,劧�荒苁凇9コ堑寐福���荒苌汀L煜屡现��筒旁怪������谩9侍煜轮�浚�橛诤和酰�勺��咭病!盵13]高起、王陵说:“陛下慢而侮人,项羽仁而爱人。然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同利也。”[14]以上诸说,实际上是待人之道,而不是爱人。尽管如此,还是可以从中看出刘、项的本质差别。刘是与天下同利,项则专利己一人。有此前提,项的爱人,毫无实质性内容,更多的是表演的成分;而刘则尽可能多的使天下人得益。这种待人之道,其傲慢于人无实质性损害,其推利及人,则给人极大的实惠。这也正印证了刘邦的仁者之心之性。正因为有这种仁者之心,才能使天下归心,取得最后的胜利。我们从历史的记载上,看到更多的是刘邦的功臣受封得益,实际上,汉初的百姓得益也非常多。秦王朝穷奢极欲,收天下太半之赋,至汉初百废待兴,然而赋税并未增加,反而有所减少。“宋周密《齐东野语》云:井田之法废,赋名日繁,独两汉最轻。自高、惠以来十五税一,文帝再行赐半租之令。景帝元年亦尝赐半租;至明年乃三十而税一,即所谓半租耳。盖先时十五税一,则三十合征其二,今乃止税其一,乃所谓半租之制也。自后守之不易,故光武诏曰:顷者师旅未解,故行什一之税,今粮储差积,其令三十税一,如旧制。是知三十税一,汉家经常之制也。”[15]这个持续了几百年的情况说明,刘邦胜利的最大受益者并非他本人和他的部下,而是广大人民群众。这正符合老子所说的“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的主张,而司马迁的评价也有了落脚点。
三、 敢于承担责任,不自矜其功,勇于自责
刘邦在形势不利的时候,固然有过为自己逃命,将儿女踢下车的不光彩记录,但更多的是,在重大责任面前,表现出勇于负责的精神。前面提到的纵囚及出任沛公,就是这种性质。而真正的承担重任,是灭秦与抗楚两事。项梁败后,由楚怀王心主持大局,当时诸将莫利先入关。在这种形势下,楚怀王点了刘邦的将,让他带不足万人的部队去击秦并为楚国援赵军开辟道路。刘邦没有畏首畏尾,很好地完成了任务。有关这一点可参见拙作《刘邦西进灭秦的战争线路及历史功绩辨析》,[16]此不赘。在抗楚战争中,最艰难的事莫过于与项羽直接对垒。因为当时项羽才气最高,无人能敌,这一重任又是刘邦自己揽到身上,在荥阳一线与楚对峙三年,屡战屡败,多次受伤,几次差一点被俘。《史记索隐》引《三辅故事》曰:“楚汉相距于京索间六年,身被大创十二,矢石通中过者有四。”这个记载的真实性固然难验证,但也足以证明,与项羽对垒是极危险的事。也正是刘邦有效地牵制住了项羽,才保证了其它战场战局的顺利进行。刘邦的敢担重任,不仅表现在天下未定之前,即使在当了皇帝之后,遇*骤起,也都不辞劳苦不避艰险亲自领兵出征,无论是击韩王信、击陈豨,还是击黥布,也不论其身体适否,都是如此。
诸侯大臣共立刘邦为帝时曾说过:“先时,秦为亡道,天下诛之。大王先得秦王,定关中,于天下功最多。存亡定危,救败继绝,以安万民,功盛德厚。又加惠于诸侯王有功者,使得立社稷。地分已定,而位号比拟,亡上下之分,大王功德之着,于后世不宣。”刘邦的功劳在当时已被认为是极致,再也无法更高的了,他还是不肯被立为皇帝,他说:“寡人闻帝者贤者有也,虚言亡实之名,非所取也。今诸侯王皆推高寡人,将何以处之哉?”[17]这种在无可争议的情况下,仍然不忘别人的功劳的记载,当然又是其仁人之心的体现。最著名的就是天下平定后,他与群臣的对话,在谈到他如何能取天下时他说:“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18]因为刘邦有评论如此,故后人常以为刘邦沾了别太多的光。故这个问题有必要予以讨论。上述三人的功劳固然不小,但都是在刘邦的领导下取得的。