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信息的三种世界及其联系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17:01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14 08:43
基于信息联系的三个世界划分
灵藏阁
阅1104转122015-08-28 分享收藏
基于信息联系的三个世界划分
.
— 与吕乃基老师探讨知识和三个世界划分问题
吕乃基老师在他的“走进世界3 — 知识论之一”的博文中介绍了卡尔波普尔的三个世界理论,并分析为什么不走进世界3、为什么要进入世界3、如何进入世界3等有关问题,很受启发。吕老师还有许多有关知识论文章,我也多已下载学习,很感兴趣,以后有机会再向吕老师讨教,共同探讨!
我对波普尔的三个世界理论并没有专门研究,但在这几年研究信息本质问题中,无意中也构造了基于信息联系的三个世界,似与波普尔的三个世界划分有点相似。现作一简单介绍,并试与波普尔的三个世界理论做一些比较,欢迎吕老师指正,并欢迎科学网上对此有兴趣的朋友讨论。
我的基于信息联系的三个世界划分如图所示,我把它也称为人类社会发展系统模型。
世界1:客观自然世界。
包括一切生物和非生物的自然物质世界,它是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物质基础。人本身就是从自然界进化形成的,因此人和人类社会从一开始就是客观自然世界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系统科学研究表明,世界万物存在着普遍的联系,自然物质世界是以系统的形式存在和发展的。人与人类社会从自然界演化形成,自然也具有系统性,社会就是人类存在和发展的一种系统结构形式。因此,在人类社会产生以后,客观自然世界实际上应包含自然系统与社会系统两个子系统,它们之间也是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的。自然界的自然属性与人类社会的社会属性(包括社会经济状况、生活水平和生产关系等)都是主观认识世界的认识之源。
世界2:主观认识世界
主观认识世界是人类所有个人思想认识的集合,我们也可称它为人类思维系统,它是人类能够在认识世界的基础上能动地改造世界并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关键要素。它的系统特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人类社会中每一个人在同一社会时空条件下对客观事物认识有一定联系,表现为人类对客观世界认识的整体性;二是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对自然界系统属性和人类社会系统属性的反映,因此人类主观认识世界对客观世界属性的认识也具有系统性,表现为人类知识的体系特性。主观认识世界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能力称为人的智能,是主观认识世界的基本系统属性。
世界3:人造科技世界
人造科技世界是人类社会形成以后产生的一个新的系统要素,是直接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人造科技世界包含数据世界和技术世界两个子系统:数据世界是一个人类社会可以共享的知识库,它是认识世界中知识的直接输出,但通过在客观世界中的交流、积累和处理,使它从整体上更能反映人类社会对客观世界本质属性相对正确的认识,形成科学知识体系,因此更具有系统性,是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重要资源;技术世界包括人类进行生产所使用的一切工具和设备,它们都是人利用科学知识设计和构造出来的,也是认识世界中知识输出的结果。技术世界的属性直接表现为人类社会发展经济的生产力,它是与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知识水平密切对应的,是各种相关技术综合形成的能力,因此,技术世界也具有系统的整体性。数据世界与技术世界之间也是密切联系和相互制约的。
图中所示的人类社会发展系统模型还给出了客观自然世界、主观认识世界和人造科技世界三个子系统之间的基本关系。首先,由于三个基本子系统首尾相联,形成认识与改造客观世界的主控系统环,它体现了人类在认识世界基础上通过科学技术改造世界并推动社会发展的基本进程,也反映了人类社会中智能、知识、科技与经济相辅相成的基本发展规律。其次,模型还给出了三个辅助系统环:在客观自然世界与主观认识世界之间的实践考察环,体现了人类亲自参加社会与生产实践的作用;在主观认识世界与人造科技世界之间的学习与科学实验环,体现了人类利用科学技术进行学习交流和科学实验以提高科学知识与技术水平的作用;在人造科技世界与客观自然世界之间的生产自动控制环,体现了人类直接利用科学技术进行生产自动控制的作用。正是这些辅助系统环与主控系统环的复杂协同作用,不断推动人类社会从原始社会到现代文明社会的发展。
下面与波普尔三个世界理论做一些比较和讨论:
