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觉醒:被动努力到主动进步的蜕变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3-12 12:15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8 02:00
自醒,是为了叫醒在内心迷路的自己。
每个人在本质上都是无法被定性的,你不可能根据你的习惯或你外在的一些表现来定义自己是一个积极的人还是一个消极的人,是一个冷漠的人还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
1.你如何看待自己
积极——消极:二分认知
遇到问题时情绪的第一反应先否定现实。
过分积极:自欺欺人;
过分消极:自我麻痹。
对策:尊重现实,承担现实中的不确定因素及其产生的后果,明确自己心里边界之外的东西是你无法控制的。
2.迷茫就是在现实中摇摆
我们总会错误评判自己的原因:
①主观意志与现实的偏差;
②你对未来的预测和期待,影响你对自身的评价。
接受现实的前提:
①对自己诚实,停止自欺欺人;
②接受现实,保持客观与理性;
③反思与评估。
3.清醒比努力更重要
前提:①能否付诸行动去追求目标;
②人是群体生物,避免普世价值观和标签化。
努力本身就是一种享受,是自我认同感的不断延续,是向着目标不断前进。
前提:坚持本心。
4.两法则:①为自己而活;②保持危机感。
1.别在脑海中放大问题
一昧的抗拒会形成拖延。
2.有意识地觉察
拖延形成原因:①*(外部和自身);②对现在所做有抗拒,厌恶或没有足够的*;③较低的自我效能感。
改变拖延的方法:
①唤醒自我意识;
②不要给自己压力/负面评价;
③直面拖延的恐慌,接纳自己的拖延,从现在开始。
3.一生只做一件事
给自己制定有可执行性,可量化,有截止日期的计划。
计划无法进行的问题:
①你所做的计划不具备可执行性;
②你的计划不明确,不可量化;
③你的目标太过不切实际,你想要的太多,没有留给自己逐步适应,逐步改变的时间;
④你根本就不想改变。
拖延的本身并不会痛苦,痛苦的是那些明明知道拖延却不想改变拖延习惯,却强迫自己改变的人。
如何提高自己的执行力?
①屏蔽外部刺激,打造无干扰的学习和工作环境;
②给自己设置一定的执行时间,并在这段时间内保持绝对的专注。
唯有坚持,无有不至。
克服社交恐惧的根本方法在于建设自己的心理边界,逐步剔除社会认同给一个人造成的负面影响。
1.建设心理边界
社交的可怕之处在于你会不由自主地在意别人对你的评价,你总会想着去满足别人期待的而你并没有的特质,你会试图通过伪装来获得别人的认可,却损害了你自我认同的能力。
社交恐惧的原因:
对本我的不接纳,自我认同度不高,心理边界不清晰,自我认同与社会认同之间的矛盾。
克服方法:①建设心理边界;②剔除社会认同给个人造成的负面影响;③建立自我认同。
2.彻底走出过去的阴影
a.建设自己的心理边界;
b.改变关注点,打破焦虑的恶性循环,我们对自身的认知,取决于过往的关注点;
c.建立自我认同。
问问自己以下几个问题:
①我是谁?我的本质是什么?
②我是怎么样的人?我的个性、特长与能力是什么?
③我想成为怎样的人?我的愿望和理想是什么?
④我应该做怎么样的人?我的价值观是什么?