比如张良早年得项梁之助,率千余兵士略韩地,每得一城,旋即为秦军夺走,最后一事无成。当然张良肯定有他的长处,历史记载刘邦用了他几条计策而受益。同样可以肯定,会有一些不高明的没被刘邦采用的主意,被历史记载遗漏了。萧何所做的工作,刘邦一点也不在行,应该说刘邦对萧何的评价是中肯的,但司马迁评萧何曰:“萧相国何于秦时为刀笔吏,碌碌未有奇节。及汉兴,依日月之末光,何谨守管钥,因民之疾秦法,顺流与之更始。”[19]这说明萧何的功劳是在刘邦的信任下取得的。韩信本是只身来投靠汉王的,其战功虽大,但毕竟没有正面与项羽单独作战,其作战能力是不是肯定高过刘邦、进而高过项羽,还不能简单下结论。只是刘邦并非以作战著名于史,对他这种能力,历史的评价过低了,实际上其能力是很强的。陈豨、黥布之叛,就非刘邦亲自出马不能平定。在对秦作战时,韩信还没有加入刘邦阵营,刘邦仍能取得对秦作战的连续胜利,张良称其用兵为天授,就说明了刘邦的军事才能是相当高的。因刘邦不矜己功,故其称赞三杰,完全出自本心,也与众人对他的评价“能饶人以爵邑”、“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同利”、“降城即以侯其将,得赂即以分其士,与天下同其利”完全吻合。
与肯让功劳与别人相适应,刘邦的从来不自是己意,不固执己见,有一定的自责之心,这在开国皇帝中也是不多见的。他入关之初,便欲居秦宫室,这也是大功告成时的人之常情,但一听樊哙、张良之劝,立即放弃原来的打算;本来已听信郦生之说,刻就了封六国后人之印,一听张良反对有理,又立即放弃;本来打算通缉季布,听夏侯婴之劝,而命季布为大臣。对此类行为,苏东坡的评论最有见地,其曰:“刻印销印,仅同儿戏,何曾累高祖之智,适足明圣人之无我。”[20]
汉十二年,刘邦治相国萧何罪,事后向萧何检讨道:“相国为民请苑,吾不许,我不过为桀纣主,而相国为贤相。吾故繋相国,欲令百姓闻吾过也。”[21]这是何等的胸襟气度。司马迁说:“子羽暴虐,汉行功德。”[22]而刘邦本人以不德自责自居,正是有这样一种自省谦虚,才使得汉王朝的早期统治者能够避免秦亡之覆辙,人民的休养生息也落到了实处。从而有了历史上的文景之治的盛世。
四、尊重知识及对汉文化的影响
有关刘邦尊重知识问题,现在没人讲过,因为汉高祖在人们的心目中是个无赖,对有知识的人极不尊重,历史记载了他遇儒生,“辄解其冠,溲溺其中”;骂陆贾“乃公居马上而得之,安事诗书”[23]等等不良形象,故后人常说“刘项原来不读书”。但这种情况应该说只是刘邦的皮相,而非实质。刘邦的本质是尊重知识的,他特别能团结人才,也是他尊重知识特质的表现形式。
其实项羽、刘邦两人原来都是读书的,刘邦的弟弟楚元王刘交就与几个大儒是幼时同学,刘邦的教育当然也不会太差。这方面只有与卢绾是同学的记载。但刘、项二人对待知识的态度完全不同。项羽在抹杀楚怀王的功劳时说:“身被坚执锐首事,暴露于野三年,灭秦定天下者,皆将相诸君与籍之力也。”[24]而刘邦定天下*欲行赏厚封萧何,同样遭到武将们的一片反对之声:“臣等被坚执锐,多者百余战,少者数十合,攻城略地,大小各有差。今萧何未尝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反居臣等上,何也。”[25]看看,这与当初项羽的心态是何等相似啊。但刘邦不是项羽。他以猎为譬:“夫猎,追杀兽者,狗也。而发踪指示兽处者,人也。今诸君徒能得走兽耳。功狗也。至如萧何,发踪指示,功人也。”[26]刘、项对待知识的功用的认识差别如此悬殊,刘胜项败,固其宜矣。司马迁对项羽失败的评论是“奋其私智而不师古”,汉人扬雄认为刘邦的胜利是“群策屈群力”,这两个看法都是正确的,也恰好代表了对知识的尊重与轻视的两种倾向。可能宋人苏辙的话,对我们理解刘邦有帮助,他说:“古之圣人驱天下之人而尽用之,仁者使效其仁,勇者使效其勇,智者使效其智,力者使效其力。天下之人虽杂,然皆列于前,安得仁人君子而后任之?且虽有天下之善人,与之处而不知其情,御之而不中其病,则虽有好善之心,而不获好善之利。何者?彼不徒为吾用也,而况乎天下之英雄,欲收其功而不制其心哉!”[27]苏氏此段话之后,就将这个圣人直接落实到汉高祖身上了。
