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3-12 12:18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8 02:14
文言文《陶侃检厉》阅读答案加翻译
第一则【2013年·天津市中考】: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14-16题。
陶公①性检厉,勤于事。作荆州时,敕船官悉录锯木屑,不限多少。咸不解其意。后正会②,值积雪始晴,听事③前除雪后犹湿,于是悉用木屑覆之,都无所妨。官用竹,皆令录厚头④,积之如山。后桓宣武⑤伐蜀,装船,悉以作钉。
(节选自刘义庆《世说新语·政事》)
【注释】①陶公:陶侃,字士行,晋朝鄱阳人,曾任侍中、太尉、荆江二州刺史。②正会,元旦集会。③听事:处理政事的厅堂。④厚头:剩余的比较大的竹块。⑤桓宣武:桓温,曾任大将军、大司马。
14、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2分)
(1)咸不解其意 咸: (2)值积雪始晴 值:
15、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悉用木屑覆之,都无所妨。
译文:
16、文中写了哪两件事?表现了陶公是怎样的人?请用自己的话概况。(3分)
【参*】
14、(1)全,都。(2)遇到,碰上……的时候。(2分)
15、都用锯木屑覆盖在地面上,(人们出人)一点也不受妨碍。(2分)
16、积存废弃锯木屑,雪后覆地;积存竹头,造船时做竹钉。陶公是一个节俭、勤勉的人。(3分)
【参考译文】
陶侃性情检束而严厉,对政事十分勤勉。他任荆州刺史时,命令造船的*把锯木屑全部收集起来,有多少收多少。大家都不理解他的用意。后来正月初一大会僚属,恰好遇上久雪初晴,大堂前的台阶下雪后还很湿。这时陶公就让人用锯木屑覆盖在上面,人们出入一点都不受到妨碍。官府用的竹子,陶侃总是命令把锯下的较大的竹块收集起来,堆积得像山一样。后来桓温征伐蜀地,把战船组装起来时,都用这些竹头来做竹钉。
【点评】
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
第二则: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9—13题。(10分)
陶公性检厉①,勤于事。作荆州时,敕船官悉录锯木屑,不限多少,咸不解此意。后正会②,值积雪始晴,听事③前除雪后犹湿,于是悉用木屑覆之,都无所妨。官用竹,皆令录厚头④,积之如山。后桓宣武⑤伐蜀,装船,悉以作钉。又云,尝发所在竹篙,有一官长连根取之,仍当足⑥,乃超两阶⑦用之。
(节选自《世说新语·政事》)
【注】①陶公性检厉,陶公即陶侃,晋浔阳(今江西九江)人,曾任荆州刺史,封长沙郡公;检厉,方正严肃。②正会,元旦(农历正月初一)集会。正,音zhēnɡ。③听事,官府办公的厅堂。④厚头,厚实的竹根。⑤桓宣武,即桓温。⑥仍当足,于是用竹根来替船篙的铁篙头。仍,因而,于是。⑦阶,指古时*的级别。
9、用“/”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
于 是 悉 用 木 屑 覆 之
10、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1)敕船官悉录锯木屑 录: (2)咸不解此意 咸:
(3)装船,悉以作钉 装:
11、短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
12、陶公“性检厉,勤于事”在文中是通过哪几件事来体现的?
答:
13、陶公的事迹对我们现在有何借鉴意义?
答:
【参*】
9、于是/悉用木屑覆之
10、(1)录:收集;收藏;(2)咸,都;(3)装:安装;修造。
11、文章主要内容是写陶公严肃认真,办事勤勉。
12、主要通过三件体现:一是担任荆州刺史时收集木屑后用它铺台阶的事;二是收集竹头后用它做竹钉的事;三是提拔办事勤勉的*的事。
13、开放题,内容积极,言之成理即可。
【参考译文】
陶公(侃)办事认真严格,对政事非常勤勉。他做荆州刺史时,命令造船官收集锯木屑,有多少收多少。大家都不明白他的用意。后来正月初一集会,正遇上久雪初晴,厅堂前的台阶下雪之后还很湿。于是用锯木屑铺在上面,人来人往,丝毫不受阻碍。凡公家用竹,(陶侃)都命令把锯下的竹头收集起来,堆积如山。后来桓温征伐四川,修造船只时,都用这些来做竹钉。又听说陶公曾经就地征用竹篙,有一个官吏把竹子连根拔出,用根部来代替镶嵌的铁箍。他就让这个官吏连升两级,加以重用。
陶侃性情俭省而严厉,对政事十分勤勉。
他任荆州刺史时,命令监造船只的*把锯木屑全部收集起来,不论多少。大家都不明白他的用意。
后来正月初一大会僚属,恰好遇到久雪初晴,大堂前的台阶除雪后还很湿。这时陶公就让人用木屑覆盖在上面,人们出入一点都不受到妨碍。
官府用的毛竹,陶侃总是命令把截下的根部收集起来,(以至于)堆积得像山一样。后来桓温伐蜀,把战船组装起来的时候,都用这些竹头作钉。
又传说,陶侃曾征调当地竹篙,有一位*把竹子连根取用,用竹根代替竹篙的铁箍,陶侃就把他提升两级加以重用。
小题1:(1)全,都(2)遇到,碰上小题2:都用锯木屑覆盖在地面上,人们出入一点也不受防碍。
小题3:积存废弃锯木屑,雪后覆地;积存竹头,造船时做钉。节俭,勤勉。
小题1:试题分析:“咸”“值”的用法都是固定的,分别译为“都”“遇到”。点评:文言词语,包括实词和虚词两类。
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据多。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
当然仍以课文下面的注解为主。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
小题2:试题分析:翻译时要注意,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落实。句子中的的关键词有“悉”, “悉”是文言文中用法固定的词,应译为“全,都”。
了解了关键字词的意思,把各个词语的意思连缀起来,语意通顺即可。点评: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
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中考时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
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当然课外的文言语句翻译时,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小题3:试题分析:理解文章大意,把两件事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模式即陶公做了什么事。
文中的“陶公性检厉,勤于事”即是对人物形象的概括介绍,通过两件事更印证了这一点。因此,可概括为“节俭,勤勉”。
点评:审题后要在理解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概括出文章的主要事件。对于人物形象,一要看有没有直接介绍的语句,更要看人物的言行,还要看文中有没有侧面描写。
题干中要求用原文语句回答的,必须用原文语句回答;能借用原文语句回答的可借用原文语句。
陶公性检厉,勤于事。作荆州时,敕船官悉锯木屑,不限多少。咸不解此意。后正会,值积雪始晴,听事前除雪后犹湿,于是悉用木屑覆之,都无所妨。官用竹皆令录厚头,积之如山。后桓宣武伐蜀装船,悉以作钉。又云,尝发所在竹篙,有一官长连根取之,仍当足。乃超两阶用之。
陶侃性情检束而严厉,对政事十分勤勉。他任荆州刺史时,命令监造船只的*把锯木屑全部收集起来,不论多少。大家都不明白他的用意。后来正月初一大会僚属,恰好遇到久雪初晴,大堂前的台阶雪后还很湿。这时陶公就让人用木屑覆盖在上面,人们出入一点不受到妨碍。官府用的毛竹,陶侃总是命令把截下的根部收集起来,(以至于)堆积得象山一样。后来桓温伐蜀,把战船组装起来的时候,都用这些竹头作钉。又传说,陶侃曾征调当地竹篙,有一位*把毛竹连根取用,用竹根代替竹篙的铁脚,陶侃就把他提升两级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