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14:29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8 12:27
我们总能看到这样的问题:为什么总有那么多成年人,嚷嚷着要过六一?不知道是从哪一年开始,朋友圈开始齐刷刷地出现了“超龄儿童”,他们晒礼物、晒红包、晒*和美食,喜欢称自己为宝宝,做着童心未泯的事。可是每当这个时候就会有一批人出来嘲笑“就这一把年纪,只能算是个无脑巨婴”!
当我们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嘲笑别人的时候,为何不找个机会来放松一下自己?当很多人在为嘲笑别人遣词造句的时候,人家又在为找到一个约女孩吃美食打游戏的机会而窃喜。在这个浮躁的社会里,无处不是名利场,真的,我知道你每天装大人很辛苦,而每个人或许都欠自己一个儿童节。
我们很早出门,甚至都不知道今天会忙到多晚才能回家,或者回不了家;我们每天挤着地铁,人多到上下地铁的时候不是包在里面就是人在里面,反正总是被密密麻麻的人卡住;我们每天看着都是交代着工作任务的微信窗口发呆,真心想着失联一回;当你为了冲刺当月的业绩的时候,见过多少次办公室外凌晨的路灯和对面写字楼同样加班的灯光......我知道,这就是现在*的世界。一个把头埋进工作、埋进业绩、埋进凌晨咖啡杯的世界。
小时候偷偷穿上爸爸的西装,假装大人。羡慕大人可以做自己的事情,可以去很远的地方,可以在各个城市来回穿梭。后来才知道有一种事情叫工作;有一种远方叫养家糊口;有一种城市穿梭叫作出差。
*的世界缺少了童真,*没有了最后一个“避难场所”,为了弥补这个心理缺陷,当今的80后,无论是学生还是已经当白领,均走得步履维艰。不少80后表示现在所承受的压力,一日比一日重,背上的包袱一日比一日多。六一儿童节各80后们的内心泛起一阵阵波澜。大家有理由去怀念那个一去不复返的童年。大家有理由去找借口让自己暂时逃避生活压力。大家有理由藉着这个原本只属于孩子们的节日,去调侃不再单纯的生活。
“*儿童节” 当然不是号召你一定要学着时下的前卫青年们化果冻妆、嚼棒棒糖、把头发染得像手机外壳一样艳丽——那样你可能会浑身都不自在,成年人的儿童节自然有成年人自己的方式,毕竟,成年人只是给自己找了一个返璞归真的借口而已。
如今越来越多人加入成年人过儿童节的队列,除了怀念过去身为孩子的情结,更多的成年人或者是因为逃避现在社会的压力。子曰:三十而立。立者,立志立业也。而立之年,有谁能勇敢站出来说自己已经立志立业了?
或者,在圈外的人会不解:一群*聚在一起过儿童节成何体统?最主要的是他们会用怀疑的眼光去看待那些人,觉得那些人思想不成熟,行为不踏实,心智还是处于小孩子阶段。其实不然,儿童节只是一个借口,作为劳碌的上班族,整天戴着面具去做人做事,想真正放下压力,开心一回并非易事。最主要的是,*过儿童节,本身就是阿Q精神式的鼓励。 据报道,近七成的上班族现实生活中难以得到“情感解渴”和“精神休闲”。不妨将儿童节视为自我安慰的“精神游戏”,用无忧无虑轻松自在的“儿童心态”消解沉重压力,用一尘不染的童言无忌净化人际关系的复杂冷漠。
名正言顺地怀旧:总是忙忙忙,已经多久没有和旧时同窗老友聚会了呢?利用这一天,大家聚在一起,不谈工作不讲压力,只是一起回忆过往。千万别觉得自己矫情,要知道,这年头,怀旧是一件多么时尚的事儿啊。
为可爱疯一回:女人们在这天可以理直气壮地把全世界最可爱的东西通通收入囊中——Prada的卡通形象钥匙扣、机器人T-shirt;Dior缀满了水晶草莓、糖果的手链;Celine的卡通女孩系列……“天下可爱的事物那么多,为什么不能天天都是儿童节?”