其实,刘邦的聪明才智在当时也是少有人能比得了的,正因为他尊重知识,所以他对别人的功劳看得很重。至于他轻视儒生的原因,可能是当时的儒生确实有不少是“徒持文墨议论”、“迂远而阔于事情”的。但真正有才学的人,有一善策而得采用者,当不在少数。史料记载了刘邦听从了洛阳新城三老、袁生、郑忠、郦食其等人的良策,取得了对楚作战的主动。这样的事例应该还有很多,史书上不可能一一记下来。
对刘邦之智,明人何去非曾有过专评,其曰:“汉王之智盖疏矣,以其能得真智之所在,此所以王。……汉高帝挟其在己之智术,固不足以定天下而王之,然天下卒之归者,能收人之智,而任之不疑也。夫能因人之智而任之不疑,则天下之智,皆其资也。此所谓真智也。”[28]古人做这类结论时,其着眼点往往在刘胜项败。其实这正表明了刘邦以天下之智为智、也以天下之心为心的特质,所以才能放弃一己之私欲私见,从善如流。难怪群雄肯为之驱驰,原因就在于刘邦能为大家提供最好地施展自己才华的舞台。
可以想见,在仁者效其仁,勇者效其勇,智者效其智,力者使其力的情况下,不仅战争取得了胜利,也为日后的文化复兴建设开创了良好的局面。前人有言:“汉高帝天性明达,好谋能断,是以知三杰之谋,用之而不疑;善陈平之计,从之而不吝;当食纳子房之策,挥洗听郦生之说。娄敬有定都之谋,则嘉纳不宠,赐以姓;陆贾有《新语》之献,则亲览而每称其善;谏易太子,周昌之言切矣,则爱之;论次萧何,鄂千秋之言当矣,则赏之。其用人之明断也,为何如。惩秦敛之苛,则约三章之法;殚项羽之恶,则发义帝之丧;监胡亥之死,则立太子于草昧之初;惨焚书之祸,则祀孔子于过鲁之日,立宗庙;尊太公封同姓,而孝悌之风行;申军法,定章程,起朝仪,而制度之美之一,政之因革当矣。丁公不忠,则戮之以徇军士;季布各为其主,则封之以表舆;论政之赏罚明矣,为政之明断也为何如。”[29]
因为汉初的动荡,或许,汉高祖刘邦本身对文化建设没有直接的作为,但他以天下之心为心的做法,对于恢复文化就是一种导向作用。刘邦的态度造成了客观上的无为状态,与暴秦的“以吏为师”及焚毁百家之说的作法截然不同。刘邦是楚人,其故乡与老子的出生地相去不远,不知老子的学说会不会对他产生作用。这方面没有直接的证据,只有间接的曹参为齐相国取无为之道,而司马迁的父亲也崇尚黄老之术。大概这些人从刘邦的态度上感受到老子提倡的东西。老子曾说过:“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考察刘邦的个人品质,隐约与老子主张相吻合。最终造成的结果是,汉高祖的名望在终封建之世,始终是相当高的。
如果从这个意义上来讨论刘邦对汉文化的影响,是不是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以天下之心为心,就是相信人民群众有选择知识的能力与权利,采取不干涉原则,让人民与社会自己发展自己,从而造成了整个文化的繁荣。中华民族的大多数之所以被称作汉人,就是与汉代文化在经秦火之后的迅速发展分不开的。孟子说,君子之德如风,小人之德如草。以刘邦为首的汉王朝统治者在立国之初采取了无为的*,造成了汉代雍容大度的文化基础。在今天对刘邦评价拨乱反正的同时,也应该给他在建立汉文化一道上,给予应有的地位。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24 22:09

