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中国首次申遗,联合国明确要求必须把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加上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1-27 18:34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1-27 20:04
1987年,中国首批申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的名单报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这批名单中有故宫、长城、秦始皇兵马俑、敦煌莫高窟、泰山等,一个个都是中华民族文化 历史 最杰出的代表。
谁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答复却非常出人意料,他们问,为什么中国最宝贵的一份世界遗产——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没有出现在名单中?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同时明确表示,如果周口店“北京人”遗址不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那中国就没有什么世界遗产了。
联合国点名要求周口店遗址申遗的消息传到国内,中方加急补充了申报文本。就这样,凭着手写的7页方格作文纸、一张1:10000的地形图,以及40张照片,在法国巴黎举行的世界遗产委员会第11届会议上,周口店“北京人”遗址被顺利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位于北京市房山区周口店村。90多年前,在这里发现了“北京人”头盖骨化石,震惊了国际学术界,从而揭开了人类发展史上重要的一页,周口店遗址也因此成为了人类的朝圣地。
那么,是谁发现了周口店遗址?又是谁在周口店发现了北京人头盖骨?周口店遗址及北京人头盖骨到底有什么考古价值和 社会 意义呢?
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在初中 历史 课本第一课中就已熟悉的“北京人”,及其背后那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拉开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发现、发掘大幕的人,叫安特生。
对于今天大多数中国人来说,安特生绝非一个耳熟能详的名字,但正是这个鲜为人知的外国人,第一个发现了周口店遗址。
也正是因为这一“古人类全部 历史 中最有意义、最动人的发现”,中国近*古的面貌得以彻底改变。
安特生,从此成为了中国近*古学史上一个永远不会消失的名字。
上面这张照片,是安特生1918年在河南进行地质考察时留下的。这位意气风发的瑞典人,来华之前就已经是国际上声名显赫的地质学家,曾在瑞典乌普萨拉大学任教授,兼任瑞典国际地质学会秘书长。
1914年,刚满40岁的安特生接受中国北洋*的聘请,来到中国,担任北洋*农商部矿政司顾问。
来到中国后,安特生更是踌躇满志,决心要在古老中国的土地上干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来。
随后的 历史 证明,他人生最辉煌的篇章也正是在这里书写的。
1918年2月的一天,在燕京大学任教的著名化学家麦格雷戈·吉布向安特生出示了一些包在红色黏土中的骨骼碎片化石,说北京西南大约48公里处有一个村子叫周口店,村子附近一个叫“鸡骨山”的地方,当地老百姓挖山烧石灰的时候,经常掏出这样一些动物骨头,北京中药铺里的中药材“龙骨”,很多就来自周口店。
这包骨骼碎片化石引起了安特生的极大兴趣,他敏感地意识到,当年那枚西方学界争论不休的、在北京中药铺“龙骨”堆里发现的古人类牙齿化石,很可能就出自周口店。
