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所在唐代是怎样的?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3-17 04:48
我来回答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1 18:47
唐玄宗后期,沉溺于声色,挥霍无度,且又沉迷于道教和密宗佛教,很少过问朝政。朝廷大权先后落入权相李林甫和杨国忠手中。自开元二十四年(736)张九龄罢相到天宝十一载(752),李林甫专权16年;天宝十三载(754)之后,杨国忠又独揽大权。李杨屡起大狱,朝政在倾轧与清洗中一塌糊涂。正直的士人无法立足朝廷,而当道奸佞之间,互相争斗。权相与拥有兵权的边镇节度使之间也矛盾激烈。政权内部已呈分崩之势。在上者奢侈,必然加重对民间的盘剥,王公百官豪富大量兼并土地,天宝后期,大量农民成为失去土地的流民。在社会繁荣背后,隐藏着贫困与不公。唐代社会在经历开元盛世的繁荣后,正在酝酿着大的*,而玄宗却一无所知。
天宝十四载(755),爆发了历时八年的安史之乱。这年十一月,拥有重兵的范阳节度使安禄山发所部兵及同罗、奚、契丹、室韦兵共15万,反于范阳。翌年五月,潼关失守,玄宗仓皇奔蜀。战火所经之处,州县残破,万室空虚,北半个中国苍夷满目。从安史之乱起,到乾元三年(760)五年间,全国人口从5288万锐减至1699万,可看出这场战争给唐代社会带来的巨大破坏。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1 18:47
他经历了唐朝由盛变衰的过程。
早年时期,开元盛世。他七岁开始吟诗,“读书破万卷”、“群书万卷常暗诵”为他的创作准备了充分的条件。
他二十岁起,开始了先南游吴越,后游齐赵。十年壮游期间,他饱览了祖国的名山大川,不仅充实了他的生活,也开阔了他的视野和心胸,使他早期诗歌也带有相当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
唐玄宗天宝五年(746),三十五岁的杜甫来到长安,第二年他参加了由唐玄宗下诏的应试,由于奸臣李林甫从中作梗,全体应试者无一人录取。从此进取无门,过着“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的屈辱生活。这也使他看到了下层人民的痛苦和统治阶级的罪恶,从而写出了《兵车行》、《丽人行》、《赴奉先咏怀》等现实主义杰作。
天宝十四年(755),才得到“右卫率府兵曹参军“一职,负责看管兵甲仓库。同年,“安史之乱”爆发,此时杜甫正在奉先(陕西蒲城)探家。第二年他把家属安顿在富县羌村(陕西境内),只身投奔在灵武(甘肃省)即位的肃宗。途中被叛军所俘,押到沦陷后的长安,这期间他亲眼目睹了叛军杀戮洗劫的暴行和百姓的苦难。直到至德二年(757)四月,他才冒险逃到肃宗临时驻地凤翔(陕西省凤翔县),授官左拾遗。不久因上疏救房玉宫,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从此他屡遭贬斥,更深入地了解了百姓的疾苦。耳闻目睹的社会现实,为他创作《春望》、《哀江头》、《北征》和“三吏”、“ 三别” 等提供了素材,并使他的诗达到了现实主义高峰。
“满目悲生事,因人作远游。”759年,他抛官弃职,举家西行,几经辗转,最后到了成都。在严武等人的帮助下,在城西浣花溪畔,建成了一座草堂,世称“杜甫草堂”,也称“浣花草堂”。后被严武荐为节都,全家寄居在四川奉节县。两年后,离开奉节县到江陵、衡阳一带辗转流离。唐代宗大历五年(770),诗人病死在湘江的一只小船中。在他最后漂泊西南的十一年间,他虽过着“生涯似众人” 的生活,但却写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秋兴》、《岁晏行》等一千多首诗。
这也是他诗歌早期和晚期有着巨大差异的原因所在。
但到后期,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1 18:48
杜甫经历了唐朝由盛到衰的过程,看到了唐朝的繁华,也看到了安史之乱后国家陷入的混乱局面。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1 18:48
这段时间,唐玄宗失去励精图治的决心,加上安史之乱等等,是唐朝走向由盛转为衰败的时期。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1 18:49
大唐盛世啊,我们中国历史的又一个繁荣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