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3-16 15:47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30 14:33
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产生主要有学生自身、教师和外界环境因素三个方面的原因:
学生原因:需要是人行为的内在驱动力。大量的课堂问题行为的产生是由于学生试图满足自己的需要的结果。
德雷克斯(dreikers),格伦渥德(grunwald)和拍普(pepper)(1982)提出,不管学生有没有意识到,他们做出的不良行为是为了满足四个基本需要:想引起他人注意、想显示自己的力量、寻求报复和想要逃避失败。
教师原因:课堂上的问题行为不仅仅是学生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事实上,教师也要负相当一部分的责任。首先,教师的教学准备不足、教学能力欠缺恐怕是最常见的因素。
有的教师不认真备课或根本不备课,教学方法单一、枯燥,表达能力差,缺乏活力。这样的课堂很容易导致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降低,引起课堂问题行为。
其次,教师教育观、学生观的偏差也会导致学生课堂问题行为。如教师把分数作为唯一目标,重智轻德,搞题海战术,歧视差生等,都容易引起学生厌倦情绪,产生逆反行为,甚至对抗行为。最后,如果学生感到教师对问题行为的解决方式不公平,这种行为也会继续发生。
外界环境:课堂问题行为的产生,除了取决于学生和教师方面的因素外,还与外界环境有关,具体包括了家庭、学校、大众媒体和课堂内部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有研究表明,单亲家庭的孩子、父母不和家庭的孩子以及*型、放纵型家庭的孩子往往更容易产生各种各样的课堂问题行为。大众传媒传播的信息也并非都是积极、正向的。
一些暴力、*、凶杀、追求感官刺激等内容充斥学生周围,部分学生受这些内容影响,盲目模仿、尝试,并把这类行为延伸到课堂。除此之外,课堂内部环境中的温度、色彩、课堂座位的编排方式和课堂心理气氛等都会对学生的课堂行为产生十分明显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