1.司马迁对项羽的评价

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之,难矣。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遂亡其国,自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战之罪也”,岂不谬哉!

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2.刘邦对项羽的评价

夫运筹帷帐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即张良)。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

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选自《史记?高祖本纪》

3.杜牧、王安石、李清照对项羽的评价

杜牧《题乌江亭》: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王安石《乌江亭》: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李清照《咏项羽》: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4.*对项羽的看法

《人民*占领南京》

1949.4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参考资料:http://mzshenh.blogchina.com/3294975.html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24 22:10

论以历史的角度评价刘邦的个人品质与汉初文化
自司马迁之后,汉高祖刘邦的人格品质,被人看好的不多,即使在刘邦事功得到极高推崇时,也只是说他拯民于水火,而不对其整个人品加以推崇。对刘邦的非难,或始于阮籍登广武战场“世无英雄,使竖子成名”[1]之叹,到了《厚黑学》风行之后,刘邦二字简直成了人品不好的代名词,至今未有改观。这些否定刘邦人品的看法,也是来源于《史记》,应该说至少部分真实。但这种情况是矛盾的,因为伟大的事功而出自于低下的人品,不仅情理上说不通,在事实上也极不可能。如果肯定刘邦的事功是伟大的,其人品一定也是伟大的。司马迁称其为大圣,不是一句空话,而是有大量事实为支撑的。刘向、班固称《史记》“不虚美,不隐恶”,[2]基本上就是从司马迁对刘邦的描述而得出的结论。不虚美,就是司马迁对刘邦的赞誉,都有事实为依据;不隐恶,就是司马迁虽然推崇刘邦的事功,也不因此而对其存在的缺点予以回避隐瞒。结果,后人往往忽略了司马迁的不虚美,而特别看中了他的不隐恶,这就造成了刘邦评价的尴尬。其实,像刘邦这样一个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稳定王朝的统治者,是很难简单地用好或坏来评价他的个人品质的,应该看主流,也就是总体表现。司马迁的结论就是看主流的产物。我们今天评价刘邦的人品,也应该站在历史的角度、即司马迁所站的角度来评价,才能得出其人品高下的真实结论。
一、 司马迁的评价基础
司马迁的角度是什么呢?就是他在《高祖本纪赞》中所说的:“夏之政忠,忠之敝,小人以野,故殷人承之以敬。敬之敝,小人以鬼,故周人承之以文。文之敝,小人以僿,故救僿莫若以忠。三王之道若循环,终而复始。周秦之间,可谓文敝矣。秦政不改,反酷刑法,岂不缪乎。故汉兴,承敝易变,使人不倦,得天统矣。”司马迁的这个结论,看上去具有太多的宿命色彩,在两千多年后的今天看来似乎陈旧过时,对此持反对意见或不以为然者不在少数。但作为一个严肃的历史学家,司马迁通过对几千年的历史考察而得出的结论,并不会因不合现在人的胃口,或缺少时代感而失去其合理成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司马迁对历史内在规律认识的深刻性,比我们今天绝大多数人要高明的多。在司马迁看来,刘邦所为就是“忠”,正如《史记正义》所说:“汉人承秦苛法,约法三章。反其忠政,使民不倦,得天统矣。故太史公引礼文为此赞者,美高祖能变易秦敝,使百姓安宁。”如果参之以《秦楚之际月表序》,司马迁的意思就更加清楚了。其曰:“昔虞、夏之兴,积善累功数十年,德洽百姓,摄行政事,考之于天,然后在位。汤、武之王,乃由契、后稷,修仁行义十余世,不期而会孟津八百诸侯,犹以为未可,其后乃放弑。秦起襄公,章于文、缪,献、孝之后,稍以蚕食六国,百有余载,至始皇,乃能倂冠带之伦。以德若彼,用力如此,盖一统若斯之难也。秦既称帝,患兵革不休,以有诸侯也。于是无尺土之封,堕坏名城,销锋镝,鉏豪杰,维万世之安。然王迹之兴,起于闾巷,合从讨伐,轶于三代。乡秦之禁,适足以资贤者为驱除难耳。故愤发其所为天下雄,安在无土不王。此乃传之所谓大圣乎。岂非天哉。岂非天哉。非大圣孰能当此受命而帝者乎。”原来刘邦的功绩是使自周王朝东迁后动荡了几百年的社会生活复归于正常,这样的功绩,当然只能用大圣来形容。
