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2-15 05:55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4 04:01
《论语》里很多,如卫灵公篇第十五 【本篇引语】 本篇包括42章,其中著名文句有:“无为而治”;“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小不忍则乱大谋”;“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当仁不让于师”;“有教无类”;“道不同,不相为谋”。
本篇内容涉及到孔子的“君子小人”观的若干方面、孔子的教育思想和*思想,以及孔子在其他方面的言行。 【原文】 15·1 卫灵公问陈(1)于孔子。
孔子对曰:“俎豆(2)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明日遂行。
【注释】 (1)陈:同“阵”,军队作战时,布列的阵势。 (2)俎豆:俎,音zǔ。
俎豆是古代盛食物的器皿,被用作祭祀时的礼器。 【译文】 卫灵公向孔子问军队列阵之法。
孔子回答说:“祭祀礼仪方面的事情,我还听说过;用兵打仗的事,从来没有学过。”第二天,孔子便离开了卫国。
【评析】 卫灵公向孔子寻问有关军事方面的问题,孔子对此很不感兴趣。从总体上讲,孔子反对用战争的方式解决国与国之间的争端,当然在具体问题上也有例外。
孔子主张以礼治国,礼让为国,所以他以上面这段话回答了卫灵公,并于次日离开了卫国。 【原文】 15·2 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
子路愠(1)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2),小人穷斯滥矣。” 【注释】 (1)愠:音yùn,怒,怨恨。
(2)固穷:固守穷困,安守穷困。 【译文】 (孔子一行)在陈国断了粮食,随从的人都饿病了。
子路很不高兴地来见孔子,说道:“君子也有穷得毫无办法的时候吗?”孔子说:“君子虽然穷困,但还是坚持着;小人一遇穷困就无所不为了。” 【评析】 从本章开始,以后又有若干章谈及君子与小人在某些方面的区别。
这里,孔子说到面对穷困潦倒的局面,君子与小人就有了显而易见的不同。 【原文】 15·3 子曰:“赐也!女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对曰:“然,非与?”曰:“非也。
予一以贯之。” 【译文】 孔子说:“赐啊!你以为我是学习得多了才一一记住的吗?”子贡答道:“是啊,难道不是这样吗?”孔子说:“不是的。
我是用一个根本的东西把它们贯彻始终的。” 【评析】 这里,孔子讲到“一以贯之”,这是他学问渊博的根本所在。
那么,这个“一”指什么?文中没有讲明。我们认为,“一以贯之”,就是在学习的基础上,认真思考,从而悟出其中内在的东西。
孔子在这里告诉子贡和其他学生,要学与思相结合,认真学习,深切领悟。 【原文】 15·4 子曰:“由!知德者鲜矣。”
【译文】 孔子说:“由啊!懂得德的人太少了。” 【原文】 15·5 子曰:“无为而治(1)者,其舜也与?夫(2)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
【注释】 (1)无为而治:国家的统治者不必有所作为便可以治理国家了。 (2)夫:代词,他。
【译文】 孔子说:“能够无所作为而治理天下的人,大概只有舜吧?他做了些什么呢?只是庄严端正地坐在朝廷的王位上罢了。” 【评析】 “无为而治”是道家所称赞的治国方略,符合道家思想的一贯性。
这里,孔子也赞赏无为而治并以舜为例加以说明,这表明,主张积极进取的儒家十分留恋三代的法度礼治,但在当时的现实生活中并不一定要求统治者无为而治。在孔子的观念中,不是无为而治,而是礼治。
【原文】 15·6 子张问行(1)。子曰“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2)之邦,行矣。
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3),行乎哉?立则见其参(4)于前也,在舆则见其倚于衡(5)也,夫然后行。”子张书诸绅(6)。
【注释】 (1)行:通达的意思。 (2)蛮貊:古人对少数民族的贬称,蛮在南,貊,音mò,在北方。
