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李陵之祸”是指什么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3-11 19:28
我来回答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6 09:51
李陵之祸
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正当司马迁全身心地撰写史记之时,却遇上了飞来横祸,这就是李陵事件。
这年夏天,武帝派自己宠妃李夫人的哥哥、二师将军李广利领兵讨伐匈奴,另派李广的孙子、别将李陵随从李广利押运辎重。李广带领步卒五千人出居延,孤军深入浚稽山,与单于遭遇。匈奴以八万骑兵围攻李陵。经过八昼夜的战斗,李陵斩杀了一万多匈奴,但由于他得不到主力部队的后援,结果弹尽粮绝,不幸被俘。
李陵兵败的消息传到长安后,武帝本希望他能战死,后听说他却投了降,愤怒万分,满朝文武*察言观色,趋炎附势,几天前还纷纷称赞李陵的英勇,现在却附和汉武帝,指责李陵的罪过。汉武帝询问太史令司马迁的看法,司马迁一方面安慰武帝,一方面也痛恨那些见风使舵的大臣,尽力为李陵辩护。他认为李陵平时孝顺母亲,对朋友讲信义,对人谦虚礼让,对士兵有恩信,常常奋不顾身地急国家之所急,有国士的风范。司马迁痛恨那些只知道保全自己和家人的大臣,他们如今见李陵出兵不利,就一味地落井下石,夸大其罪名。他对汉武帝说:"李陵只率领五千步兵,深入匈奴,孤军奋战,杀伤了许多敌人,立下了赫赫功劳。在救兵不至、弹尽粮绝、走投无路的情况下,仍然奋勇杀敌。就是古代名将也不过如此。李陵自己虽陷于失败之中,而他杀伤匈奴之多,也足以显赫于天下了。他之所以不死,而是投降了匈奴,一定是想寻找适当的机会再报答汉室。"
司马迁的意思似乎是二师将军李广利没有尽到他的责任。他的直言触怒了汉武帝,汉武帝认为他是在为李陵辩护,讽刺劳师远征、战败而归的李广利,于是下令将司马迁打入大牢。
司马迁被关进监狱以后,案子落到了当时名声很臭的酷吏杜周手中,杜周严刑审讯司马迁,司马迁忍受了各种肉体和精神上的残酷折磨。面对酷吏,他始终不屈服,也不认罪。司马迁在狱中反复不停地问自己"这是我的罪吗?这是我的罪吗?我一个做臣子的,就不能发表点意见?"不久,有传闻说李陵曾带匈奴兵攻打汉朝。汉武帝信以为真,便草率地处死了李陵的母亲、妻子和儿子。司马迁也因此事被判了死刑。
据汉朝的刑法,死刑有两种减免办法:一是拿五十万钱赎罪,二是受"腐刑"。司马迁官小家贫,当然拿不出这么多钱赎罪。腐刑既残酷地摧残人体和精神,也极大地侮辱人格。司马迁当然不愿意忍受这样的刑罚,悲痛欲绝的他甚至想到了自杀。可后来他想到,人总有一死,但"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死的轻重意义是不同的。他觉得自己如果就这样 "伏法而死",就像牛身上少了一根毛,是毫无价值的。他想到了孔子、屈原、左丘明和孙膑等人,想到了他们所受的屈辱以及所取得的骄人成果。司马迁顿时觉得自己浑身充满了力气,他毅然选择了腐刑。面对最残酷的刑罚,司马迁痛苦到了极点,但他此时没有怨恨,也没有害怕。他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一定要活下去,一定要把 史记写完,"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所往。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正因为还没有完成史记,他才忍辱负重地活了下来。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6 09:52
李陵之祸
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正当司马迁全身心地撰写史记之时,却遇上了飞来横祸,这就是李陵事件。
这年夏天,武帝派自己宠妃李夫人的哥哥、二师将军李广利领兵讨伐匈奴,另派李广的孙子、别将李陵随从李广利押运辎重。李广带领步卒五千人出居延,孤军深入浚稽山,与单于遭遇。匈奴以八万骑兵围攻李陵。经过八昼夜的战斗,李陵斩杀了一万多匈奴,但由于他得不到主力部队的后援,结果弹尽粮绝,不幸被俘。
