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2-25 12:43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26 07:05
斜日坠荒山,云黑天垂暮。时见空中一雁来,冷入残芦去。
惊起却低飞,有意同谁语。啄尽枝头数点霜,还向空中举。
-----蒋冕
这是一首以孤雁为题材的咏物词。在日暮云阴的荒野上,一只孤独的寒雁从远方飞来,冷清清地栖入残败的芦苇丛里。时又惊起低飞,似欲向谁诉说心中的愁恨。但在如此荒凉的地方是无可告诉的,自然也找不到可以充饥的食物,于是只好啄食芦苇枝上的霜花,聊解远道飞行的饥渴,可见它的境况是多么艰辛了。然而它却并未因此消沉,而是在稍得休息之后又奋起高飞,表现出一种特别顽强的意志。
清代词论家刘熙载说:“昔人咏古咏物,隐然只是咏怀,盖其中有我在也。”(《艺概》)这首词正是如此。据《明史·蒋冕传》记载:“冕当正德之季,主昏政乱,持正不挠,有匡弼功。世宗初,朝政虽新,而上下扞格弥甚,冕守之不移。代(杨)廷和为首辅仅两阅月,卒龃龉以去,论者谓有古大臣风。”乃知词人立朝刚正,因而遭到*势力的忌恨和排沮,其境况的危苦正似寒天孤雁,故作此词,一抒其久蕴于胸中的磊落不平之气。
这首词在艺术表现上极似苏轼谪居黄州时写的一首题作《黄州定慧院寓居作》的同调词。苏词云:“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两相对照,蒋词显然受了苏词的影响,但蒋词虽有借鉴而无抄袭,所以细辨起来仍与苏词有别。苏词起拍是写庭院近景,意象清疏而冷寂;蒋词起拍则是写荒野远景,意象黯淡而苍茫。苏词次韵先写幽人独自往来,再写孤鸿形影缥缈,使二者互相映衬,以渲染幽独气氛;蒋词次韵则径写一雁飞落寒空,而以“冷入残芦”况其孤苦。两词过片都写孤鸿惊起之后的情状,但苏词写它回头张望,似有所恨而无人理解;蒋词则写它贴地低飞,似欲觅谁一诉衷曲,意象亦不雷同。苏词结拍说孤鸿“拣尽寒枝不肯栖”,既见其操守的高洁,而结以“寂寞沙洲冷”的荒寂之景,又见其意绪的悲凉;蒋词结拍说孤鸿“啄尽枝头数点霜”,寓意亦与“拣尽寒枝不肯栖”相似,但结以“还向空中举”的飞动之象,则于困顿中别开生路,境界顿觉开阔。从上述比较中可以看出,蒋词虽是对苏词的审美继承,但又有自己的审美创造,所以仍有其不同于苏词的审美价值。从结末意象的高远来说,甚至可以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