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2-15 19:36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7 05:46
游衡岳记李承箕翻译如下:
今年十一月,我从白沙出发到临蒸去,从南面远望衡山的各个山峰,感觉神清气爽,心魄飞驰,好像灵魂已经不在身体里面了。和豫章府的涂先生、永丰县的郑先生一起去(游览衡山)。在这个月的阴历最后一天,祭祀了神岳祠,我们就住在了衡山。
各自更换了衣服,恰逢天空刚刚雪后初晴,每个人都觉得自己心情愉快、身体轻捷。从东北方向的山路去观赏水帘洞,在寿宁宫停下来。半江先生说:“这个地方远离尘世,哪里比不上世外桃源呢?人生短暂,但是要做的事情太多了。
(既然)我不能完全达到人生的目标,(那就)欣赏美丽的景色心醉神迷后再离开吧!”半江,是涂先生的别号。沿着西南方向的山路游览了几座山峰,接近了上封。
冰片和霜雪凝结在树枝上,风吹动树木的时候发出的巨大声响就像披着铠甲的战马在跑动,冰片随着落叶掉落下来,大石先生捡起冰块吃了下去。我问他:“难道冰块不冰牙齿吗?”大石先生说:“这是磨炼我的肠胃的方法啊!”
我的两肩和胳膊上冻得起了一层小疙瘩,大石先生马上脱下他的两肩夹衣,对我说:“借给你穿吧”郑先生的别号是大石。登上祝融峰,走过飞仙桥,又来到了明轩,半江先生说:“山高谷深,(太危险了,)(今天)我没有能力回去了。”
就在上封停下来。上封往南十多里的地方,是比和洞,(洞中)住着一个姓王的农夫,以箍桶为业,大石先生让人叫他过来,(农夫的)头发又干又黄,粗麻的衣服单薄破旧。询问他之后才知道,他已经在洞中独自居住了三十多年。
又询问他:你是做什么的?有什么样的人生感悟?(姓王的农夫)回答说:我不信佛不修道,也不明白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坏的,能有什么人生感悟呢?
大石先生想送给他一些粟米和布帛,(姓王的农夫)说:(送给我粟米和布帛)就像夜里睡觉的时候还穿着鞋袜一样,各位先生明白这个道理吗?
(姓王的农夫)深深地作了个揖后扬长而去。天快亮的时候,我们踏着结满霜雪的野草,在扶桑台欣赏初升的太阳,凛冽的风从四面八方吹过来,两个耳朵就像针刺般的疼痛。往西走从鸡鸣岩到达马祖庵,庵中有过去大石先生写给曾经跟随他游览衡山的年轻人的诗。
庵的西面是天柱峰,有一个和尚在岩上居住,吃生菜,破烂的僧衣像粟米的穗子,见了来人就跪拜,沉默无语。往南走几里路,我独自观赏南台寺旧址,感叹道:这里不是守澄和尚的蘧庐吗?南台寺的南面有一个紫虚阁,我询问阁中的几位道士,他们都不知道(蘧庐)这个地方。
那些世间的寺庙名胜,还没有过多长时间,就很少被人们了解了,假使还有率子廉那样的人醉卧于这里的山林之中,又有谁还能认出他呢?为此我长叹了一声。在文定西廊休息了一会儿,等待行礼。这天晚上我们在各自的居所休息。
凡是游览过的地方涂、郑两位先生都有题诗,我也写了和诗,并且在山中一起高兴地歌唱吟咏,不再在山崖上题名刻字。凡是以前的人记载过的峰峦崖洞以及各种不同的景致,都省略了没有记录。
作者简介:
张居正(1525—1582)明代*家、改革家。字叔大,号太岳,湖广江陵(今属湖北)人,又称张江陵。公元1547年(嘉靖二十六年)进士及第,由编修官至侍讲学士令翰林事。公元1567年(隆庆元年)任吏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
与高拱并为宰辅,为吏部尚书、建极殿大学士。明神宗时任首辅,当时一切军政大事均由居正主持裁决,前后当国10年,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收到一定成效。
他清查地主隐瞒的田地,推行一条鞭法,改变赋税制度,使明朝*的财政状况有所改善;用名将戚继光、李成梁等练兵,加强北部边防,整饬边镇防务;用潘季驯主持浚治黄淮,亦颇有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