李陵兵败的消息传到长安后,武帝本希望他能战死,后听说他却投了降,愤怒万分,满朝文武*察言观色,趋炎附势,几天前还纷纷称赞李陵的英勇,现在却附和汉武帝,指责李陵的罪过。汉武帝询问太史令司马迁的看法,司马迁一方面安慰武帝,一方面也痛恨那些见风使舵的大臣,尽力为李陵辩护。他认为李陵平时孝顺母亲,对朋友讲信义,对人谦虚礼让,对士兵有恩信,常常奋不顾身地急国家之所急,有国士的风范。司马迁痛恨那些只知道保全自己和家人的大臣,他们如今见李陵出兵不利,就一味地落井下石,夸大其罪名。他对汉武帝说:"李陵只率领五千步兵,深入匈奴,孤军奋战,杀伤了许多敌人,立下了赫赫功劳。在救兵不至、弹尽粮绝、走投无路的情况下,仍然奋勇杀敌。就是古代名将也不过如此。李陵自己虽陷于失败之中,而他杀伤匈奴之多,也足以显赫于天下了。他之所以不死,而是投降了匈奴,一定是想寻找适当的机会再报答汉室。"
司马迁的意思似乎是二师将军李广利没有尽到他的责任。他的直言触怒了汉武帝,汉武帝认为他是在为李陵辩护,讽刺劳师远征、战败而归的李广利,于是下令将司马迁打入大牢。
司马迁被关进监狱以后,案子落到了当时名声很臭的酷吏杜周手中,杜周严刑审讯司马迁,司马迁忍受了各种肉体和精神上的残酷折磨。面对酷吏,他始终不屈服,也不认罪。司马迁在狱中反复不停地问自己"这是我的罪吗?这是我的罪吗?我一个做臣子的,就不能发表点意见?"不久,有传闻说李陵曾带匈奴兵攻打汉朝。汉武帝信以为真,便草率地处死了李陵的母亲、妻子和儿子。司马迁也因此事被判了死刑。
据汉朝的刑法,死刑有两种减免办法:一是拿五十万钱赎罪,二是受"腐刑"。司马迁官小家贫,当然拿不出这么多钱赎罪。腐刑既残酷地摧残人体和精神,也极大地侮辱人格。司马迁当然不愿意忍受这样的刑罚,悲痛欲绝的他甚至想到了自杀。可后来他想到,人总有一死,但"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死的轻重意义是不同的。他觉得自己如果就这样 "伏法而死",就像牛身上少了一根毛,是毫无价值的。他想到了孔子、屈原、左丘明和孙膑等人,想到了他们所受的屈辱以及所取得的骄人成果。司马迁顿时觉得自己浑身充满了力气,他毅然选择了腐刑。面对最残酷的刑罚,司马迁痛苦到了极点,但他此时没有怨恨,也没有害怕。他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一定要活下去,一定要把 史记写完,"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所往。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正因为还没有完成史记,他才忍辱负重地活了下来。
参考资料:百度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6 09:52
一般学者认为,中国的汉民族,基本形成于汉代。秦统一诸夏,融合四方各族,即所谓东夷、西戎、南蛮、北狄,经两汉约四百年而有汉族。后来又不断融进北方各族的血缘,才有今日的“大汉族”。汉族的第一个心腹大敌—匈奴,大部分终于融入汉族。
以至于西晋末年,匈奴人刘渊据平阳建汉称帝,竟以汉朝皇室刘氏子孙自居,口口声声“昔我太祖高皇帝”、“我世祖光武皇帝”,要为汉家的列祖列宗光复丢掉了数十年的江山社稷。既然迟早是汉一家,指责当年的李陵为“汉奸”,又有何意义呢?
汉代李陵之祸是历史上一个有名的事件。李陵领五千士兵深入匈奴腹地,抵抗匈奴十余万大军,兵败被俘。汉武帝归罪于李陵,却对自己的失误毫无认识。在对匈奴作战中,汉武帝用人唯亲,让他的亲戚李广利任总指挥。李陵不甘于受这个不学无术的庸才指挥,就请求带五千士兵作战。对这样一个明知是冒险会出现严重后果的请求,汉武帝居然同意了。
汉武帝是这样想的:我看你李陵有多大本事。这就是说汉武帝从内心就没想让李陵胜利。李陵失败了,被俘了,诈降了,全国*大哗。汉武帝一怒之下,杀李陵全家,*得李陵不投降也不由他了更何况前有李敢被杀呢。司马迁替李陵说了几句话,立即遭受牢狱之灾和宫刑之辱。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6 09:53
根据是司马迁所撰《自序》:“于是论次其文。七年而太史公遭李陵之祸。”所谓“论次其文”即指撰述《史记》。李陵之祸发生在汉武帝天汉三年(即公元前...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6 09:54
祸在这里是指灾祸,也就是司马迁受宫刑。
当时李陵投降匈奴,司马迁为他辩解,汉武帝欲杀之,后经群臣相劝,对司马迁用宫刑,宫刑就是割下面咯~~
所谓“李陵之祸”是指什么
李陵之祸是指李陵在汉朝时期因军事失利被指控投降匈奴的事件。以下是 李陵是汉朝时期的一位著名将领,因其英勇善战而广受赞誉。然而,公元前汉武帝时期,李陵因一次军事行动中的失利被指控投降匈奴。这一事件被称为“李陵之祸”。具体来说,当时李陵带领军队与匈奴交战,由于种种原因导致军事行动失败。在...
