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3-09 16:54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1 13:59
《道德经》第八十章
<小国寡民>
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
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老子主张,小国寡民的社会,即使有军用器品,也备而不用;
有船车之设,也没有人乘坐;有甲兵之备,而没有杀军退敌的时候。
人民能够喜好自己的栽种,穿上自己喜爱的服饰,详和的住在自己的处所,安乐于乡野风俗。
虽然与邻国相望,但是彼此并不想要互相侵犯,人民到老死之时也不必往来。
老子远离父母之邦,出关西遁以避世,其欲得一遵守古制而不同于当时互相攻伐的古朴小国以颐养天年,不与世俗往来,这是他内心的愿望。他为着追求这一愿望,才不惜远离父母之国。所以不能看成老子真的要将时代推回到结绳记事的原始社会。…其实老子所向往的只是安静祥和均平足自由自在的社会。所以他一面憧憬着「复结绳而用之」,一面又歌颂「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而不曾标榜野居穴住茹毛饮血的生活。…不过老子的故乡,早已不是他所能安居的乐土,所以他不能不有舟车之劳而远徙关外。以此他念念不忘身所遭受的重重禁令的束缚,苛虐赋税的剥削,兵连祸结,永无休止,民不聊生的凄惨景况。所以这块小天地,是老子梦寐思之的。
人民的安乐,与外在的物质条件并没有绝对的关连性,若只是沉迷在物质生活的享受与追求,没有愉悦的精神生活,反而容易增加痛苦烦恼。老子的理想便希望在小国寡民的社会中,人民能够安居乐业,敬业乐群,对于外在的物质*能够减损,去其物欲、求其美善风俗,什伯之器、舟舆甲兵只是备而不用、设而不陈,邻国相望不需以刀兵相见、利刃相接,人民可以过着互不相侵的纯朴生活,无为无华、自由自在,悠游其间,怡然自得。这和陶潜的理想「乌托邦」情景,所谓「良田美食」、「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正是相同的理想社会与风俗民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