早在1899 1902年间,旅居北京的德国医生哈贝尔在北京中药铺里买到了不少“龙骨”。
所谓“龙骨”,其实就是人类祖先,以及与他们同时代的动物化石,中医用来做药材治病。
后来,这些“龙骨”辗转到了德国慕尼黑大学古脊椎学家施洛塞尔教授的手里,他在鉴定过程中,意外地发现了一枚符合人类特征的牙齿化石,并于1903年予以公布。
很快,这一消息在西方学术界引起极大的关注,因为这是古人类学在整个亚洲*破天荒的发现。
安特生与麦格雷戈·吉布告别后,立即行动起来。他来到周口店,在这里,他进行了小规模的发掘,找到两个种的啮齿类和一个种的食肉类动物化石。
在后来的发掘中,他还找到了一些疑似原始人的肉类加工工具——白色带刃的石英石碎片。
面对这些石英石碎片,安特生突然生发了一种特别的感触。他在工作日记中这样写道:“我有一种预感,人类祖先的遗骸就躺在那里,现在唯一的目的,就是找到它。”
1921年初夏,奥地利古生物学家师丹斯基来到中国。当时,他打算与安特生合作,对三趾马动物群化石进行发掘和研究。
于是,他们两个人一起来到了周口店,并在当地老乡的指点下,在一个叫“老牛沟”的地方发现了龙骨山。
1921年和1923年,安特生和师丹斯基在龙骨山进行了两次试掘,发现了很多大哺乳动物化石。
遗憾的是,1921年和1923年的两次试掘,并没有达到安特生预期的目的——寻找人类远古祖先的遗骸。
不过,这两次试掘,发现了一枚“可疑”的牙齿,但是师丹斯基认为那是类人猿的,不属于人类。
再加上发掘过程中遇到了十分坚硬的角砾石堆积,工作进度缓慢,收获不大。在这种情况下,他们结束了发掘工作,并将在周口店发现的化石及含化石的堆积物运回欧洲。
从1924年起,安特生和师丹斯基就在瑞典的乌普萨拉大学,着手研究周口店的化石标本。
1926年,他们在这些化石中又发现一枚“可疑”的牙齿。
安特生找到乌普萨拉大学的维曼教授,两枚“可疑”牙齿随之得到了确认——那是人牙。
1926年10月22日,在瑞典王子访华的欢迎大会上,安特生向世界公布了这一消息。
尽管当时还有很多分歧,但这一消息不啻为一枚重磅*,一下子就震撼了当时的学术界。
因为当时,不仅在中国,即便在亚洲*上的任何地方,都没有发现过这样古老的人类化石。
在协和医院担任教授的加拿大人类学家布达生和时任中国地质调查所所长翁文灏的共同努力下,1927年春,中国地质调查所与美属北京协和医学院合作,并在瑞典古脊椎动物学家步林和中国地质学家李捷的主持下,开始对周口店遗址进行大规模、系统化的发掘。
当年,考察队就在周口店北裂隙堆积中挖掘出几十箱动物化石,其中有一枚保存良好的人类左下臼齿化石,经布达生研究后认为,是原始人的一个新的种属。
后来布达生根据美国古生物学家葛利普的建议,在其发表的论文中,将这枚牙齿化石所代表的新人种命名为定名为“中国猿人北京种”或“北京中国猿人”。现今分类上的学名叫“北京直立人”,俗称北京猿人或北京人。
安特生第一次踏上周口店龙骨山的时候,他的心情是非常激动的。
他在自己的著作《黄土的女儿》中这样写道:“次日,阳光普照,我们沿着一条直路,从我们下榻的小庙向那处名叫‘老牛沟’的新地点漫步走去。这个地点总有一天会变成考察人类 历史 最神圣的朝圣地之一。”
而真正使周口店成为人类朝圣地的标志,是北京人头盖骨的发现。北京人头盖骨的发掘、发现工作,则是由中国考古学家们完成的。
1929年,中国地质调查所新生代研究室在北京成立。此后,周口店遗址的发掘工作就一直在其直接领导下进行。
1929年12月2日这一天,注定会成为一个光辉的日子,并载入中国乃至世界古人类研究的史册。
就在这一天下午4点多,一位刚从北京大学地质系毕业不久的年轻人,在周口店第1地点的“猿人洞”中,发现了一个完整的“北京人”头盖骨化石。
那天,刚刚下过一场小雪,寒风凛冽,天色将晚,洞穴越挖越深。突然,这位年轻*声叫了起来:“这是什么?是人头!”盼望已久的东西终于露面了。
他亲手把这个北京人头盖骨化石完全挖出土,脱下上衣包裹起来,“像抱着一个婴儿似的”,小心翼翼地走回办公室。
第二天,他在周口店,向北京发出了一封在中国,乃至整个世界考古史上最为著名的电报:“顷得一头骨,极完整,颇似人。”
“北京人”头盖骨的发现被誉为“中国科学界摘取的第一块金牌”,而这“第一块金牌”的摘取者,名字叫裴文中。