六一给自己残留的童心放个假。
建议一:在自己的房间开心的爬;
建议二:穿著鞋在自己的床上狂蹦;
建议三:披一个床单在身上,在屋里欢跑,告诉别人你在飞;
建议四:亲自己心仪mm的嘴嘴,然后在她愤怒时告诉她今天六一,你的童心需要关爱;
建议五:定一份儿童乐园餐,并故意把可乐洒的到处都是,把来帮你收拾的服务员mm叫阿姨;
建议六:在床上画个圈,并在晚上把它尿湿;
建议七:假装迷路,或在路边无助的哭泣,当有人来问你时,告诉他/她你找不到妈妈;
建议八:打电话问妈妈,你是怎么来的;
建议九:一边唱《我们的祖国是花园》一边跳舞。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8 12:27
成年人过儿童节,大部分是因为怀旧。
随着慢慢长大和经历的丰富,人们往往不自主的回忆一些往事,思念一些故人。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长大的“宝宝”,回到现实中,却又不得不扛起成年人肩上的责任。在这种对于过往感觉叫“怀旧”。
对于成年人喊着过儿童节,我觉得可以理解。人之初,性本善。怀念童年,正是出于人天生的善良呀。现在生活条件和环境比以前的年代好了太多,以前70后、80后甚至90后的孩子,可能没有很好的过过儿童节,没有游乐场,没有很多的礼物。现在条件好起来了,而自己的童年已经远去,过个儿童节,补偿一下当年可爱的自己。
成年人过儿童节“幼稚”吗?
心理学上有一个“反童现象”的概念,指的是成年人为了逃避现实压力,获得外界的同情与理解,从而在言行举止上像儿童一样。这种消弭现实焦虑感的手段,是一种基于人性的本能,在不少人身上都会出现。
如果一个成年人长期处于这种心理状态,恐怕是不正常的,但如果只是在儿童节“当一天小孩”,未尝不能获得短暂的心灵栖息,未尝不能更好地缓解压力和负面情绪。
法国作家圣埃克苏佩里笔下的“小王子”,是很多成年人回味无穷的角色。这种对童年纯真感的认可与迷恋,未尝不是一种现实生活中的正能量。从某种意义上讲,有童心的人也是能够坚守初心的人。面对纷纷世事,还能保持一颗纯真的心,不油腻庸俗无聊,这不仅不丢人,反而是一种宝贵的品质。
正如明代哲人李贽在《童心说》中所说:“夫童心者,真心也。若以童心为不可,是以真心为不可也。”这颗宝贵的童心就是真心,是面对复杂世界时保持纯粹的精神内核,是迎接各种人生挑战时保持内心淡定与淳朴的精神底色。
成年人过儿童节,不论是出于人性的本能,还是对现实焦虑感与倦怠感的应激反应,都有合理性。但愿每个人都能有一颗不会消失的赤子之心,永远纯粹,永远年轻。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8 12:27
我觉得成年人喊着要过六一儿童节没什么,我还觉得自己永远十八岁呢。
其实成年人这种想法很容易理解,没有谁真的想要去过六一儿童节,去游乐园玩或者吃一块小蛋糕,没有一个成年人会这样做,所以他们只是嘴上说说,说过了,也就像已经度过了一个六一一样,他们还是要做回一个大人的。
现在的成年人生活很辛苦,上班要面对各种各样的事情,下班以后还是家庭琐事,保持一颗童心很不容易,所以请允许他们这样“喊”!
况且,这只是生活中仪式感的一种,如果你在给女儿准备儿童节礼物的时候,你的老公同时也给你准备了一份儿童节礼物,你会不高兴吗?不会吧!你会开心到飞起!
所以这种仪式感更是你被在乎、被爱着的感觉,是你知道有一个人时时刻刻爱着你,在他那里,你永远可以做一个小朋友,过一万次儿童节!
另外一点,我觉得我们作为一个成年人,儿童节的时候给自己一个借口买礼物也不错,这一天就把自己变成一个小孩子能怎么的?
成年人怎么了?谁还不是个宝宝咋的?
成年人吵着过六一儿童节一点也不奇怪,奇怪的是女孩这个群体,她们什么节都想过,六一儿童节的时候说自己是个宝宝,三八的时候又把自己变成妇女,这就让人很疑惑了?