所谓“李陵之祸”是指什么
就是古代名将也不过如此。李陵自己虽陷于失败之中,而他杀伤匈奴之多,也足以显赫于天下了。他之所以不死,而是投降了匈奴,一定是想寻找适当的机会再报答汉室。"司马迁的意思似乎是二师将军李广利没有尽到他的责任。他的直言触怒了汉武帝,汉武帝认为他是在为李陵辩护,讽刺劳师远征、战败而归的李广...
所谓“李陵之祸”是指什么
《李陵之祸》这个历史事件,其实指的是司马迁所遭受的惨痛灾难,这个“祸”并非一般意义上的灾祸,而是他个人命运中的巨大转折。司马迁因为替李陵——一位在战场上投降匈奴的将领辩护,触怒了汉武帝。汉武帝本欲处以极刑,但最终选择了更为残酷的惩罚——宫刑,即割去男性的生殖器,这在古代中国是一种...
李陵之祸到底是什么啊?
李陵投降的消息传回长安,汉武帝大怒,朝中官员纷纷变卦,指责李陵。面对汉武帝的询问,司马迁辩护李陵,称其孝顺、诚信、谦逊,且在危难中表现出国士的气概。他指出李陵虽败,但战绩显著,投降可能是为寻找复仇机会。然而,司马迁的言论触怒了汉武帝,他被投入大牢,受到酷吏杜周的严酷审讯。在狱中,司马迁...
司马迁与李陵之祸
西汉时候的汉武帝时期,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被施以腐刑,起因就是替战败被俘而降于匈奴的李陵说了公道话,史称“李陵之祸”。说起李陵,不得不提为西汉抗击凶奴屡立战功的著名将领李广,李陵是李广的长孙。李广的先祖李信,是战国末期秦国的一名猛将,曾为秦始皇灭六国统一天下立下过...
司马迁因为“李陵案”而受宫刑,"李陵案"是怎么回事?
汉朝李陵是飞将军李广的孙子,英勇智绝,爱人下士,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又能打仗,又有计谋,而且还能爱惜士兵。可惜,一生抱负一世武功,却生不逢时、命运蹇楚,生辰八字很是不爽。公元前102年,汉武帝派小舅子贰师将军李广利出战匈奴,召骑都尉李陵为李广利军押运辎重。但志向远大的李陵不喜欢不愿意,...
太史公遭李陵之祸的祸是什么意思?急啊!!!~~~··
祸在这里是指灾祸,也就是司马迁受宫刑。当时李陵投降匈奴,司马迁为他辩解,汉武帝欲杀之,后经群臣相劝,对司马迁用宫刑,宫刑就是割下面咯~~
读书感悟:《太史公自序第七十》13
李陵之祸:汉武帝天汉二年(前99年),李陵击匈奴力竭而降,司马迁因李陵之事,获罪下狱,受宫刑。幽:囚禁。缧绁[léi xiè]:本指捆绑犯人的大绳,此指监狱。惟:思考。隐约:含意隐微而言辞简约。遂:实现。译文:于是太史公开始编排史料,写成文章。经过七年,他遭遇李陵事件的祸患,被囚禁在...
李陵为何被武帝满门抄斩?是武帝误判,还是李陵真的有罪
李陵是西汉时期的一位将领,因其英勇善战而名扬天下。然而,他最终却被汉武帝满门抄斩,这一事件背后有着复杂的历史原因。一、李陵之祸的起源 李陵在战场上表现出色,但因其与朝中某些权臣的矛盾,逐渐引起了武帝的猜疑。这种猜疑在历史的演变中被放大,最终导致了李陵的不幸命运。二、武帝的误判 当时,...
司马迁为什么替将军辩护
李陵之祸是历史上一个有名的事件。李陵领五千士兵深入匈奴腹地,抵抗匈奴十余万大军,兵败被俘。汉武帝归罪于李陵,却对自己的失误毫无认识。汉武帝也是人,也会受情绪的支配,在对匈奴作战中,汉武帝用人唯亲,让他的亲戚李广利任总指挥。李陵不甘于受这个不学无术的庸才指挥,就请求带五千士兵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