3.处理好你一个人的事
孤独:①个体的单独状态;②个体精神上有孤独感。
孤独感是源于对已失去、未得到、幻想中的事物所怀有的一种渴望,这种不可得的渴望是痛苦的。
你骗不了自己的,你是享受孤独,还是因为在外部世界中受挫,而只能选择孤独,你自己很清楚。
在爱情中,真正有效的努力,在于你真正理解了对方的需求,并给予对方真正所需的,以及主动的去思考这段关系的未来,并为此负责。
1.没有完美的存在
放下过去对爱情的片面认知,你所想象的,你所坚信的那种爱情,只是你以为的爱情,并不是真实的爱情。
你要明白,无论是爱情、友情还是亲情,并不是不需要你的努力便自然而然就能够得到的。你能够获得怎样的爱情,你能够获得怎样的亲情和友情,和你工作能够获得多少薪水一样,都需要你去付出,去努力,去用心经营。
很多人失去爱情,其实是因为他们只沉浸在爱情的美好感受中,只愿意享受爱情带来的幸福体验,却从来没有主动地为了维护自己的爱情做一些真正有效的努力。
2.放弃一生无忧的想法
现在的小说、电影、电视剧,无论什么题材,总要加上一些爱情的元素,仿佛爱情在人的一生中是无处不在的,大多数故事会以主角最终收获了一份“完美”的爱情作为结局,让很多人以为获得爱情就意味着获得了幸福,找到了真爱就意味自己能变得更好。
然而现实中的爱情,它只不过是生活中的一小部分,爱情和你的亲情、友情、工作、学习等一样,它并没有那么大篇幅。你不能只把某个领域作为你人生的全部。
真正的爱情在本质上是两个独立、成熟个体的相互滋养,令对方成长,令彼此的心智更加成熟。真正的爱情是既有爱的意愿,又为爱付出了行动。
3.让关注点回归自身
把关注点放在自己身上。学会爱自己,关心自己的生活,满足自己的兴趣与需求,好好维护自己的人脉和圈子,看自己想看的书,学一些可以提升自我的技能,树立自己的人生目标并为之奋斗。
怎样改变:①关心自己的生活;②维护好自己的人脉和圈子。
自律是建立在现实的利害关系之上的,这样的自律才是有效的、自然而然的,不会被你轻易放弃的。如果你对现实没有清醒的认知,你会更容易自欺欺人、得过且过,你会目光短浅,沉溺于一时的欢娱和放纵,而忽视真正的问题。
1.关注事情本身
自控力,是人的一种自然而然的行为表现。这种行为表现是受一个人内在对世界的认知、思考习惯、思维逻辑等因素的驱动后所展现出来的一种个人状态。
2.趋利避害的选择
人类的一切行为的动力,从本质上说,都是来自趋利避害。一个人是否拥有自控力,是否愿意自律,均是出于趋利避害的衡量。如果你相信自律的利大于弊,那么根本不需要外界的强制,不需要强调如何努力,你自然而然地就能够自律。
3.尝试的动力
人的一切行为,在其潜意识里都有一个真正的动机,你拥有了动机,自然就会努力的去行动。
三个字:多尝试。
1.追求一种整体的成长
唯一能真正克服自卑的方法:安全地接纳自我。
2.不要幻想未来
不能完全接纳自己的原因:①逃避痛苦;②我们总是只想做“对”的事。
1.由本能衍生的感受
没有安全感,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本能的恐惧。恐惧激发了我们对于安全的渴望,当这种渴望未被满足,或是在主观层面上扭曲了这种渴望时,我们就能体会到没有安全感带给我们的焦虑、紧张、臆想、痛苦等负面感受。
2.亲密关系的缺失
表现:①患得患失;②焦虑;③敏感;④缺乏自信,过于在意别人的看法;⑤无法信任他人;⑥在亲密关系中,过度依赖和过度投入,或是过度疏离和逃避。
3.放下过去的执念
原因:①童年的阴影和创伤;
②成长过程中的阴影和创伤,或是对童年阴影的重复和加强。
4.安全感来源于自身
因素:①我们对自我、他人、环境、世界的完整的成熟认知;
②来自内心深处的自我认同的力量。
5.打破自己的局限
两件事:①认识到自己直接可控与不可控的范围;
②开始发掘并表达自己的真实需求。
一个人内心强大的主要因素之一是对自我的高度接纳;一个人对自我的高度接纳的表现之一,能坦然的表达自己的真实需求。
6.外在是无足轻重的附庸
如何认清自身的方法——静心。
静心本来就属于你,静心是你与生俱来的自我的一部分,静心一直都在,只不过是你一直沉迷于外界的喧嚣而没有意识到它的存在。
7.观照你的情绪
那你打到静心的方法:观照
观照意味着你成为一个旁观者,以旁观的眼光看待自己,如同局外人审视自己。
8.开启全新的进化
观照的阶段:①观照你的身体;②观照你的思考;③观照你的情绪,*和感受;④观照你的生活,观照你的全部,观照你的整体。
就我们的选择能力而言,过多的选择几乎等于没有选择。我们拥有的越多,就越容易造成混乱,越难以下定决心选择,这就会导致时间被浪费,或是因为选择太多而无法确定究竟什么是自己真正想要的,选择了之后又陷入后悔。
1.极简思维
矛盾:①“个人喜恶标准”与“大众评判标准”之间的矛盾;
②我们的“自发式系统”与“分析式系统”之间的分歧。
“舍”什么?
舍弃你生活中方方面面你不喜欢或对你而言毫无意义的东西。
2.不要轻易对事物进行定性
如何舍?