这位年仅24岁的青年,因为这块头盖骨,人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由一名普通的考古工作者,成为这门新兴学科的奠基人,并最终成为世界顶尖的考古学家。
1936年11月,接替裴文中主持周口店遗址发掘工作的贾兰坡连续发现了三个北京人头盖骨化石,以及大量的石器、用火遗迹和动物化石,将人类的进化过程清晰地展示了出来。
这次的发现使周口店遗址的发掘工作又一次迎来了辉煌,再度震惊世界。
北京人头盖骨化石,代表了人类进化过程中一个极为重要的阶段,为中国旧石器时代的考古学搭建起一个相对完整的框架,翻开了人类学研究史上全新的一页。
1929年第一块北京猿人头骨化石的发现,立时轰动了全世界,纽约时报大字刊登了“北京人”的消息:“找到了缺失的一环”。
国际学术界认为这一发现是“达尔文发表人类进化论以来,第一次得到的最完整可靠的支持及证实他的证据”。
所谓的“缺失的一环”,是指猿和人之间过渡的阶段,也就是说,人类作为一个族系,究竟是何时与黑猩猩分道扬镳的。
在发现“北京人”之前,人类 历史 被普遍接受的最早化石记录是西欧的尼安德特人,距今不超过10万年。
十九世纪末,荷兰医生、人类学家杜布瓦在印度尼西亚爪哇岛发现了完全能直立行走的“爪哇人”头盖骨化石。但是,直立人究竟是猿还是人,在当时引起了解剖学家和人类学家很大的争论,就连杜布瓦本人也认为,“爪哇人”既不是猿也不是人。
而北京人的发现,证明了“爪哇人”应归属到人的行列中来。正如古人类学家所说:“北京人挽救了爪哇人。北京人化石的发现,解决了确立了直立人阶段在人类发展中的地位”。
北京人不但为达尔文从猿到人的理论提供了很重要的直接证据,彻底否定几千年来占统治地位的“神创人”学说,填补了从猿到人这一完整发展序列中最为重要的中间环节,而且还将人类演化的 历史 记录向前推进了大约40万年。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世界上更新世古人类遗址中内涵最丰富、材料最全和最有科研价值的,是唯一保存了纵贯70万年的史前人类活动遗迹的遗址,是我国古人类学、旧石器时*古学和第四纪地质学的科研基地,在世界范围内也是一处有关人类起源与演化研究的圣地。
正如贾兰坡说的那样:“北京人头盖骨的出土之所以引起世界轰动,是因为在这里发掘的材料既多又完整,既有骨器、石器工具,还有烧火的痕迹、遗迹,代表性非常全面。这一发现使人类对自身的认识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是从猿变化而来的’这个在今天看来十分简单的事实,在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发现之前还只是一种似是而非的理论。达尔文的进化论、爪哇猿人的发现都曾经被斥为奇谈怪论。但是,当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以其空前丰富而完备的原始人生活遗迹展现在世人面前的时候,一切都变得清晰而无可辩驳了。”
在周口店,被尘封几十万年的人类 历史 童年的一页就这样被揭开了:大约在距今50万年前,我们人类的远古祖先在这里披荆斩棘、历尽艰辛,开垦着神州亘古荒原,创造出生生不息的华夏文明。
遗憾的是,1941年抗日战争期间,“北京人”头盖骨原件及大量石器和动物化石遭到遗失,至今未寻到踪迹。
北京人化石的失踪像当年的发现一样,又一次震惊了世界,成为了全人类共同的牵挂。
“馥郁酒鬼 守护世遗”,让世遗文明真正“活起来”。今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周口店遗址,他们在用自己的良知守护凝固的世遗文明,进一步唤起人们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和寻找丢失的“北京人”头盖骨的热情。
1998年,14位中国科学院院士联名发声,呼吁全世界共同寻找“北京人”遗失化石:“因为我们要寻找的不仅仅是这些化石本身,更重要的是要寻找人类的良知,寻找我们对科学、进步和全人类和平的信念。”(张文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