好了,我要去准备礼物了💍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8 12:28
因为他们不知道六一国际儿童节是为了悼念1942年6月10日的利迪册惨案和全世界所有在战争中死难的儿童,为了保障世界各国儿童的生存权、保健权和受教育权,抚养权,为了改善儿童的生活,为了反对虐杀儿童和毒害儿童而设立的节日。
欢庆是很好的,但也抽空了解一下中国儿童群体面临的问题吧。健康卫生、留守儿童、弃婴、虐童、儿童性侵、性别歧视等等,还有很多无法欢度节日的孩子,等待着社会的关注。
纪念自己童心不老的同时,不妨试着真的为孩子做点什么,这两者并不矛盾。买买买玩玩玩之外,其实不少节日都有个不怎么为人所知的初衷,妇女节也是个好例子。关注一下儿童议题的 NGO,转发一点关于儿童权益的消息,有空去做做志愿者,有闲钱的做点力所能及的捐赠,其实很容易。
就不聊非洲之类的其他地区了。
补充一下,了解一个节日的来历,和沉痛默哀不过这个节是两码事,和以买买买过每一个节也是两码事。儿童觉得主角是儿童,他们不应该成为欢庆中的配角。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成年人当然可以过,但也别忘了节日的初衷,这才是儿童节本身的意义。
-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8 12:29
现在很多成年人喊着要过六一儿童节是可以理解的,因为现在的年轻人身上背负的责任越来越重,所承受的压力也越来越大。所以,在生活当中他们难免会想要通过一些方式来纾解压力。
他们之所以喊着儿童节,并不是真的想要和孩子争这个节日,只是希望能够放松一下自己,只是希望能够得到别人的关心。
长大之后,生活中的一切都不一样了。小时候,我们哪怕是跌倒了,磕破一块小小的皮,都会有人关心我们,细心的照顾我们,而现在我们独自一人在外面拼搏,生病了也只能够硬扛过去。经历过这种心酸,我们才会更加的明白有家人在身边的日子是多么可贵,才会觉得孩子的世界很美好。
长大之后我们要面对的事情越来越多,我们就越来越怀念童年时候的无忧无虑。所以每当到了六一儿童节,我们这种怀念就会特别的强烈。在这个节日里,如果我们能够吃到别人送给我们的哪怕只是一根小小的棒棒糖,我们都会觉得特别的幸福。
所以,在这个特殊的节日,我们想要的只是可以放松自我,让自己做回一次小孩,不用背负着成年人的责任。就是这么一个小小的愿望而已,难道还不能被满足一次吗?
而且我始终认为,每个人的心中都住着一位小王子或者小公主,始终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始终对这一个世界感到温暖。其实很多成年人喊着要过六一儿童节,大部分只是说说而已,只是和朋友调侃一下,回忆一下童年时候的乐趣。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8 12:27
我们总能看到这样的问题:为什么总有那么多成年人,嚷嚷着要过六一?不知道是从哪一年开始,朋友圈开始齐刷刷地出现了“超龄儿童”,他们晒礼物、晒红包、晒*和美食,喜欢称自己为宝宝,做着童心未泯的事。可是每当这个时候就会有一批人出来嘲笑“就这一把年纪,只能算是个无脑巨婴”!
当我们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嘲笑别人的时候,为何不找个机会来放松一下自己?当很多人在为嘲笑别人遣词造句的时候,人家又在为找到一个约女孩吃美食打游戏的机会而窃喜。在这个浮躁的社会里,无处不是名利场,真的,我知道你每天装大人很辛苦,而每个人或许都欠自己一个儿童节。
我们很早出门,甚至都不知道今天会忙到多晚才能回家,或者回不了家;我们每天挤着地铁,人多到上下地铁的时候不是包在里面就是人在里面,反正总是被密密麻麻的人卡住;我们每天看着都是交代着工作任务的微信窗口发呆,真心想着失联一回;当你为了冲刺当月的业绩的时候,见过多少次办公室外凌晨的路灯和对面写字楼同样加班的灯光......我知道,这就是现在*的世界。一个把头埋进工作、埋进业绩、埋进凌晨咖啡杯的世界。
小时候偷偷穿上爸爸的西装,假装大人。羡慕大人可以做自己的事情,可以去很远的地方,可以在各个城市来回穿梭。后来才知道有一种事情叫工作;有一种远方叫养家糊口;有一种城市穿梭叫作出差。
*的世界缺少了童真,*没有了最后一个“避难场所”,为了弥补这个心理缺陷,当今的80后,无论是学生还是已经当白领,均走得步履维艰。不少80后表示现在所承受的压力,一日比一日重,背上的包袱一日比一日多。六一儿童节各80后们的内心泛起一阵阵波澜。大家有理由去怀念那个一去不复返的童年。大家有理由去找借口让自己暂时逃避生活压力。大家有理由藉着这个原本只属于孩子们的节日,去调侃不再单纯的生活。
“*儿童节” 当然不是号召你一定要学着时下的前卫青年们化果冻妆、嚼棒棒糖、把头发染得像手机外壳一样艳丽——那样你可能会浑身都不自在,成年人的儿童节自然有成年人自己的方式,毕竟,成年人只是给自己找了一个返璞归真的借口而已。
如今越来越多人加入成年人过儿童节的队列,除了怀念过去身为孩子的情结,更多的成年人或者是因为逃避现在社会的压力。子曰:三十而立。立者,立志立业也。而立之年,有谁能勇敢站出来说自己已经立志立业了?