(3)州里:五家为邻,五邻为里。五党为州,二千五百家。
州里指近处。 (4)参:列,显现。
(5)衡:车辕前面的横木。 (6)绅:贵族系在腰间的大带。
【译文】 子张问如何才能使自己到处都能行得通。孔子说:“说话要忠信,行事要笃敬,即使到了蛮貊地区,也可以行得通。
说话不忠信,行事不笃敬,就是在本乡本土,能行得通吗?站着,就仿佛看到忠信笃敬这几个字显现在面前,坐车,就好像看到这几个字刻在车辕前的横木上,这样才能使自己到处行得通。”子张把这些话写在腰间的大带上。
【原文】 15·7 子曰:“直哉史鱼(1)!邦有道,如矢(2);邦无道,如矢。君子哉蘧伯玉!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3)而怀之。”
【注释】 (1)史鱼:卫国大夫,名,字子鱼,他多次向卫灵公推荐蘧伯玉。 (2)如矢:矢,箭,形容其直。
(3)卷:同“卷”。 【译文】 孔子说:“史鱼真是正直啊!国家有道,他的言行像箭一样直;国家无道,他的言行也像箭一样直。
蘧伯玉也真是一位君子啊!国家有道就出来做官,国家无道就(辞退官职)把自己的主张收藏在心里。 【评析】 从文中所述内容看,史鱼与伯玉是有所不同的。
史鱼当国家有道或无道时,都同样直爽,而伯玉则只在国家有道时出来做官。所以,孔子说史鱼是“直”,伯玉是“君子”。
【原文】 15·8 子曰:“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
按我的文言文水平来翻译,可能不详尽也可能有些许错误……
颍昌阳翟县有一个姓杜的,不知道叫什么名字,乡人称他为杜五郎。所住的地方距离县城三十余里,只有两间屋子,自己住一间儿子住一间。屋前有丈余的空地,篱笆门围着。这位姓杜的有三十年不出院门了。黎阳尉(官职)孙轸曾经去拜访过他,见他很是洒脱。五郎说:“我是一个无才得的村民,为什么来访”。孙问他为何三十年不出院门,杜笑着说:“告诉你这个事情的人说错了。”他指着门外的一棵桑树说:“十五年前,我曾到桑树下乘凉,怎么说是三十年没出院门呢,但是我不外出耕田,无事情求与外人所以不用出门,这又有什么好评论的呢。”孙问他靠什么生活,答道:“以前住在城南面时,有五十亩田地,与兄长共耕作。后来兄长的儿子娶了妻子,思量地不够耕作了,就把自己的地给了兄长待着妻子儿子到了这个地方。恰巧有乡邻借给我这个屋子住,然后就住在这个地方了,偶尔会去卖药来换取些吃的,但是有时也就接济不上了。后来儿子长大了能自己耕作了乡邻给了三十亩田地让儿子耕作,除此外还有闲暇帮人耕作赚取些钱,这样吃食也就不愁了,乡里人穷苦,靠看病养活自己的人很多,我既然衣食已足就不再多赚取乡人的钱财,自此择日卖药不再做其他的。”孙又问:“平时做些什么?”答:“静坐而已”又问:“经常读书吗?”答:“二十年前读过”问是什么书?答道:“曾经有人送给我一本书,没有名字,书中多次提到《净名经》,也不知道净名经是什么书。那时候很喜欢里面的评论现在也基本上忘光了,书也不知道丢到了什么地方”杜旷达,言辞简练有道之士的风范。极寒冷的日子里也是布衣草鞋。室内陈设简单就一床而已。问杜的儿子怎么样?答曰:普通村人,但性格敦厚淳朴,不乱说话不随意外面打闹游玩。只有要买盐和乳酪时才到城中,可以数着他的步子计算他回来的时间向来是直接去买了直接回从不在外逗留玩耍。”那时作者本人有军务,到半夜还没休息,很是疲乏与下属聊些闲话,孙轸谈到这个事情。不觉对杜钦佩,顿时忘了疲惫劳乏
智差三十里意指才智相差甚远,思考同一件事,相差的时间足够走三十里的路。示例:[愚智三十里] 黄庭坚《送*翁赴秦签》诗:“短长不登四万日,愚智相去三十里。”
[典出] 晋·裴启《语林》:“曹公至江南,读曹娥碑文,背上别有八字,其辞云:“黄绢幼妇,外孙蒜臼。”
曹公见之不解,谓德祖(杨修):“卿知之?”德祖曰:“知之”。曹公曰:“卿且勿言,待我思之。”行卅里,曹公始得,令祖先说。祖曰:“黄绢色丝,‘绝’字也;幼妇少女,‘妙’字也;外孙女子,‘好’字也;蒜臼受辛‘辞’字也。谓‘绝妙好辞’”曹公笑曰:“实如孤意。俗云:‘有智无智隔卅里’,此之谓也。”
[释义] 曹娥碑上八字暗语,杨修(字徳祖)见之立即能解,曹操行了三十里才悟出。后遂用“愚智三十里”谓才智相差很大。
一日,曹操和杨修经过曹娥墓,曹操指着墓碑背上的题字问杨修:“你懂得这八个字是什么意思?”杨修回答说:“我懂。”曹操忙说:“你先别说,等我想想。”接着他们离开墓碑往前走了三十里。这时曹操说“我已懂得那八个字的意思了。”他让杨修转过身去,记下他自己知道的意思,杨修记下的意思是:“黄绢色丝,等于是一个‘绝’字,年幼的妇女,就是少女,等于是个‘妙’字;外孙是女儿的子女,等于是个‘好’字;齑臼这种东西,是用来盛五种辛辣调味品的器皿,这等于‘受辛’(辞)字。这八个字隐含的意思合起来就是‘绝妙好辞’。”曹操也记下自己懂的意思,结果同杨修记下的意思一样。曹操感叹地说:“我的才智与你相差三十里呀。”
