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3-11 10:47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4 21:44
郭子仪的一生,基本上是在戎马征战之中度过的。自天宝十四载(755年)安禄山于范阳起兵,郭子仪即以朔方节度使的身份参与平叛战争,屡立战功。唐肃宗中兴,收复两京,主要是依靠郭子仪所率朔方军的力量。安史之乱被平定后,郭子仪以朔方节度使先后出镇河中、邠州,防御回纥、吐蕃,捍卫京师,虽兵弱将寡,仍屡败敌兵,使京师得保无虞,关中百姓免遭涂炭。所以,史书上说:“天下以其身为安危殆三十年。”这是一点儿也不夸大的。
郭子仪治军宽厚,深得人心,朔方军将士都以父母事之,愿拼死为之效力。这是郭子仪在历次战争中所以能够打赢许多硬仗,屡次转危为安的一个重要原因。郭子仪功勋盖世,威震四方,敌人都很怕他,一听说他率领大军出战,皆望风而逃。
节度使田承嗣对朝廷图谋不轨,专横跋扈,但是见到郭子仪派去的使者,即西向而拜,并指着自己的膝盖说:“我这膝盖不屈于人已是很久了,今为拜郭公。”郭子仪还为朝廷培养了一大批人才,有六十余名部将,后来位至将相。
郭子仪功高望重,但他从不居功自傲。安史之乱后,许多节度使手握兵柄,为非作歹,对朝廷貌合神离,拒不听命。但郭子仪深得人心,功高望重,权重势大,他却从不以此为资本,要挟朝廷,谋取私利。相反,他始终忠于朝廷,别无二心,有诏即赴命,绝无半句怨言。
当时宦官专权,嫉妒功臣。为了避免招来麻烦,郭子仪有时还拒绝接受朝廷的*厚位。唐代宗时,曾下令以郭子仪为尚书令。但他认为唐初太宗为秦王时做尚书令,唐太宗即位后,这个职位经常空缺,如果接受这项任命,就会破坏国家的法度;同时,安史之乱以来,以官赏功臣,已使国家法度遭到破坏,现今安史之乱已被平定,就应按照国家的制度来任免*。因而他坚决推辞不受。有时,他甚至不惜忍让而牺牲个人利益。大历二年(767年),他父亲陵墓被盗,人们怀疑是鱼朝恩指使手下人干的,但官府没有捕获盗贼。祖坟被盗,这在封建社会是件极为严重的大事,因此事情发生后不久,郭子仪自奉天入朝,朝廷内外气氛便十分紧张,担心他不会善罢甘休,甚至可能发动政变。但当唐代宗对他提起这件事,他却流着泪说:“我长期带兵,对士卒约束不严,有时就发生部众盗掘坟墓的事。如今我父亲的墓被盗,这是老天的报应,与谁都无关。”盗墓的事才不了了之,朝廷内外惶恐不安的气氛也消除了。因此,尽管鱼朝恩、程元振对郭子仪屡进谗言,横加诽谤。
但由于他为人坦荡,居功不傲,忠于朝廷,没有什么把柄可抓,每次都化险为夷,得以常保功名,长寿而终。
史称郭子仪“功盖天下而主不疑,位极人臣而众不嫉”。郭子仪的确堪称是一位封建时代的军人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