一原则,两方面,三层次。
一原则:以自我为中心。
两方面:行动和意识。
三层次:物、人、我。
3.从习以为常的生活中抽离。
现在,你应该为自己建立一个筛选机制,只有那些符合你的标准的人、事、物才能走进你的生活,对你无意义或你不喜欢的则要果断拒绝。
4.不卑不亢的强大
内心强大的第一步,成为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人。
令我们拒绝以自我为中心的两个原因:①我们所受的教育是集体主义教育,我们总要顾及他人;②对以自我为中心的错误理解。
5.除了自身,一切都是虚妄。
存在即合理。
无论你想做何事情,想达到何种目的,只取决于遵循客观因果律前提下的两个因素:方向是否正确和努力是否足够。
任何人都是本性自足的,你不需要他人的建议,从当下这一刻起,你完全可以是内心无比强大的。
你,可以掌握自己的命运。
你主动去做一件事,并不是因为你喜欢这件事情才会去做,而是因为你能够从做这件事中得到意义感。
1.迈向成熟的第一步
一个人是否卓越,根本上取决于“他是谁”?
不欺骗自己,是迈向成熟的第一步。
你得先学会诚实的面对自己,才能够去理性的看待问题,才不会被那些看起来很有道理的话迷惑,才能分清什么是对你真正有用的,才能够学会对自己负责,正视自己的问题,自己去想办法解决问题。
2.去尝试新鲜的事物
只有我能够为自己负责,你得迈出心理舒适区,去尝试新鲜的事物。
3.从工作中获得意义感
大部分人在未踏入社会之前意识不到工作会占据自己今后生活比重的50%以上,做的工作是否喜欢,工作的环境是否舒适,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自己的情绪变化。
在人类的安全需求与生理需求被满足后,意义感是人类行为的重要推动力之一。你主动去做一件事,并不是因为你喜欢这件事情才会去做,而是因为你能够从做这件事中得到意义感。
如何匹配职业和兴趣?
前提:对自身及社会有清醒的认知。
你要有来自自身的标准,确定理想的工作有哪些必须满足的条件,然后再接下来的求职与工作中,不断地调整你的行为。
比如说,我想成为一位作家,我一开始的标准是给予我足够的薪资保障,并且能提供自由创作的空间。在接下来的求职过程中,我发现除了这些,周末双休对我而言也很重要,我可以用双休的时间增长见闻,此外,一个负责任的编辑也很重要,能给予我正确的指点。
你必须要明白,自身与社会环境永远都存在着冲突,所以你要学会根据现实情况去调整自身。在调整中使自身的兴趣与现实不断磨合,你的兴趣越贴近现实,你的工作就越有效率,你就能获得更饱满的意义感。
4.追求想要的东西
人生中的许多痛苦,其实是内心深处的意愿与现实环境有冲突或是不协调所导致的。
金钱和地位是我们满足自己物质*的凭证;社会地位是用来满足我们精神层次的*。
5.理解自己想达到的层次和境界。
大部分难以做出改变的原因:
①很多肤浅的传播者对问题的分析流于表面的定义,造成误导性传播;
②很多人根本不知道自己究竟想要的是什么。
在成熟和不成熟之间,有一道分水岭,一个人是否拥有清醒的自我认知。
自我就像一条随着时间不断流动、不断变化的河,我们自身的复杂程度远远超过我们的认知能力,没有人能够完全认清自己。我们唯一能够认知自我的途径是,诚实地活在当下。
6.改变人格模式
讨好型人格的外在表现:
①内心敏感脆弱,有同理心,总能敏锐地察觉别人内心的想法。
②很难拒绝他人,即使知道对方的要求不合理,也会习惯性硬着头皮满足对方的需求。
③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倾向于抬高别人,贬低自己。
④非常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和评价,很少表达自己的真正需求,试图营造善良,平和,大度的好形象。
⑤在社交中表现得很不自然。
⑥大多数行为都是迎合他人。
⑦缺乏底线和原则,意识不到别人的“逾矩”行为。
⑧自我边界模糊。
讨好型人格的内在心理:
①会上瘾,不断地讨好别人,希望更多回报。
②内心空虚,只能通过乞求别人来填补内心。
③通过为别人解决问题来逃避对自己的责任。
④在社交中处于弱势的时候,这种方式能给她们带来安全感。
讨好型人格的形成原因:
①小时候在原生家庭中没有得到过父母“无条件的爱”。
②在“讨好者”的认知中,获得别人的认可与赞赏的途径,只有讨好这种方式。
③讨好已经成了一种习惯,成了他人格行为模式中的固定的一种。
如何改变讨好型人格?
人的自我认知是在客观与现实因素的前提下对自我的主观评价。这里有两个方面:一个是客观与现实因素,一个是主观评价。
前提:①行动才是改变的唯一方法;
②改变需要时间。
方法:①停止讨好任何人;
②培养内心的充实感与富足感;
③培养一个能带给你成就感的爱好,努力做好你的工作,发展你的兴趣,学一个新技能等。
不要让本该属于你自己的灿烂的一生在讨好别人中被埋葬和虚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