其实,司马迁的结论也并不是他自己的,而是在吸收了前人总结的基础上从总体上作出的。刘邦去世后,群臣皆曰:“高祖起微细,拨乱世,反之正,平定天下,为汉太祖,功最高。”[3]我们今天熟悉的拨乱反正一说,其一大半就是源自于刘邦。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秦结束战乱建立王朝,本来是有条件这样做的,即应该由秦来重新开始自夏以来三王之道的循环局面。诚如贾谊在评论秦亡时所说:“今秦二世立,天下莫不引领而观其政。夫寒者利裋褐,而饥者甘糟糠,天下之嗷嗷,新主之资也。此言劳民之易为仁也。”[4]但秦的立国之本并非宽厚,而是更加不合时宜的刻薄严酷,使三王之道无以为继。这个拨乱反正的历史局面,只是借着刘邦的成功,才得以出现。所以“陆生曰:皇帝起丰沛,讨暴秦,诛强楚,为天下兴利除害,继五帝三皇之业,统理中国。中国之人以亿计,地方万里,居天下之膏腴,人众车轝,万物殷富,政由一家。自天地剖泮,未始有也。”[5]由此可见,司马迁对刘邦的评价是根据对人民的贡献而言的,是针对周王朝东迁后数百年天下战乱不止,人民流离失所,终因汉兴而获安定的结果而得出的。那么,这种贡献或者说这个局面,刘邦是有心做出,还是无意得之?从历史记载来看,应该是出自其本心的有意为之。
二、 仁人之心,以天下苍生之心为心
现在论及刘邦的成功时,总会提出他的这样三个优点:1、雄才大略,有智谋,有远见;2、能用人,尤其是能驾驭人;3、头脑灵活,聪明绝顶,随机应变能力达到了出神入化之境;而对刘邦所具有的为时代所需要的仁者之心丝毫没有提及,其实这才是刘邦最大的优点,是他优点中的帅,其它的优点只是从属于此而产生作用。
司马迁记载道:“高祖为人,……仁而爱人。”[6]这种仁而爱人的表现在史料中比比皆是:最初体现在为官府送徒咸阳途中纵囚。继而表现在初起沛时不愿意接受沛令之职。刘季曰:“天下方扰,诸侯并起,今置将不善,壹败涂地。吾非敢自爱,恐能薄,不能完父兄子弟。此大事,愿更相推择可者。”[7]注意,刘邦之辞为首,与曹参、萧何之辞为首有所不同,萧曹二人之辞,是恐事不成,秦王朝种族其家,而刘邦之辞,没有个人的因素在内。最为典型的则以入关灭秦,与秦人约法三章,悉除去秦法,不受秦民犒赏;再则是汉七年,刘邦击韩王信还咸阳,“见宫阙壮甚,怒,谓萧何曰:天下匈匈苦战数岁,成败未可知,是何治宫室过度也?”[8]最后,在汉十二年过沛,父老留饮,刘邦说:“吾人众多,父兄不能给。”[9]不愿过多打扰家乡父老,显示出对家乡人民深厚的体恤之情。凡此种种,并非作戏,而是出自一片赤诚。
说到刘邦的仁而爱人,可能有必要将当时人对项羽的评价作个比较。萧何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10]韩信曰:“项王见人,恭敬慈爱,言语呕呕,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饮。至使人有功,当封爵者,印劚祝�滩荒苡琛4怂�礁救酥�室病!盵11]陈平说:“项王为人,恭敬爱人,士之廉节好礼者多归之。至于行功爵邑,重之,士亦以此不附。今大王慢而少礼,士廉节者不来。然大王能饶人以爵邑,士之顽钝嗜利无耻者,亦多归汉。诚各去其两短,袭其两长,天下指麾,则定矣。然大王恣侮人,不能得廉节之士。”[12]郦食其说:汉王“收天下之兵,立诸侯之后。降城即以侯其将,得赂即以分其士,与天下同其利,豪英贤才,皆乐为之用。……项王有倍约之名,杀义帝之负。于人之功无所记,于人之罪无所忘。战胜而不得其赏,拔城而不得其封,非项氏莫得用事。为人刻印,劧�荒苁凇9コ堑寐福���荒苌汀L煜屡现��筒旁怪������谩9侍煜轮�浚�橛诤和酰�勺��咭病!盵13]高起、王陵说:“陛下慢而侮人,项羽仁而爱人。然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同利也。”[14]以上诸说,实际上是待人之道,而不是爱人。尽管如此,还是可以从中看出刘、项的本质差别。刘是与天下同利,项则专利己一人。有此前提,项的爱人,毫无实质性内容,更多的是表演的成分;而刘则尽可能多的使天下人得益。这种待人之道,其傲慢于人无实质性损害,其推利及人,则给人极大的实惠。这也正印证了刘邦的仁者之心之性。正因为有这种仁者之心,才能使天下归心,取得最后的胜利。我们从历史的记载上,看到更多的是刘邦的功臣受封得益,实际上,汉初的百姓得益也非常多。秦王朝穷奢极欲,收天下太半之赋,至汉初百废待兴,然而赋税并未增加,反而有所减少。“宋周密《齐东野语》云:井田之法废,赋名日繁,独两汉最轻。自高、惠以来十五税一,文帝再行赐半租之令。景帝元年亦尝赐半租;至明年乃三十而税一,即所谓半租耳。盖先时十五税一,则三十合征其二,今乃止税其一,乃所谓半租之制也。自后守之不易,故光武诏曰:顷者师旅未解,故行什一之税,今粮储差积,其令三十税一,如旧制。是知三十税一,汉家经常之制也。”[15]这个持续了几百年的情况说明,刘邦胜利的最大受益者并非他本人和他的部下,而是广大人民群众。这正符合老子所说的“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的主张,而司马迁的评价也有了落脚点。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24 22:10

