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3-18 07:27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8 14:49
1、学、思结合
孔子认为,要使一个人成才,就必须通过培养,使他既善于占有资料又勤于对资料进行独立的思考,唯有如此,才能从根本上教好学生。
2、因材施教
孔子能够正视学生资质上存在的差异,根据学生自身的志趣、智慧和能力,有选择地施以不同的教育。《论语·由胆大,欠考虑,孔子怕他冒失惹祸,就教他遇事要退一步想,孔子就是用这种扬长避短的方法来完善弟子们的德业修养的。
3、善于启发,循循善诱
孔子主张教育学生不能简单地采取灌输的方式,而应该以学生为主,在学生思考后仍不得要领时再开导他,在学生想表达自己思想而苦于说不出来的时候再启发他说出来。另外,如果学生仅停留在对知识的了解,而不能内化为自身的能力,就不要勉强教下去了。
轶事典故
义利之辩
鲁国有一道法律,如果鲁国人在外国见到同胞遭遇不幸,沦落为奴隶,只要能够把这些人赎回来帮助他们恢复自由,就可以从国家获得金钱的补偿和奖励。
孔子的学生子贡,把鲁国人从外国赎回来,但不向国家领取金钱。孔子说:“赐(端木赐,即子贡),你错了!圣人做的事,可用来改变民风世俗,教导可以传授给百姓,不仅仅是有利于自己的行为。现在鲁国富的人少穷人多,向国家领取补偿金,对你没有任何损失;但不领取补偿金,鲁国就没有人再去赎回自己遇难的同胞了。”
孔子的另一学生子路,救起一名溺水者,获救者为了表示感谢送了他一头牛,子路收下了。孔子高兴地说:“鲁国人从此一定会勇于救落水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