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3-13 18:18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1 12:49
张士诚,字确卿,乳名九四。元英宗至治元年(公元1321年),出生于兴化白驹场(今属江苏省大丰市)的一个贫苦的盐民之家。他是元末农民起义领袖之一,领导了江浙海盐民反对元朝统治的武装起义。 他领导的起义军纵横江浙一带,建立了*政权,控制了中国东南最富庶的地区,切断了元朝漕粮和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从经济上沉重的打击了元朝统治者。 毫无疑问,早期的张士诚是对元作战的盖世功臣。当第一阶段反元大起义进入低潮的时候。百万元军已经打破了红巾军长江防线恢复了南北元军的联系。作为非红军系统的张军的坚守导致脱脱率领的元军主力崩溃。从此开始了各路反元义军的第二次*。施耐庵、罗贯中都曾效力张士诚。红巾军起义同时又有张士诚,他所领导的反元斗争,牵制了元朝的军力,壮大了红巾军的声势。 由于农民起义军的历史局限性,在*后期,他领导的起义军贪图享乐,不思进取,投降了元朝统治者,倒行逆施,成为*江南农民起义军的工具,最终被朱元璋打败。他究竟是义军领袖,还是“农民军的叛徒”,至今仍是史学界争论不休的话题。 至正十三年(1353年),因受不了盐警欺压,张士诚与其弟士义、士德、士信及李伯升等十八人率盐丁起兵反元,史称“十八条扁担起义”,他为首领。后队伍逐渐壮大,攻占泰州、兴化、高邮等地。 次年正月,在高邮称诚王,建国号大周,自称诚王,以天佑为年号。高邮曾一度被元大军包围,后因主帅丞相脱脱临阵遭贬,元军自乱,他乘势出击获胜。 十五年,由通州(今江苏南通)渡江南攻。次年初,攻占常熟、平江(今江苏苏州)、松江、常州等地,并定都平江。随后,与朱元璋军交兵。十七年,败于朱元璋军。 1357年元朝派兵攻打张士诚,张士诚由于面临被元军与方国珍夹击的情况便投降元朝,被封为太尉。之后张士诚的势力也不断扩张,拥有北至徐州、南至绍兴的割据实力,并且曾多次运粮至大都。 二十三年,派吕珍进攻安丰(今安徽寿县),*走刘福通和韩林儿,在平江自立为吴王,其弟张士信为丞相,用黄敬夫、蔡彦文、叶德新三人为参军,但是之后张士诚的势力并没有继续扩大。 张士诚与朱元璋的势力不断交战。朱元璋以“先取通泰诸郡县,剪士诚肘翼,然后专取浙西”(《明太祖实录》卷十八)的方式一步步削弱张士诚。 在朱元璋讨灭陈友谅之后,于1366年开始对张士诚的势力进攻,并且于1367年包围张士诚所居的平江;平江城被攻破后张士诚被俘,之后被押解至金陵(今南京)自缢而死,时年47岁,葬于吴县斜塘。 张士诚在高邮称王 元末,扬州路领一府(高邮府)、五州(泰州等)两县。至正十三年(1353),泰州白驹场(今属江苏大丰)32岁的张士诚(小名九四子),同他的弟弟士义、士德、士信结交一批盐丁壮士揭竿而起,声名大震。这个自称把脑袋绑在裤腰带上的私盐贩子深受欺压,饱尝艰辛,生性豪爽,秉公好义,顽强机诈,是一个地道的绿林草莽汉子。这支由18条扁担聚众起兵的队伍迅速扩充到9万多人,很快抢占泰州城,占领戴家窑,大战得胜湖,攻取兴化城,血战澄子河,直捣高邮府,以期占个大些的城池,好称王点将打天下。 当年五月,张士诚如愿以偿。这股江淮地区异军突起的起义队伍裹挟着三垛大捷的得胜之威,一鼓作气攻占了高邮。当时高邮城池周长11里多,城高河宽,易守难攻。传说是张士诚派少数精兵乔装元兵越墙进城煽风点火,趁乱打开城门,一举攻克古城。也有人说,当时攻城时武器不够,张士诚让不少攻城的勇士在扁担上绑上了鲫鱼,在那月色朦胧的夜晚挥舞起来,像闪闪发光的大刀,伴随着铺天盖地的杀声击溃了守城的元军。从此,高邮地区的鲫鱼有了一个别称:刀子鱼。张士诚的队伍占领了下辖宝应、兴化的高邮府后,平川炸雷,声震朝廷。