或者,在圈外的人会不解:一群*聚在一起过儿童节成何体统?最主要的是他们会用怀疑的眼光去看待那些人,觉得那些人思想不成熟,行为不踏实,心智还是处于小孩子阶段。其实不然,儿童节只是一个借口,作为劳碌的上班族,整天戴着面具去做人做事,想真正放下压力,开心一回并非易事。最主要的是,*过儿童节,本身就是阿Q精神式的鼓励。 据报道,近七成的上班族现实生活中难以得到“情感解渴”和“精神休闲”。不妨将儿童节视为自我安慰的“精神游戏”,用无忧无虑轻松自在的“儿童心态”消解沉重压力,用一尘不染的童言无忌净化人际关系的复杂冷漠。
名正言顺地怀旧:总是忙忙忙,已经多久没有和旧时同窗老友聚会了呢?利用这一天,大家聚在一起,不谈工作不讲压力,只是一起回忆过往。千万别觉得自己矫情,要知道,这年头,怀旧是一件多么时尚的事儿啊。
为可爱疯一回:女人们在这天可以理直气壮地把全世界最可爱的东西通通收入囊中——Prada的卡通形象钥匙扣、机器人T-shirt;Dior缀满了水晶草莓、糖果的手链;Celine的卡通女孩系列……“天下可爱的事物那么多,为什么不能天天都是儿童节?”
六一给自己残留的童心放个假。
建议一:在自己的房间开心的爬;
建议二:穿著鞋在自己的床上狂蹦;
建议三:披一个床单在身上,在屋里欢跑,告诉别人你在飞;
建议四:亲自己心仪mm的嘴嘴,然后在她愤怒时告诉她今天六一,你的童心需要关爱;
建议五:定一份儿童乐园餐,并故意把可乐洒的到处都是,把来帮你收拾的服务员mm叫阿姨;
建议六:在床上画个圈,并在晚上把它尿湿;
建议七:假装迷路,或在路边无助的哭泣,当有人来问你时,告诉他/她你找不到妈妈;
建议八:打电话问妈妈,你是怎么来的;
建议九:一边唱《我们的祖国是花园》一边跳舞。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8 12:27
成年人过儿童节,大部分是因为怀旧。
随着慢慢长大和经历的丰富,人们往往不自主的回忆一些往事,思念一些故人。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长大的“宝宝”,回到现实中,却又不得不扛起成年人肩上的责任。在这种对于过往感觉叫“怀旧”。
对于成年人喊着过儿童节,我觉得可以理解。人之初,性本善。怀念童年,正是出于人天生的善良呀。现在生活条件和环境比以前的年代好了太多,以前70后、80后甚至90后的孩子,可能没有很好的过过儿童节,没有游乐场,没有很多的礼物。现在条件好起来了,而自己的童年已经远去,过个儿童节,补偿一下当年可爱的自己。
成年人过儿童节“幼稚”吗?
心理学上有一个“反童现象”的概念,指的是成年人为了逃避现实压力,获得外界的同情与理解,从而在言行举止上像儿童一样。这种消弭现实焦虑感的手段,是一种基于人性的本能,在不少人身上都会出现。
如果一个成年人长期处于这种心理状态,恐怕是不正常的,但如果只是在儿童节“当一天小孩”,未尝不能获得短暂的心灵栖息,未尝不能更好地缓解压力和负面情绪。
法国作家圣埃克苏佩里笔下的“小王子”,是很多成年人回味无穷的角色。这种对童年纯真感的认可与迷恋,未尝不是一种现实生活中的正能量。从某种意义上讲,有童心的人也是能够坚守初心的人。面对纷纷世事,还能保持一颗纯真的心,不油腻庸俗无聊,这不仅不丢人,反而是一种宝贵的品质。
正如明代哲人李贽在《童心说》中所说:“夫童心者,真心也。若以童心为不可,是以真心为不可也。”这颗宝贵的童心就是真心,是面对复杂世界时保持纯粹的精神内核,是迎接各种人生挑战时保持内心淡定与淳朴的精神底色。
成年人过儿童节,不论是出于人性的本能,还是对现实焦虑感与倦怠感的应激反应,都有合理性。但愿每个人都能有一颗不会消失的赤子之心,永远纯粹,永远年轻。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8 12:27
我觉得成年人喊着要过六一儿童节没什么,我还觉得自己永远十八岁呢。
其实成年人这种想法很容易理解,没有谁真的想要去过六一儿童节,去游乐园玩或者吃一块小蛋糕,没有一个成年人会这样做,所以他们只是嘴上说说,说过了,也就像已经度过了一个六一一样,他们还是要做回一个大人的。
现在的成年人生活很辛苦,上班要面对各种各样的事情,下班以后还是家庭琐事,保持一颗童心很不容易,所以请允许他们这样“喊”!
