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2-15 08:46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6 12:52
唐高宗李治,大唐帝国的第三位皇帝,生于628年,亡于683年,活了56岁。给人感觉他一辈子活得很窝囊,把一代大帝李世民的天下拱手让给了武则天,差点把祖宗基业搞废,而且在 历史 上他的声名并不张扬,下面我们透过 历史 去看看李治到底做了些什么………
我把李治的人生分为四个阶段:
1、628年——643年 风华烂漫美少年
2、643年——649年 从储君到帝王
3、649年——660年 从永徽之治到掌控乾坤
4、660年——683年 循序渐进的权力移交
一、风华烂漫美少年
李治出生于玄武门之变两年后,是李世民和长孙皇后的第三子,比两个兄长太子承乾和魏王李泰都要小很多,从小不光父母喜爱,两个大哥都对他照顾有加,从来没有人把他当作*对手来看待,他的整个少年时代过得相当不错。
他自己也很有自知之明,一直把孝道当作第一重要的事,现在关爱父母是最大孝道,将来替太子分忧也是最大孝道,他一直把自己当作一个替父皇和长兄分忧的臣子来严格要求自己,这种做法避免了自己过早的卷入夺嫡的*漩涡。
李世民对太子寄予厚望,内心应该也没有易储的想法,但自从结发妻子长孙皇后去世后,太子叛逆心里开始出现,变得越发轻狂,李世民和李承乾之间的隔阂开始加深。
魏王李泰才学出众,是当时著名的文学家和书画鉴赏家,并编写过《括地志》,深受李世民喜爱,并给予超出正常规格很多的赏赐,这些东西让李泰产生了错觉,以为可以和太子去争夺皇位的错觉。最后太子被废,李泰被降职,李治成了储君。
这绝不是偶然,李治开始没有夺嫡的想法可以理解,但在640年后,太子和魏王的矛盾公开化,他不可能不知道,但他仍然装作不懂这些,继续做父亲的好儿子和兄长的好弟弟,看着他们自相残杀,因为他深知“不争便是争”的道理,如果公开去争,一是会引起父亲的反感,二是地位不如太子,才学不如魏王,赢面很小;如果不争,大不了当自己的太平王爷,但皇位也不是不可能,他深知玄武门之变是李世民心中的一根刺,李世民对儿子们之间的兄弟和睦看得很重,绝不希望儿子们走到他的老路上,李治就凭借这一点就已经有了胜算。
二、从储君到帝王
643年,“懵懵懂懂”的晋王李治在李世民一场自杀大戏后被推上了储君之位,每天开始接触政务,虚心向父皇和功臣们请教,这给李世民留下了孺子可教的印象,给功臣们留下了新太子唯唯诺诺,将来好控制和影响的假象,凡是这样想的朝臣将来会付出血的代价。
事情要一直这样发展,就没什么可说的了,但唯独他和武才人的巧遇绝对是一种刻意安排,对于宫中发生的事,身为宫斗大BOSS的李世民不可能没有察觉,但父子在此事上维持着微妙的平衡,李世民装作不知道,李治装作没有这回事,因为他们都明白,李世民已经无力再更换储君了,那样只会自己打自己的脸面,同时以大舅哥为首的关陇贵族集团肯定不同意,再说我们的伟大帝王李世民怎么会为了一个小女子做出冲动的事呢!
李治也算有良心,为了不让自己的老爹难堪,即使与自己的小妈早就暗通款曲,也在公开场合表现得足够尊重,而且他深知不能让朝臣拿住把柄,不然自己即使能保住储君之位,也会被惹一身*,自己形象会受损,父亲的脸面也不好看。李治在与武才人接触过程中,他就发现这是个绝顶聪明的女人。
649年,很顺利地登上了大宝,但李治明白,自己的困难才刚刚开始。
三、从永徽之治到掌控乾坤
李世民驾崩前,给李治留下不错的班底,文官集团由舅舅长孙无忌和褚遂良担任辅政大臣;武官集团以李绩为首,他的第一个年号是永徽,一共六年,这六年 历史 上称之为有贞观之风的“永徽之治”,但实际的情况是李治对于朝政影响力有限,过着半傀儡一样的日子。
李治从感业寺把武媚娘接回之前,后宫分成两派,王皇后和萧淑妃,王皇后出身太原王氏,代表的是关陇贵族集团;萧淑妃出身南朝齐梁后裔,代表五姓七望士人集团,朝堂上说了不算,后宫也受人摆布,憋屈可想而知,这时王皇后没有生育,武媚娘的机会来了。
李治借武媚娘之手开始举起了屠刀,因为长孙无忌和褚遂良对于废后之事坚决反对而死于非命,李绩明哲保身,得以飞黄腾达,权力终于彻底到了李治的手中,他现在才感觉自己是个真正的帝王了。
四、循序渐进的权力移交
李治正准备大干一场,在 历史 上留下丰功伟绩,可他开始患上了慢性病——风疾,头痛不能自已,无力处理大量的朝政文件,武媚娘开始帮忙介入,这个过程是缓慢进行的,从一开始由武后读奏折给李治听,李治给出处理意见,过渡到武后也参与讨论提意见,再到小的事情由武后直接处理,这个过程大概花费了15年的时间。
李治知道自己的身体状况,如果像他老爹一样辛勤朝政,自己早就去和老爹聊天了,从个人角度他还没活够,从朝廷角度他还没有培养出能够执掌江山的继承人,他需要苟延残喘的时间。
他要留一个稳固的江山给儿子,关陇贵族随着长孙无忌和褚遂良的垮台,基本上没有威胁了,那还有威胁就是皇族内部和士人集团,武后也不傻,她清楚李治要什么,甘愿做了那把替他开路的刀,武后的参政引起两大势力集团的不满,他们要求李治废了武媚娘的后位,李治再次开始了影帝级别的表演,最后的结果就是士人集团特权大幅削弱,普通文人开始通过科举登上 历史 舞台,从此,中国开始没有流传久远的世袭贵族了……
李治有没有预料到武则天会称帝呢?应该没有,但从他的遗昭看,安排武则天辅政中宗李显,是有武则天做吕后样人物的思想准备的,但武则天走得更远,虽说超出了他的算计,但到他死的时候,大唐已经足够枝繁叶茂了,武则天没有宗族势力,天下文人心向大唐,她为此努力了15年,即使能力再强,也无法改变人家祖孙三代励精图治的基业,最后来了个顺水推舟,把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李显,也算给自己留下了脸面,给武家留下了活路。
李显复位后的下场说明他的能力不够,武则天篡位是有多重因素的,不过最后的结局还是按照李治的预想在发展,他的智慧真的很深,能够把所有人算计其中,关键是李世民和武媚娘都是心甘情愿充当他的棋子,真是高明至极。
欢迎感兴趣的朋友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