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16:33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0 18:46
一、背景与建立
二战期间,美国获得巨大的经济收益,大量黄金流入美国。其他参战国经济实力都受到重创。在此期间,1944年7月22日,美国邀请44个国家的代表在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举行了“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
经过激烈的争论美国凭借其*经济实力,最终建立起一个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即布雷顿森林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不仅拥有一整套的规则。
而且还有专门的机构负责监督实施这些规则,这就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从历史的角度来看,由美国主导建立的这种国际经济体系客观上促进了全球经济的稳定。
布雷顿森林体系所确定的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的原则,使美元等同于黄金,成为黄金的代表或等价物。由于各国货币不能直接兑换黄金,而只能通过美元间接地与黄金挂钩。
任何制度和规则都不可能是中性的,制度和规则的制定者将会从中获得巨大的收益,美国最直接的收益就是确立了“美元霸权” 。美国处在世界银行家的位置。
美国可以从“外围国家”获取一系列资本流动收益,这些收益包括:弥补国内储蓄缺口,其他国家承担美国经济调整的负担(财政赤字、*、经常项目收入赤字等)。
二、内容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点:
第一,美元与黄金挂钩。
各国确认1944年1月美国规定的35美元一盎司的黄金官价,每一美元的含金量为0.888671克黄金。
各国*或*银行可按官价用美元向美国兑换黄金。
为使黄金官价不受自由市场金价冲击,各国*需协同美国*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维持这一黄金官价。
第二,其他国家货币与美元挂钩。
其他国家*规定各自货币的含金量,通过含金量的比例确定同美元的汇率。
第三,实行可调整的固定汇率。
《国际货币基金协定》规定,各国货币对美元的汇率,只能在法定汇率上下各1%的幅度内波动。若市场汇率超过法定汇率1%的波动幅度,各国*有义务在外汇市场上进行干预,以维持汇率的稳定。若会员国法定汇率的变动超过10%,就必须得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批准。
1971年12月,这种即期汇率变动的幅度扩大为上下2.25%的范围,决定“平价”的标准由黄金改为特别提款权。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这种汇率制度被称为“可调整的钉住汇率制度”。
第四,各国货币兑换性与国际支付结算原则。
《国际货币基金协定》规定了各国货币自由兑换的原则:任何会员国对其他会员国在经常项目往来中积存的本国货币,若对方为支付经常项货币换回本国货币。考虑到各国的实际情况,《国际货币基金协定》作了“过渡期”的规定。
《国际货币基金协定》规定了国际支付结算的原则:会员国未经基金组织同意,不得对国际收支经常项目的支付或清算加以*。
第五,确定国际储备资产。
《国际货币基金协定》中关于货币平价的规定,使美元处于等同黄金的地位,成为各国外汇储备中最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
第六,国际收支的调节。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会员国份额的25%以黄金或可兑换成黄金的货币缴纳,其余则以本国货币缴纳。
会员国发生国际收支逆差时,可用本国货币向基金组织按规定程序购买(即借贷)一定数额的外汇,并在规定时间内以购回本国货币的方式偿还借款。
会员国所认缴的份额越大,得到的贷款也越多。贷款只限于会员国用于弥补国际收支赤字,即用于经常项目的支付。
三、作用
1、促进了国际贸易和世界经济的发展。
虽然该制度有助于美国扩大商品和资本的输出,有利于美国经济对外扩张;
但由于实行固定汇率,有利于进出口成本和利润的核算,有利于国际资本的流动。
国际贸易的增长速度大大超过战前。1913年~1918年,世界出口贸易额年平均增长率为0.7%,而1948年~1960年为6.8%,1960年~1965年为7.9%,1965年~1970年为11%。
2、保证了国际货币关系的相对稳定。
基金组织成员虽然有各自不同的利益,存在着不少分歧和矛盾,但是“协定”毕竟使战后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得到正常运转,从而使资本主义世界商品、劳务和资本的流通得以正常进行。避免了经济严重恶化和货币体系崩溃的局面。
3、缓解了国际收支危机。
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对逆差国提供各种信贷支持,帮助会员国解决国际收支困难,克服国际收支失衡的困难,促进币值的稳定。
4、促进各国国内经济的发展。
在金本位制下,各国注重外部平衡,因而国内经济往往带有紧缩倾向。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各国一般偏重内部平衡,所以国内经济比较稳定,危机和失业情形较之战前有所缓和。
扩展资料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
因美元危机与美国经济危机的频繁爆发,以及制度本身不可解脱的矛盾性,该体系于1971年被尼克松*宣告结束。
1、体系缺点及特里芬难题
布雷顿森林体系也存在种种缺陷:
(1)美国利用美元的特殊地位,操纵国际金融活动。
(2)美元作为国际储备资产具有不可克服的矛盾。
若美国国际收支持续出现逆差,必然影响美元信用,引起美元危机。
美国如果保持国际收支平衡,就会断绝国际储备的供应,引起国际清偿能力的不足。这是一个不可克服的矛盾。
(3)固定汇率有利于美国输出通货膨胀,加剧世界性通货膨胀,而不利于各国利用汇率的变动调节国际收支平衡。
2、体系最终解体
从50年代后期开始,随着美国经济竞争力逐渐削弱,其国际收支开始趋向恶化,出现了全球性“美元过剩”情况,各国纷纷抛出美元兑换黄金,美国黄金开始大量外流。
到了1971年,美国的黄金储备再也支撑不住日益泛滥的美元了,尼克松**于这年8月宣布放弃按35美元一盎司的官价兑换黄金的美元“金本位制”,实行黄金与美元比价的自由浮动。
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日本、加拿大等国宣布实行浮动。1973年2月美元进一步贬值,世界各主要货币由于受投机商冲击*实行浮动汇率制。
汇率制,不再承担维持美元固定汇率的义务,美元也不再成为各国货币围绕的中心。这标志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基础已全部丧失,该体系终于完全崩溃。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布雷顿森林体系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0 20:04
你去百度一下吧 http://ke.baidu.com/view/108174.htm 在20世纪后半叶的50年中,关贸总协定和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被认为支撑世界经贸和金融格局的三大支柱。这三大支柱实际上都肇自于1944年召开的布雷顿森林会议。后两者人们又习惯称之为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 布雷顿森林体系—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以前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20年中,国际货币体系*成几个相互竞争的货币集团,各国货币竞相贬值,动荡不定,因为每一经济集团都想以牺牲他人利益为代价,解决自身的国际收支和就业问题、呈现出—种无*状态。30年代世界经济危机和二次大战后,各国的经济*实力发生了重大变化,美国登上了资本主义世界盟主地位,美元的国际地位因其国际黄金储备的巨大实力而空前稳固。这就使建立一个以美元为支柱的有利于美国对外经济扩张的国际货币体系成为可能。 布雷顿森林体系在这一背景下,1944年7月,44个国家或*的经济特使聚集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商讨战后的世界贸易格局。会议通过了《国际货币基金协定》,决定成立一个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即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以及一个全球性的贸易组织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0 21:39
背景:1.二战后西欧国家普遍衰落,美国经济实力却空前膨胀。2,以英镑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难以维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