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14:28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4 11:51
雪中的爱 今年的冬天特别的冷,雪也下得特别的大,连我们——上海的孩子们,这些难得见得到雪的孩子,也在寒风和冰的要挟下乖乖得回家躲着了。但是,也正是这“雪”,送给了我们全国人民一份名叫“爱”的礼物。 场景一:同胞亲情 这场50年一遇大雪给交通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偏偏又是春节,大伙儿都赶着回家过年。这下可好,回不去了!网上不断有人发布着春运的照片,我曾看到一张外地妇女用公用电话往老家打电话的照片,那妇女流留着泪,在风雪中给家人报平安。我的心在这一刻揪紧了,是什么样的力量驱使中国人有着如此大的推动力归回老家呢?是亲情啊!谁不想在这特殊的时刻与自己的家人团聚?其乐融融地围坐在一起,看春晚,放烟花,这是何等的幸福啊!在这个漫天飞雪的夜晚,独自在异乡,又是何等的寂寞? 可是,这个特殊的年,即使身在异乡的人们,也不会感到孤独了。因为各地同胞们向他们伸出了亲情之手,即使没有血缘关系,在这一刻,中华民族的团结精神,已经把大家紧紧地联系成了一家人!许多外地学生选择了在学校里过年,学校给他们准备了大彩电和取暖器;等待回家的旅客人群中,大家互相关心、互相支持;有一些台商,在完全可以回家过年的情况下,却选择留下来与他们共同奋斗了一年,如今却被大雪阻挡了回乡之路的*员工们一起过年…… 场景二:共同抗灾 在灾难面前人们并没有被吓倒,各行各业的人们面对天灾展开了英勇的抗争,他们奉献出汗水、泪水、甚至生命…… 路边的救助站,医疗站,没有停歇的工作人员让我们不再恐慌,路边滞留的人群的互相关心,大家齐心协力的铲雪,爱在我们身边蔓延着,充斥着。 三名电力职工罗海文、罗长明、周景华以身殉职的感人事迹我们都已知晓,他们是为抢修电网而牺牲的,是为人民的利益牺牲的!我们在敬佩他们的同时,更加下了决心要同雪灾抗争到底! 领导们顶着冰雪亲*问民警职工和民众们。我依旧记得总理拿着喇叭在火车站看望大家的那个画面;依旧记得有一张照片,照片上那个年轻的女*捧着一碗汤,微笑着用调羹喂给一位妇女手中的婴儿;依旧记得电工们在高塔上挥舞着凿子,那散落下的冰片的影子;依旧记得抢险完毕后,帐篷里士兵们熟睡的脸庞…… 场景三:捐助 为了这次雪灾,为了让雪灾地区的灾民尽快恢复正常的生活,一场大规模的捐助活动开始了。网上宣传、呼吁的贴子不断发布,许多工厂、公司纷纷慷慨解囊,明星艺人等也献出了自己的一份爱心,那些昔日的超女、快男也卖力地来到大街上为这次捐助活动进行宣传。美国、日本也为我国捐助了许多资金。 大雪无情地吞噬着大地,凛冽的寒风吹痛了人们的脸,冰霜瞬间冰封了宽阔的马路。一切似乎都变得困难,大雪仿佛是一个白色的妖魔,用肆虐的雪花把我们*向白雪皑皑的高山,无法寻找到出路。但是,我们不会认输!我们还有“爱”!无论什么天灾人祸都扛过的爱!它仿佛是一束光芒,点亮着希望的道路,让我们不再害怕,不再恐惧! 有一种感觉叫寒冷,有一种力量叫“爱”! 爱心是一片冬里的阳光,是饥寒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爱心是沙漠中的一泓清泉,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爱心是一首飘荡在夜空里的歌谣,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爱心是一场洒落在久旱的土地上的甘露,使心灵枯萎的人感到感情的滋润。 人间总有真情在,爱,就在我们的身边! 让这雪中的爱,在阳光明媚的第二天,依旧延续下去吧!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4 11:51
2008年抗雪救灾感想 在大家都在欢天喜地地准备过年的时候,异常猛烈的暴风雪袭击了我国。许多地区大雪天气已经持续了数天,雪灾已成了当前热点问题,也成了当前最需要我们共同度过的难关。雪灾给我们带来的思考很多: 雪灾带来损失。从全国看,雪灾发生后,停水停电、交通受阻、大量旅客滞留车站和机场,长期处于饱和状态下的物流和能源系统在极端环境下已显得没有多少回旋余地;因为恶劣天气的影 响,连主要证券指数都开始下跌,可以说,已触及到了整个国民经济。如果处置不当,就可能导致群众紧张慌乱和社会秩序混乱。从区内看,虽然对今年农业墒情带来正面影响,但是对正在发展的设施农业可谓一击重创。由于受持续低温、冷冻的影响,有10多万亩大棚受灾,加之交通受阻,农副产品运不出、进不来,这就给本已初露端倪的结构性通货膨胀又添了重重的一层阴影。 雪灾也带来教训。大雪来临,气象部门也发出了红色警报;国家也成立救灾中心;财政部、农业部也向灾情较重的省份紧急下拨农业生产救灾资金,支持开展农业生产自救工作;南方一些省份也都实施了国家二级紧急预案;各部门也都全力奋战,尽量把损失降到最低。但是客观评价,各部门反应得晚了些, 考虑的不太充分,地区之间、部门之间和行业之间还缺乏有效相互的协调和配合;广大民众在雪灾面前也是被动的忍受,传统的过年风俗和几乎成为定律的全球范围内最大规模的人员流动在极端条件下还是铁打不动得以继续;在煤荒面前,传统管理模式与市场经济运做需求之间的矛盾也得到了充分的暴露,各级*还必须为形势越来越严峻做好准备并要相应采取紧急措施。 雪灾也带来启示。平常总能从各种途径了解到发达国家动不动就搞一些应对自然灾害的演习和应急预案的演练,有时也感觉到挺可笑的。但是,仔细想一想,人家这种方式方法确有可取之处。通过演练,一方面能够提高公共体系在极端环境下的应变和处置能力;另一方面能够提高全民的防灾意识和应对知识。试问我们周围的亲朋好友,有多少人对火灾、地震、洪水和爆炸等灾害发生后能够有足够的应对知识?我敢说,不会太多。在这方面我们需要补的课还很多。 雪灾同样带来商机。在看到负面影响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了灾后很多需要把握的东西。虽然没有做到“未雨绸缪”,但“已雪绸缪”也不算晚,一些设施大棚不仅努力保苗,而且还在积极育苗,以备灾后及时提供所需种苗。雪灾之后,针对应对极端环境下的各种基础设施改扩建工程必将陆续开工;针对应付灾害天气的各种设备仪器必将生产并投放备用,等等。在逐步改善应急能力的同时,国民经济发展的又一“兴奋点”的坐标似乎越来越明晰。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只要善于把握时机,坏事也能变成好事。一场50年不遇的洪水,使我们意识到了要加强对大江大河的治理对生态环境的重视;一场突来的“非典”,使我们提高了公共疾病预防能力;也许一场50年不遇的雪灾后,我们各级*应对自然灾害的应急机制和能力会有一个切实的提高。如果把握到位的话,祸福转换的经典演绎就有可能发生,让我们公共努力并期待着这一天尽早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