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皮囊之下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3-12 08:22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7 14:55
✨
在下近期阅读了一本传言极为火爆的书,便是蔡崇达所书的《皮囊》。这本书的封面上写道“这些刻在骨头里的故事,那些我们始终要回答的问题。”我还未曾找到答案。但是如果要问对这本书你怎么看的问题,我的答案呢,就在下面。
总体来说,《皮囊》这本书有些虎头蛇尾。主要是这篇文章后面的故事与前面三个故事相比起来显得有些孱弱,给人一种心有余而力不足之感。即便如此,若要我用四字来概括这本书,便是“瑕不掩瑜”。
✨
首先,就让我来谈谈作者所描写的人物。
作者在描写亲人的时候笔触是带有温度的,虽然人物在疾苦中挣扎,但读后还是会给人带来淡淡的欣喜。但是一谈到除此之外的人呢,不知为何,笔触就带有一股子挥之不去的凉薄。
书里面的阿太,父亲,母亲等人的面目仿佛是发着光的,总是有一股在困苦中挣扎但又坚韧向上的希望的味道。即便是在困苦中挣扎也带有不容忽视的温暖的光芒。
正如当作者描述阿太时,阿太的驱壳是老旧破败的。即便如此,她还是如快硬石头般的近乎顽固的存在着。
那个坚持用缠过的小脚从村里走到曾孙家的人,那个在摔倒后躺在床上不能动弹从而痛哭道:“阿太被困住了”的人,亦是那个一而再,再而三狠心将儿子两度扔到海里面只为了让他学会游泳,完全不管一个不会凫水的人在海里是否会惶恐。
阿太不管,她就是用这样坚决的方式去应对着这世间的一切。阿太就是一块硬石头,她说道:“皮囊是拿来用的,不是拿来伺候的。”此刻。我仿佛看到了阿太那如同枯核桃似的脸上,那浑浊的眼里闪现着的凛冽的光。我明白了,阿太是完全不会屈服于生活的,她用她独特的态度来对抗生活。阿太的灵魂是如此的明亮而又坚韧,是如此的引人深思。
而谈到作者母亲的时候,则是通过一系列的围绕在她与丈夫之间的爱情来描写的。
正如在将要迁拆的破旧小楼上加高楼层,而此时这个家庭正处与风雨飘零之中,她的丈夫中风,她儿子正读高中,她女儿面临嫁妆的问题…
她都不管,她就是要加高楼层,这近乎愚蠢的行为到底是为了什么呢?也许正是不可言说的爱吧,抑或是为了心中的一口气吧。通过这所房子,向丈夫呐喊,向世人呐喊——她不屈的闪烁着光芒的灵魂。
母亲的形象不是单一的,不止是这一幕,诸如请巫人,去镇海宫…都可以看到作者母亲对父亲的爱,以及她那闪烁着光亮的灵魂。
✨
但是作者一旦谈到了张美丽,厚朴,阿小,文展等人的时候,则带有了一种高高在上的审视的味道。
正如谈到厚朴,阿小,文展等人时,作者通过自己与主人公的各种对比,用最后自己在北京的“成功”来反衬主人公的失败。
当描写厚朴的青春追求,最后厚朴被巨大的空虚的理想追求“压死”;而谈到香港阿小,由作者年轻时候的艳羡,到最后香港阿小维修工的结局;农村阿小的不自量力以及迷失自我;天才文展在长大后的失败以及作者所谓我得到了他想要的生活。作者总是用自己所谓的“优秀”来带有怜悯的眼光去审视他们,他们是多么的失败啊,而“我”是多么的成功啊。
厚朴,香港阿小,文展等人在开头的时候好像都是以某种特殊的不同而凌驾于作者之上的,可是在叙述中通过各种对比,到了结局的时候却是以作者的胜利,“我过上了他想要的生活”。而他们则是以一种失败者的存在,用来烘托作者所谓的成功。
在其中,我没有感受到一点困苦中挣扎但又坚韧向上的希望的味道,也许是我见识浅薄,有可能作者想表达的是将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用以警示后人。可是我在其中所看到的却只是毁灭,没有所谓的在毁灭当中所透露出的渺茫的希望。
不仅这方面,但读到<张美丽>这一篇文章时候,我是感觉极为不舒服的。
在文中,张美丽是“淫乱不堪”的。即使她是如此的追求自由以及她是如此的仁慈。从捐款后,虽然只是落得个最后底端的名字,也欣喜的如同孩子般,便可看出。这样的一个人,却是被作者带有眼镜去观看的。文中大量的关于对张美丽“淫荡”的强调,似乎在暗示什么般。在最后结尾的时候,是作者去参加聚会的时候,在酒局上,所谓的朋友们谈到张美丽时,毫无底线的拿着她开着低级玩笑。作者只是一个人远远的走开,挤出几颗所谓的同情的眼泪,就成了一个道德高尚的人了。
✨
即便如此,我还是喜欢这本书的。
毕竟阿太的倔强,母亲的爱情,父亲的残疾总是如此深深的打动了我,他们的灵魂在世间的磨练之下,仍旧是如此的独特而又透亮。在平凡的岁月里,人间百态,探究皮囊之下,灵魂的伟大与渺小。也许,这正是作者想要告诉我们的吧。
注:
推荐指数3/5<仅个人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