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书铁卷在哪个朝代才开始拥有免死功能?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2-17 13:33
我来回答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20 11:41
在南北朝的时候开始具有免死功能。 1、由来: 丹书铁券:皇帝与大臣之间订立誓约的书面材料。
丹书,用朱砂写成的红色的材料,古代用来写誓约。
铁券,当然不是用铁,可能各种材料,用铁意指永不改变。
“丹书铁券”(简称“铁券”,民间俗称“免死牌”),是封建帝王颁发给功臣、重臣的一种带有奖赏和盟约性质的凭证,类似于现代普遍流行的勋章奖章,只不过其形制稍有不同,内涵较为宽泛。但从其源流、功能、性质等进行考查,可以认为“铁券”是勋章的雏形。
“铁券”最初时用丹砂填字,合称“丹书铁契”;梁时以银填字,即“银券”;隋时用金填字,亦称“金券”、“金书”,所以后世称“铁券”为“金书铁券”,又因“铁券”可以世代相传,又称“铁券”为“世券”。下面是它的历史演变:始于汉高祖,后代沿之。原以丹书于铁板,故名。涌进仅为颁发给臣下的一种封侯及荣誉凭证。 南北朝以后,始具有免罪免死的功用。西魏还密赐予欲归附者,作为归附后享有特权的保证,并听世相传袭。 唐朝在制度上作了明文规定。形制历代不一,所世基本上仿唐制。 金朝铁券状如卷瓦,刻字画栏,以金填之,半予功臣,半留内府,以御宝为合。 明洪武二年(1369)封功臣,因唐制有所损益,形亦如瓦,分七等。公二等,一高尺,广一尺六寸五分;一高九寸五分,广一尺六寸。侯三等,一高九寸,广一尺五寸五分;一高八寸五分,广一尺五寸;一高八寸,广一尺四寸五分。伯二等,一高七寸五分,广一尺三寸五分;一高六寸五分,广一尺二寸五分。外刻所赐功臣履历、恩数,中镌免罪,减禄之数。封号四等,佐太祖定天下者,曰开国辅运推诚;从成祖起兵者,曰奉天靖难推诚;余则为奉天翊运推诚和奉天翊卫推诚。武臣曰宣力武臣,文臣曰守正文臣。字嵌以金。凡九十七副,各分左右,左颁给功臣,右藏内府,有事则合之,以取信。洪武三年,赐铁券者公六人,侯二十八人;二十五年,改制铁券,又赐公及故公共八家。永乐初,靖难功臣亦有赐者。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20 11:41
所谓免死金牌实际上称作丹书铁券,俗称“丹书铁契”,又名“金书铁券”、“金券”、“银券”、“世券”等,省称“铁券”。丹书:用朱砂写字;铁契:用铁制的凭证。古代帝王赐给功臣世代享受优遇或免罪的凭证。文凭用丹书写铁板上,故名。为了取信和防止假冒,将铁券从中剖开,朝廷和诸侯各存一半。
历史演变
始于汉高祖,后代沿之。原以丹书于铁板,故名。涌进仅为颁发给臣下的一种封侯及荣誉凭证。
南北朝以后,始具有免罪免死的功用。西魏还密赐予欲归附者,作为归附后享有特权的保证,并听世相传袭。
唐朝在制度上作了明文规定。形制历代不一,所世基本上仿唐制。
金朝铁券状如卷瓦,刻字画栏,以金填之,半予功臣,半留内府,以御宝为合。
明洪武二年(1369)封功臣,因唐制有所损益,形亦如瓦,分七等。公二等,一高尺,广一尺六寸五分;一高九寸五分,广一尺六寸。侯三等,一高九寸,广一尺五寸五分;一高八寸五分,广一尺五寸;一高八寸,广一尺四寸五分。伯二等,一高七寸五分,广一尺三寸五分;一高六寸五分,广一尺二寸五分。外刻所赐功臣履历、恩数,中镌免罪,减禄之数。封号四等,佐太祖定天下者,曰开国辅运推诚;从成祖起兵者,曰奉天靖难推诚;余则为奉天翊运推诚和奉天翊卫推诚。武臣曰宣力武臣,文臣曰守正文臣。字嵌以金。凡九十七副,各分左右,左颁给功臣,右藏内府,有事则合之,以取信。洪武三年,赐铁券者公六人,侯二十八人;二十五年,改制铁券,又赐公及故公共八家。永乐初,靖难功臣亦有赐者。
现存最早的铁券,是中国历史博物馆珍藏的五代吴越国王钱缪铁券,已千余年历史,据报道,这道铁券是公元896年,唐昭宗为嘉奖吴越王钱缪讨伐董昌有功,特颁赐于钱缪的。铁质铸成,形如覆瓦状,纵29.8厘米,横52厘 米,厚2.41厘 米,重约132两,上嵌金字350个,正文25行,每行14字,全文端楷甚工,现金字多有剥落。铁券的主要内容是记载被赐者征讨董昌的功绩,因其对朝廷有如此功劳,所以“卿恕九死,子孙三死”(意即皇帝可免钱九次死罪),是皇帝赐给臣下的一种奖赏和信物。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20 11:42
始于汉高祖,后代沿之。南北朝以后,始具有免罪免死的功用。摘自百度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