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有座狐突庙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3-18 10:46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9 05:43
家乡有座狐突庙
文/湖畔听潮
狐突为春秋时期的晋国大夫。他有两个儿子和两个女儿。一个儿子叫狐毛,一个儿子叫狐偃。一个女儿叫狐季姬,一个女儿叫小戎子。狐季姬和小戎子都嫁给了晋献公诡诸。狐季姬生下儿子重耳,小戎子生下儿子夷吾。晋献公十一年(公元前666),重耳住天蒲城(今石楼县东南)。二十二年(公元前655),因为献公宠爱的女人姬骊要立她的儿子奚齐为太子,宫廷内乱频频发生,重耳出逃。狐突之子狐毛、狐偃跟随重耳先后周游翟、齐、鲁、宋、郑、楚、秦列国。
公元前651年,晋献公卒,晋国内部纷争加剧,晋献公的儿子奚齐、卓子相继被害。齐国、秦国的军队送晋献公的儿子夷吾回国继任君主,是为惠公。晋惠公十四年(公元前637)九月,晋惠公卒,他的儿子圉接任晋国君主,称为怀公。为巩固帝位,削弱其叔重耳在国内的影响力,晋怀公命令随重耳出逃在外的人限期回国,到期不回国的,诛杀其全家。同年冬,因为狐突不肯召两个儿子回国,晋怀公就拘捕了他。晋怀公对狐突说:“你儿子能回来,就放了你。”狐突回答说:“我儿子之所以能为国家效力,是因为我教他做人要忠诚(子之能仕,父教之忠)。假如我再教他不忠诚,那么,为臣下的还能为君主做事吗(父教子贰,何以事君)?”狐突拒绝了晋怀公的要求。于是晋怀公就把狐突杀害了。第二年,秦国送重耳回国,晋国人迎接重耳,杀了怀公。重耳接任晋国君主,称为晋文公。厚葬狐突于狐氏大戎境内少阳山(今交城县境内马鞍山,亦称狐爷山)。因狐突教子“忠臣不事二主”,深得历代统治者推崇,且被神化。千百年来,交城,古交,清徐一带先后建庙几十座,祭祀狐突。
狐突庙现在最大的狐突庙位于清徐县城西南八华里的西马峪村北。始建于宋宣和五年(1123年),金明昌元年(1190年)、元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作过修葺,并彩饰武士侍女及狐突夫妻坐像。明代又扩建了献殿,明正德年间的石柱及木构件至今还保存得十分完好。清代又扩建了山门、乐台以及钟、鼓二楼,遂构成了东西宽30米,南北深75米,占地约2200平方米的重院建筑。
清徐狐突庙山西省*于1996年公布狐突庙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于2006年公布清徐狐突庙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狐突庙整体依山而建,坐北朝南,宽25米,深75米,占地1875平方米,系重院建筑,分前、中、后3个院。前院有宽敞的院落与过门戏台相对应,组成一座可容纳千人看戏的露天剧场。
前院现存献殿,面阔7间,进深4间,硬山顶琉璃剪边,殿内横轴施通柱6根。非常宽敞,是旧时用于祭祀的主要场所。一匾悬于门梁架正中,书曰“泽沛苍生”,落款为清光绪十八年。殿内的南北靠墙处各立碑四通,为记述历次修缮增损的事。狐突庙之明代献殿的两侧山墙上,东壁保留有完整50平米的明代壁画《布雨回宫图》,西壁则为及利应侯(即狐突)《出巡布雨图》。
中院有古槐1株,周长约5米,高10多米,距今已有800多年历史,依旧枝繁叶茂,苍劲挺拔。院内古槐参天,苍翠欲滴;树干粗壮挺拔,几人不能合抱。中轴线间正殿三间,分为前后两室,前为单坡五檩勾连卷棚式,为清代重修时为保护后室而另加的。
明代又扩建了献殿,明正德年间的石柱及木构件至今还保存得十分完好。
清代又扩建了山门、乐台以及钟、鼓二楼,遂构成了重院建筑。
献殿进入到第二重院落,对面便是狐突庙的三间正殿,分前后两室。正殿门上悬挂清光绪十六年的匾额,题为“三晋名臣”,前室内部已遭到毁坏。
狐突庙门楣上书“狐神古祠”。正殿有三间,分为前后两室,前为清代重修时为保护后室而另加的。后室为狐突夫妇寝宫。元代曾作过修葺,但整体仍保持宋代风格。
室内两侧立官吏、侍女、武士彩塑像,可惜残缺不全;中筑约一米高*,上彩塑狐突夫妇坐像。狐突红脸,金冠,身着红袍呈王者相;夫人则戴凤冠霞帔,呈命妇相。塑像风格应该和传统戏曲里的造型有很大关系。
回宫图因在阴面墙上,已被水渍得模糊不清,但布雨图还非常清晰。在布雨图上,鬼卒为前导,龙王为扈从,电母雷公、风婆雨师各持法器作法,夜叉举伞罗,狐突端坐伞下,左手执杯,右手扬拂,作施雨状。由此可见,至晚到明朝时,狐突已经成为一个雨神。献殿内一通乾隆时期的碑,也给出了文字的证据:“每遇旱魃之年,邑侯之来守是邦者,往往率诸父老祷雨于斯,随求随应。”
虽然,许多神灵的 “威力”在人类改天换地的气魄中黯然失色,许多神灵的名字在历史长河中湮没无闻,庙宇毁败,香火不继。但从文化保护的角度来说,那些关于神灵的传说是历史的另类文本,那些对于神灵的祭祀朝拜成为乡土风俗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还有些从人被升格为神的神灵,至今我们还能从中体悟到崇善抑恶、为民造福的道德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