有 yǒu
动词义:
1、会意字。金文字形,从又(手)持肉,意思是手中有物。本义:具有,与“无”相对。
有,不宜有也。春秋传曰:“日月有食之。”——《说文》。按,掩日者月也。故许云月有食之,犹言日有食之月食之也。
一有一亡曰有。——《谷梁传·庄公二十八年》
大有众也。——《易·杂卦》
有备无患。——《左传·襄公十一年》
天若有情天亦老。——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
2、存在。
东有启明,西有长庚。——《诗·小雅》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老子》
3、取得;获得;占有。
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资治通鉴》
4、等候;等待。
5、发生;呈现;产生。如有忝祖德:有愧于祖宗的德行,辱没了祖宗的声誉。有事为荣:出头办事;炫耀权势或钱财。
副词义:
1、用于某些动词前组成套语,表示客气。
2、相当于“或”。或许。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有,或:有的人)。——《孟子·告子上》
词缀义:
1、附着在动词、名词、形容词前,相当于词缀,无实际意义。
舜伐有苗……汤代有夏。——《荀子·议兵》
有 yòu
1、通“又”。
割地朝者三十有六国。——《韩非子·五蠹》
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汉·贾谊《过秦论》
亡国之恨顿生,檀板之声无色,有非莫生之言可尽言者矣。——清·黄宗羲《柳敬亭传》
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清·张潮《虞初新志·魏学·核舟记》
以八月十三日斩于市,春秋三十有三。——清·梁启超《谭嗣同传》
曾经,楚昭王与吴国人作战,楚军大败,楚昭王逃跑(走:古意为跑),鞋上的带子断开(决:通绝,为断,同韦编三绝中的绝之意。),(因为)瞪着眼睛向前跑,(没注意到),鞋子就丢了。走了三十里(古步为里之意,三十是泛指,意很远)才发现,又回身去捡。等到逃了回去(隋不知如何翻,可能是都城吧),随从问楚昭王说:“大王难道还舍不得一只鞋么?”楚昭王说:“楚国虽然很贫穷,但又岂能吝惜一只鞋呢!是想与它一起回楚国去阿(偕:一起,反:同返,与后少助词:之)。(此履若不能回国,我会感到悲伤)。”从此以后,楚国有了不扔鞋子的习俗了(此句在弃后少助词:之)。
原创,可能有些小毛病,互相探讨
2011年高考默写篇目(一)古文(17篇)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选自《论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
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2、《劝学》 节选《荀子》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3、《曹刿论战》 选自《左传》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
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4、《逍遥游》(北冥有鱼——之二虫又何知) 选自《庄子 逍遥游》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
之二虫又何知!5、《邹忌讽齐王纳谏》 选自《战国策》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明史 列传·卷三十三 姚广孝 张玉(子輗軏 从子信) 朱能 邱福(李远 王忠 王聪 火真)谭渊 王真 陈亨 (子懋 徐理 房宽 刘才) 姚广孝,长洲人,本是医家子弟。
十四岁时,他出家为僧,法号道衍,字斯道,奉事道士席应真,获得其阴阳术数之学。道衍曾游历嵩山寺,有一名叫袁珙的相士见到他后说“:这是何等僧人,三角眼,形如病虎,必定嗜杀成性,是刘秉忠之流。”
