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3-12 10:08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7 18:37
《论语》有云:“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这句话的意思是:君子之间没有什么可争的事情。如果相争的话,也必定是射箭比赛吧!但即便是比赛,也是相互作揖致敬,然后登堂,比赛结后,双方应该走下堂互相敬酒。这样的争夺,才是真正的君子之争啊!所以,遇事礼让三分,就可以化干戈为玉帛。由此可以看出,孔子认为人与人之间的交注,应该懂得相互礼让。在参加酒宴的时候,常常会看见这样一个现象:辈分和年龄相差无几的人,在入席的时候总是相互推辞,谁都不会去抢着坐上等席位。这是一个很常见很有趣的现象,却直接反映出了人们礼让的品质。《三字经》里说“融四岁,能让梨”,就是说孔融在四岁的时候,就知道让梨给别人吃了,这为后人树立起了礼让的典范。孔融是东汉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四岁那年,他的祖父过六十大寿,家里来了很多客人。这时候妈妈端来了一大盘雪梨,让孔融分给小孩子们吃。人们都觉得孔融一定会先为自己拿一个最大的,毕竟是个孩子吗。但是,孔融却把最大的雪梨递给了别人,而把最小的一个留给了自己。这让在场的所有人惊愕不已。人们问他:“你为何为自己留下了一个最小的例子呢?”孔融说:“树有高低,人有大小;我年纪比较小,应该吃小的梨,大梨应该给哥哥们。”在场的人又问:“那弟弟比你小,你为何没有把最小的梨子给他呢?”孔融说道:“正是因为弟弟比我小,所以我也应该让着他。”孔融长大后,成为了东汉时期的名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