我眼中的刘邦项羽

刘邦和项羽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人:项羽是贵族后裔,刘邦出生市井。项羽力大无比,英勇盖世;刘邦武不能武,文不能文。项羽一生只痴情与一个女子——虞姬;刘邦贪婪、好色。项羽讲义气,重感情,秦兵在战争中伤害了他心爱的将军和手下,项羽一怒之下活埋了20万秦降兵;刘邦反复无常,狡黠多疑。在我的心中,项羽实在是一个顶天立地的、真正的男人,叱咤风云、爱憎分明,“有志者,事竞成,破釜沉舟,百万楚兵终灭秦”说的就是项羽!

然而,在争夺帝王的战场上,项羽失败了,——项羽平生久经沙场,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所向披靡;他仅且仅当输了一次,这一次他输的很惨,连带着送了他的命!相反,刘邦在战场上一直是输家,在真正意义上,他只痛痛快快的赢了一次,一战定江山,他坐上了帝王的宝座。历史往往就是这样爱和人开玩笑,其中原因甚是值得玩味!

我们可以这样说,项羽是个英雄、是个君子、是个好男人;刘邦却是个小人、甚至是流氓地痞。小人战胜了英雄,流氓战胜了君子,偶然否?不,这是必然。如果让历史重演,我相信最终坐上皇帝宝座的还是刘邦!事实上,历朝历代的开国帝王没有一个是君子。