况且,这只是生活中仪式感的一种,如果你在给女儿准备儿童节礼物的时候,你的老公同时也给你准备了一份儿童节礼物,你会不高兴吗?不会吧!你会开心到飞起!
所以这种仪式感更是你被在乎、被爱着的感觉,是你知道有一个人时时刻刻爱着你,在他那里,你永远可以做一个小朋友,过一万次儿童节!
另外一点,我觉得我们作为一个成年人,儿童节的时候给自己一个借口买礼物也不错,这一天就把自己变成一个小孩子能怎么的?
成年人怎么了?谁还不是个宝宝咋的?
成年人吵着过六一儿童节一点也不奇怪,奇怪的是女孩这个群体,她们什么节都想过,六一儿童节的时候说自己是个宝宝,三八的时候又把自己变成妇女,这就让人很疑惑了?
好了,我要去准备礼物了💍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8 12:28
因为他们不知道六一国际儿童节是为了悼念1942年6月10日的利迪册惨案和全世界所有在战争中死难的儿童,为了保障世界各国儿童的生存权、保健权和受教育权,抚养权,为了改善儿童的生活,为了反对虐杀儿童和毒害儿童而设立的节日。
欢庆是很好的,但也抽空了解一下中国儿童群体面临的问题吧。健康卫生、留守儿童、弃婴、虐童、儿童性侵、性别歧视等等,还有很多无法欢度节日的孩子,等待着社会的关注。
纪念自己童心不老的同时,不妨试着真的为孩子做点什么,这两者并不矛盾。买买买玩玩玩之外,其实不少节日都有个不怎么为人所知的初衷,妇女节也是个好例子。关注一下儿童议题的 NGO,转发一点关于儿童权益的消息,有空去做做志愿者,有闲钱的做点力所能及的捐赠,其实很容易。
就不聊非洲之类的其他地区了。
补充一下,了解一个节日的来历,和沉痛默哀不过这个节是两码事,和以买买买过每一个节也是两码事。儿童觉得主角是儿童,他们不应该成为欢庆中的配角。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成年人当然可以过,但也别忘了节日的初衷,这才是儿童节本身的意义。
-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8 12:29
现在很多成年人喊着要过六一儿童节是可以理解的,因为现在的年轻人身上背负的责任越来越重,所承受的压力也越来越大。所以,在生活当中他们难免会想要通过一些方式来纾解压力。
他们之所以喊着儿童节,并不是真的想要和孩子争这个节日,只是希望能够放松一下自己,只是希望能够得到别人的关心。
长大之后,生活中的一切都不一样了。小时候,我们哪怕是跌倒了,磕破一块小小的皮,都会有人关心我们,细心的照顾我们,而现在我们独自一人在外面拼搏,生病了也只能够硬扛过去。经历过这种心酸,我们才会更加的明白有家人在身边的日子是多么可贵,才会觉得孩子的世界很美好。
长大之后我们要面对的事情越来越多,我们就越来越怀念童年时候的无忧无虑。所以每当到了六一儿童节,我们这种怀念就会特别的强烈。在这个节日里,如果我们能够吃到别人送给我们的哪怕只是一根小小的棒棒糖,我们都会觉得特别的幸福。
所以,在这个特殊的节日,我们想要的只是可以放松自我,让自己做回一次小孩,不用背负着成年人的责任。就是这么一个小小的愿望而已,难道还不能被满足一次吗?
而且我始终认为,每个人的心中都住着一位小王子或者小公主,始终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始终对这一个世界感到温暖。其实很多成年人喊着要过六一儿童节,大部分只是说说而已,只是和朋友调侃一下,回忆一下童年时候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