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2-15 05:06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4 01:44
耳顺之年是年龄60岁。
先秦·孔子《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耳顺之年,汉语成语,拼音是ěrshùnzhīnián,出自《论语·为政》的内容,意思是对那些于己不利的意见也能够正确对待。是指个人的修行成熟,没有不顺耳之事。是听得进逆耳之言,詈骂之声也无所谓,无所违碍于心。六十岁也可称“花甲”。
2000多年前的孔子说过这样一句话:“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意思是30岁的人阅历多了,能力强了,可以独当一面工作了。而40岁的人经过生活的严峻考验,头脑冷静了,遇事就不会迷惑了。
到了50岁,由于知识的积累,实践的增多,对自然和社会规律都加深了理解。而60岁的人,听到任何言论,都可从中明辨是非,分别真假。以后,人们就把30岁称为而立之年,40岁称为不惑之年,50岁称为知命之年,而60岁就是耳顺之年了。
在中国古代,还有许多别致的年龄称谓。如对儿童就有总角、觽年、垂髻、龆龀等不同的称呼。古时候幼儿把头发扎成一左一右向上分开的小髻,很像牛角的样子,以总角称之,真是太形象了。儿童在成年前不戴帽子,头发向下垂,因此又称垂髻。觽是小孩常佩带的一种骨质小锥,龆、龀都是换牙的意思,用这些儿童的特征来作为童年的代称,也是很确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