做君子很累,也有很多的拘束!小人没有,小人为了利益可以不顾一切、可以无所不用其极、可以随意的变化自己的面目,——而把自己的真实心意深深的隐藏在心中!无疑,在玩弄权术、笼络人心方面,刘邦已经深得要领。脸皮要厚、心地要黑、手段要狠、嘴巴要甜、要会演戏和表演,刘邦都做到了。刘邦做亭长的时候赖帐、欠钱,戏弄民女,在他进入关中的时候就全变了。他约法三章,对阿房宫里的财务和美女秋毫无犯,老百姓和秦国的旧臣一片欢呼。可怜的项羽尚且以为是刘邦对他的忠诚,范增却越发的看出了刘邦的不简单,——可惜项羽不听范增的。刘邦手下智囊三千,张良、萧何、韩信个个都是才能出众之辈,项羽有且仅有范增一个聪明人,可惜他还不听人家的。项羽确实不是他的对手,刘邦实在是高明;难怪项羽要输,刘邦要胜!

看秦末的历史其实很没劲,明眼人一看就知道项羽失败的原因。项羽必输,毫无疑问!后人看历史由于距离远而变的清晰,很容易看清;但当时的很多聪明人都看出来项羽致命的缺点,所以尽管项羽名声如日中天、尽管刘邦是个小人,他们都宁愿投靠刘邦。真正精彩的争斗史是战国和三国时期,那是个需要英雄而且产生英雄的时代;看大小霸主纷争、看谋士纵横、看将士喋血沙场,真的让人热血沸腾!

不写了,小小篇幅也确实写不出来什么东西!如果让我在君子和小人间选择的话,我宁愿当小人;如果让我在*家和商人之间选择的话,我宁愿选择商人,*家很累、很假、很虚伪!前一端时间,克林顿因为一个女人而弄的差点下台的事情让我很感慨。凭心而言,那一个成功的男人是多干净、多纯洁的。作个商人,有点钱又无声名之累,做你爱做的事情,有何不好?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
找专业防水队做完还漏水怎么维权 法院会受理房屋漏水造成的纠纷吗? 巴西龟最长活多久,家养!!! 养胃的药最好的是什么啊 婴儿积食发烧不愿吃药怎么办 板门穴位在哪个部位 手机设置放偷看的方法? 凝结水回收器生产厂家? 个人账户养老金预测公式:现有5万元,缴费20年,能领多少钱? 临沂比较有名的男装品牌 花圈挽联怎样写? 梦见蝗虫满天飞到自己身上是什么预兆 厦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南音和答嘴鼓下一步是什么 企业微信可以用支付宝登录吗? 《春软》中的软有什么含义? 仓颉的颉字是多音字吗?是河北方言吗? 翓五行中属什么? 馋涎欲滴的读音 《念奴娇 赤壁怀古》赞颂了三国时期的一位英雄人物,他是谁?请谈谈他... 《念奴娇`赤壁怀古》歌颂了三国时期哪一位英雄人物?他参与过什么战役... 《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诗任务歌颂了三国时期的一位英雄人物?请问他是... 念奴娇这首词歌颂了三国时期的哪位英雄人物?他参与过什么战役?? (染,柒)有没有和这样的字结构差不多的字。。。 庞玫琳 打分,我想看一下这个名字怎么样 学室内设计难吗 吴米发名字测试打分 【七律四首】奉和三狼 偶然和尚 白跑堂诗韵 客厅电视墙挂中国结怎么挂 小米mix3小爱捷径闪退 梦见和孕妇在一同说话 问下中智大药房阮老师治胃病有效果么? 孩子有胃病,找中智大药房阮老师能行么? 关于梦想的诗句开头运用对偶 ...我苹果手机里解锁,我把银行卡密码支付宝账号密码,全都保存在手机里... 老公过世了,儿子给说不辛苦命苦,我该怎样回复儿子? 倡是什么意思 请简述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意义。 ...复制到U盘,显示:无法复制,数据错误(循环冗余检查),怎么回事,如何解决... 别王百谷表达诗人哪些情感 用贤花为人名做一副七字对联如何写? 为什么陌陌直播安卓手机没有美妆 倒反天罡是成语吗? 梁山伯与祝英台是哪个朝代的人物 kind有什么同义词 rescue的ing形式 求这两个专四语法与词汇题目??? 梦见读书的时候是什么意思? 咋回事?荣耀手机充电会发热? 马锐的年龄? 马锐身高 体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