元顺帝下诏书劝降,以万户武官官职诱其就范。当年刚刚到任的高邮知府李齐奉命进城劝降,未成,反遭杀身,亡命在张士诚的剑下。同年,淮南行省*盛昭听信了张士诚愿降的谣言,好不容易才进得高邮城,准备受降授官,却被威风凛凛的张士诚痛斥一番,结果,这位劝降者遭受活剐丧身。 至正十四年(1354)正月,张士诚选择了高邮城北多宝楼桥西、至元年间把常大士所建的“承天大梵讲寺”作为称王宝地。他在此自称诚王,国号大周,建元天佑,都是表明他秉承天意,顺天行事,亦祈求上天保佑大周长治久安。这是继隋末唐初李子通在江都建吴国之后,又一个建立在扬州境内的农民政权。 张士诚称王不久,义军就占领了扬州,当时的扬州只剩下蜀冈下宋大城一部分,无“险”可守,旋又退出,固守高邮。元末,农民起义烽火四起,元朝奉行“谁称王就去打谁”的策略。其时,张士诚威名大震,淮南慑服,元兵便大军压境,“大周”局势十分严峻,而“缓称王”的朱元璋却讨了个避开元军锋芒的便宜。 从张士诚称王的第二个月起,元军对高邮城的进攻总是难以奏效。 有个枢密院都事叫石普,是个出名的铁头犟。他向当朝丞相脱脱进言,说他谙熟高邮地理环境,只要有3万名步兵,就能收拾张士诚,包取高邮。这个石普领得军令,日夜兼程,直扑高邮。一天深夜,四周漆黑,正在城北挡军楼上巡视的张士诚忽然听到野鸭子在远处腾腾起飞的声音,一会儿,又是一阵阵野鸭子从头顶上飞过,张士诚断定元兵来袭,就迅速调遣了义军,将偷袭的元军打得落花流水。铁头犟石普不甘心,约定淮南总兵“三日后派奇兵抄城东夹击”,结果有人做了手脚,“奇”兵变成了“骑”兵,在水网地区被义军杀得人仰马翻,损失惨重。石普带领攻城的队伍也一败涂地,他本人战死高邮。 更为激烈的战事是脱脱奉旨率领百万大军攻打高邮。元史载,丞相脱脱统领各王、各省的优势兵力进攻一个弹丸之地高邮,可谓前所未有,“出师之盛,未有过之者”。此时的义军首领张士诚表现了他的胆识、勇气和决心。元朝的百万大军于九月奉诏发兵,一路扫荡,十一月攻抵高邮城下,从此,元军包括火炮在内的各种武器都投入战斗,日复一日,攻势不减,连续三月,久攻不下。张士诚和弟弟张士义、张士德带领义军坚守着高邮城和城北的承天寺。在那年寒冬,他们在既无援军,又缺粮草的情况下,一如既往地身先士卒,英勇杀敌,体恤下属,关爱百姓,坚持着艰苦卓绝的高邮战役。在以他们为首的起义者心中,有着这样的一个信念:投降也是死,抵抗也是死,不如抵抗而死!至少死得悲壮! 看似弱小的高邮城就这样坚持抵抗了百万元军三个月。局势的巨变出现在高邮城的外城即宋代建的城池之外的新城被攻破、内城即将被元军攻克的时刻,元朝*内部的争斗,即元顺帝的一道诏书急递至脱脱的帐中,诏书称,对这位百万大军统帅,解其兵权,削其官爵,发配云南。皇帝担心手握大权的将军在外造反,限令其临阵易帅。于是,由此引起的大溃败如山崩地塌,成全了一方枭雄张士诚。他在事业发祥地高邮终于转危为安,反败为胜。这场罕见的战役也成就了张士诚的历史地位。从此,张士诚名扬天下。至正十五年(1355),雄心勃勃的张士诚渡江南下,连续攻克苏、浙的富饶地区,势力控制鲁、皖、苏、浙大片土地,亦成了当时全国最富有的人。后来,他定都平江(今苏州),自称吴王,也曾降元受封,接济元都。张士诚在位时,慷慨大度,待人宽厚,重然诺,讲义气,亲文人,对百姓也轻徭薄赋,只是目光短浅,缺少见地,难以扭转乾坤,称雄神州。这位成就一方霸业的张士诚被朱元璋俘获后,很是显露了几分骨气。抱定了决死信念的他杀死了自己所有亲属后自杀未遂。在押到应天后,面对朱元璋重臣李善长的审问,只有一句话:“你不过是条狗而已,让你的主人出来吧!”他回答朱元璋的审问也只有一句话:“天日照尔不照我而已。”即“只是上天照顾你,不照顾我而已”。张士诚最终自缢而亡,也有人说是朱元璋杀死了张士诚,并将其尸体烧成灰,这就是所谓的锉骨扬灰。对一代枭雄的消失,有人评说,有些英雄“不及高邮张九四,至今犹得苏人怜”。 高邮,曾被张士诚及部属管辖了13年。