(1)关于世界1。波普尔把他称为物理世界,包括物理对象和状态,包括地球在内的全部宇宙自然界。我认为,物理的概念比较含混,它可能包含自然界,也可能包含世界3中产生的人造物理的东西(如房屋、车辆等),而且用物理世界还会引起是否还有化学世界的疑问?所以我用了客观自然世界,一方面强调它的自然性以区别世界3中人造的东西,一方面强调它的客观性以区别世界2的主观认识。也没有用客观物质世界,因为世界3人造的东西也有物质的。
(2)关于世界2。波普尔称为精神世界,包括所有人的心理活动、心理状态、心理素质、意识状态、主观经验等。我认为用“精神”的概念过于抽象和哲学化,所包含的心理、意识等内涵也比较杂乱。我用“主观认识世界”特别强调和突出了认识的作用,因为人脑中一切精神的东西,包括心理、意识、思想、知识等都是基于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而产生的,是对客观事物属性的反映,而且认识的过程也正是人们从客观世界获得信息和产生知识的过程。认识是一切精神活动的基础,也是产生一切知识的根源,包括世界2中个*脑中的知识和输出到世界3中的社会共享知识,都是基于人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而产生的。突出了“认识”,世界2的内涵也比较具体和容易理解。强调“主观认识”则是强调人脑这个认识主体认识客观事物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主观性,也即人脑反映客观事物属性只有相对的真实性,从而也进一步明确了认识主体与被认识客体之间的主客观关系。主观认识世界就其认识的内容而言当然属于非物质的精神世界范畴,但它仍然是由客观自然世界这个物质世界(人和人脑)来承载。这也体现了世界2与世界1的一种关系。
(3)关于世界3。波普尔称为客观知识世界,包括人类所创造的语言、文艺、宗教、科学、技术等。我认为,如果按照“知识”的一般概念,知识属于认识范畴,是人类对客观世界认识的成果,因此知识首先应该产生于世界2,产生于每个个人的大脑中,在人脑中产生的这种知识我们可称为个人隐型知识,个*脑中的*知识以各种语言编码结构形式输出,在人类社会中通过交流、处理、积累逐渐形成可为人类共享的显型知识。如果这样来理解知识,波普尔把世界3称为客观知识世界就有些问题值得商权:第一、既然知识源于世界2而后进入世界3,如果把世界3称为客观知识世界,那么是否该把世界2称为主观知识世界呢?这样把知识划分为世界2中的主观知识和世界3中的客观知识可能也不妥吧?而且知识概念应窄于精神或认识概念,它也难以涵盖精神世界或认识世界的更广泛内涵;第二、波普尔强调世界3知识的客观性实际上是指以语言编码结构形式用某种客观世界的物质介质(如纸张、磁盘、光盘等)承载的知识,它确实脱离了人脑的主观认识世界,但这种客观性只是知识存在形式的客观性,实际上,人脑中的知识,虽然我们目前还不太清楚它是以何种编码结构形式存储于大脑中的,但人脑也是一种客观的特殊物质介质,因此,就知识存在形式而言,世界2和世界3中的知识都需要以某种客观物质介质来承载和存储,如果知识的客观性是指此,则二者并无本质区别;而就知识的本质、知识的内容而言,无论是世界2或世界3中的知识都是基于认识产生的,而认识的本性必定具有主观性,无论是个人或人类整体对客观世界的认识都只有相对的正确性(相对真理),如果把知识的客观性视作知识内容对客体事物认识的真实程度,由于认识存在主观性,知识也具有先天的主观性,永远也只能有相对的客观性,无论是世界2或世界3中的知识,这也是一样的;第三、波普尔的客观知识理论还特别强调了客观知识的自主性,认为客观知识是脱离了认识主体和没有认识主体的知识,是具有“生命”可以像树一样自主生长的知识。我认为,虽然个*脑中基于认识产生的知识,输出到世界3后借助包括具有人工智能的电脑、计算机网络等各种信息技术的处理、积累,尤其是通过人与人之间相互学习、交流,还包括利用前人通过文字等留下的知识,可以使世界3中的 “客观知识”不断提高和发展,更加全面、本质、深刻地反映客观世界的真实,但这似仍不能说是客观知识脱离认识主体的完全自主性的发展,因为对知识信息进行处理的各种信息技术本身,仍然是基于人类认识的物化的知识,而且信息处理过程需要新的知识信息输入和对信息处理的管理控制等也都离不开人,因而也必定受人认识主观性的影响,世界3中的“智能”和“生命”仍然是“人工智能”和“人工生命”。基于以上认识,我的世界模型中把世界3称为人造科技世界,“科学”是人类长期积累形成的知识体系,是知识中的精华,“技术”是知识在人类生产领域的物化,所以用“科技”实际上体现了世界3中“知识”的核心地位,但又不至于与世界2中个人隐型知识混淆;用“人造”突出了世界3是人基于知识构造的世界,也以此区别于世界1的客观自然世界。人造科技世界,既包含知识、科学这些基于认识的精神产品,也包含生产工具与科技创造的一切体现人类文明的物质产品。所以它是在人类社会形成、人类智能发展后产生的一个崭新的世界,是推动人类社会系统发展的一个关键要素。
(4)三个世界的信息联系。波普尔的三个世界理论虽然也指出了三个世界之间的相互联系与相互作用,也指出先存在世界1,然后在更高层次上出现世界2与世界3,但他没有进一步指出如何联系和作用,更没有从现代信息理论和信息科学的高度来分析三个世界之间的联系。我们在信息本质研究中,基于事物之间普遍存在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辫证唯物主义哲学观,认为:信息正是在事物之间相互作用使一事物属性内容反映到另一事物属性之中而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