道衍听后大喜。 洪武年中,太祖诏令精通儒书的僧人到礼部应试。
道衍不受官,被赐僧服而归。途经北固山,赋怀古。
其同辈宗泐问道“:这难道是僧人该说的话吗?”道衍笑而不答。高皇后去世后,太祖要挑选高僧陪侍诸王,为他们诵经祝福。
宗泐当时为左善世,于是举荐道衍。燕王与他交谈,十分投合,便奏请让道衍跟随自己。
到北平后,道衍住持庆寿寺。他出入燕王府中,行踪十分隐密,经常与燕王避人而语。
太祖去世后,惠帝即位,依次削除诸王,周、湘、代、齐、岷诸王相继获罪,道衍于是密劝成祖举兵。成祖说“:民心向着他,怎么办?”道衍回答说:“臣知天道,何必去理会民心呢?”然后向成祖推荐袁珙及卜者金忠。
于是成祖主意更加坚定,暗地里挑选将校,聚集军队,收纳才勇异能之士。燕王宫邸是以前元朝的王宫,宫内十分深邃。
道衍在后苑中练兵。穴地建造层叠的房屋,又以厚墙环绕,暗中用砖将瓶子瓦器砌在其中,日夜在屋内铸造兵器,并畜养鹅、鸭来掩盖所发出的声响。
建文元年(1399)六月,燕府护卫百户倪谅上奏告变。皇上诏令逮捕府中官属。
都指挥张信向成祖献纳诚心,成祖于是决意起兵。适逢大风雨突至,屋上的瓦片坠落下地,成祖见此色变。
道衍却说“:这是祥兆。飞龙在天,风雨相随。
瓦片坠地,意味着将换成*了。”成祖这才起兵,以诛杀齐泰、黄子澄为名,其军队号称“靖难之师”。
道衍辅佐世子留守。这年十月,成祖率军袭击大宁,李景隆乘机围攻北平。
道衍防守十分严密,击退来攻者。又在夜间派壮士,缒城而出击伤南兵。
援军赶到,内外合击,斩首无数。李景隆、平安等先后败逃。
成祖围攻济南达三个月,未能攻克,道衍马上去信说“:我军已经疲惫了,请班师回来吧。”成祖因而撤军返回。
又攻东昌,战败,损失大将张玉,又返回。成祖意欲稍微休整一下,道衍却极力催促他,更抓紧招募勇士,击败盛庸,攻破房昭西水寨。
道衍对成祖说:“不要去攻城邑,而要迅速直趋京城。京城兵力单薄,一定能攻克。”
成祖采纳了他的建议。于是连败诸将于氵肥水、灵璧,渡江进入京城。
成祖即帝位后,授道衍为僧录司左善世。皇上在藩邸时,所接触的都是武人,唯独道衍定策起兵。
当皇上转战山东、黄河之北时,在军中三年,或去或归,战守机宜都由道衍决定。道衍虽未曾临阵作战,但是皇上用兵得天下,道衍出力最多,*时名列第一。
永乐二年(1404)四月,皇上授道衍为资善大夫、太子少师,恢复其姓,赐名广孝,追赠其祖父以同样的官职。皇上与他交谈时,称他为少师而不叫他的名字。
命他蓄发,他不肯。又赐给府邸及两名宫女,他都不接受。
姚广孝常住僧寺,去朝见皇上时便穿着冠服,佩上腰带,退朝之后则仍换回僧服。他曾去赈济苏、湖,到长洲时,将所赐的黄金、布帛全都分发给宗族乡人。
朝廷重新编修《太祖实录》,姚广孝为监修。他又与解缙等纂修《永乐大典》。
书成之后,皇上褒奖了他。皇上往来于两都,出塞北征时,姚广孝都留在南京辅佐太子。
五年四月,皇长孙出门就学,姚广孝陪同讲解书籍。 十六年(1418)三月,姚广孝入朝觐见,这时他已八十四岁,病得很重,此后再也不能去朝见了,仍住在庆寿寺。
皇上两次乘车前去探视,两人谈得十分高兴。皇上赐给他金唾壶,并问他有什么要求。
姚广孝说道“:僧人溥洽被关在牢里已经很久了,希望能赦免他。”溥洽是建文帝的主录僧。
当初,皇上进入南京,有人说建文帝装成僧人逃走了,溥洽知道这件事,有人则说建文帝藏在溥洽家里。皇上便以他事为由禁锢溥洽,而命给事中胡氵荧等到处寻找建文帝,一直都找不到,溥洽被下狱已有十余年。
直到这时,皇上因姚广孝的请求,马上下令将他放出来。姚广孝叩首拜谢。
不久便去世了。皇上为之震动悲悼,辍朝二日,并命有关*治丧,以僧礼安葬。
追赠他为推诚辅国协谋宣力文臣、特进荣禄大夫、上柱国、荣国公,谥号恭靖。赐葬于房山县东北。
皇上亲自书写神道碑文以记述他的功劳,并授给其养子姚继尚宝少卿的官职。 姚广孝年少好学,擅长作诗。
他与王宾、高启、杨孟载是好友。宋濂、苏伯衡也都推举他。
晚年著有《道余录》,诋毁以往的儒者,知道这本书的人都开始轻视他。他到长洲去问候同胞姐姐,其姐竟不让他进门。
去拜访朋友王宾,王宾也不见他,只是远远地对他说:“和尚错了,和尚错了。”又再去见他姐姐,其姐骂他。
姚广孝十分惘然。 张玉,字世美,祥符人。
元朝时任枢密知院。元朝灭亡后,他跟随逃往漠北。
洪武十八年(1385),前来归附太祖。他随大军出塞,到达捕鱼儿海,因功被授为济南卫副千户,升为安庆卫指挥佥事。
又随征远顺、散毛诸洞,北逐*扰边境的元朝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