明初,他的下属、兵丁或吴地臣民也纷纷迁徙至高邮等地区,与他铸造的“天佑通宝”一起,都凝固成了一段难忘的历史。 十八条扁担起义的盐贩 元英宗至治元年(公元1321)农历七月三十,张士诚出生于兴东台白驹场的一个穷苦的“亭民”之家。随后,他的三个弟弟士义、士德和士信也相继降生。 泰州,古称海陵,地处江北咽喉要地,因当地盐业发达,是中国历代盐税的主要来源之一,到南唐烈祖升元元年(公元937年),统治者将海陵由县升为州,名泰州,取国泰民安之意。 泰州自古就是东南沿海主要的盐产地之一。到了元代,泰州滨海共有三十六处盐场,隶属于两淮盐运使司,张士诚所在的白驹场就是其中之一。元朝末年,朝政*,财政收入入不敷出。统治者为了填补不断扩大的*开销和军费支出,大量增发盐引,不断提高盐价,盐业成为国家财政的最主要的收入来源。据史料记载,从元至元十三年(公元1276年)到元仁宗延祐二年(公元1315年)四十年间,盐价上涨了十六倍。 虽然盐价不断提高,但东南沿海的盐民依然生活无着。泰州地处东南沿海,每到盛夏,都会遭遇台风侵袭,海潮倒灌。海水退去,原本千倾良田都变成盐碱地,当地农民苦不堪言。庄稼颗粒无收,盐场附近的老百姓只能在官府运盐的纲船上撑船运盐,依靠卖苦力挣来的一点钱养家过活。“斥卤茫茫草尽枯,灶底无柴空积卤,借贷无门生计疏,十家村落逃之五”,当地流传的一首《盐丁叹》形象地刻画了盐民生存艰难的境况 为了养家糊口,张士诚从十岁开始就跟乡亲们一起,在白驹场的官盐船上“操舟运盐”,依靠卖苦力赚来的微薄收入补贴家用。据史料记载,少年时的张士诚“少有膂力,负气任侠”,不仅身体健壮,而且为人仗义疏财,虽然自己家里经常穷得揭不开锅,可是每当乡亲们遇到困难的时候,他总是慷慨解囊,有求必应。渐渐地,张士诚在当地盐民中树立起很高的威信。 由于给官家运盐收入微薄,张士诚和几个胆大的同乡一起做起了贩卖私盐的营生。他们在给官府运盐的同时,随身夹带一部分食盐,卖给当地的富户。从周代开始,食盐的生产和经营就一直由官府垄断经营,《周礼·天官》中有记载:“盐人掌盐之政令,供百事之盐”。由于食盐专卖事关*,历朝历代的统治者对民间私自贩卖食盐的行为都进行严厉打击,到了元朝,相关的法律更为全面。据《元史 刑法志三 食货》记载,元朝对待私盐贩子的惩罚措施是“杖七十,徒二年,财产一半没官,于没物内一半付告人充赏”。白驹场的富户们常常以举报官府相要挟,不仅不给张士诚盐钱,而且对他非打即骂。由于身份低微,而且贩私盐是违法行为,张士诚等人只得忍气吞声。 为了稽查私盐贩子,元朝廷在各处盐场都设置了盐警。白驹场当地有一个盐警名叫邱义,负责监督盐民出工、缉拿私盐贩子。这个邱义不但常常克扣白驹场盐民的劳动所得,而且盐民们每月还要向他上贡,一有疏漏,就对盐民非打即骂。张士诚和盐民们慑于他的淫威,只能暗气暗憋。 元朝末年,各地反抗元朝*的武装起义如雨后春笋。至正八年,农民起义领袖方国珍在台州发动起义;至正十一年,刘福通在颖州率红巾军起义;濠州的郭子兴、孙德崖随后响应。各地农民义军反对元朝统治的斗争节节胜利,这使得张士诚备受鼓舞。 元顺帝至正十三年(1353)正月,张士诚秘密联络了十七名胆大的盐民,积极筹备武装*。事关重大,为了防止秘密泄露,张士诚他们把起义的地点选在了白驹场附近的草堰场。一天夜里,十八名热血盐民在草堰场的北极殿中歃血为盟,抄起挑盐用的扁担,在寒风中悄悄摸进盐警邱义的家中,把这个平日里为害乡邻的恶霸乱棍打死。 随后,十八个人又冲进当地富户家中,打开仓库,把粮食和钱财分发给当地的老百姓,接着一把火把房屋烧了个干净。张士诚等人的举动极大地鼓舞了草堰场附近的盐民,他们纷纷响应张士诚的的号召,投身到反元的起义大军中。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张士诚领导的盐民起义军就达到了上万人的规模,成为元末反元起义军中的主力军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