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言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3-13 16:59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1 10:04
几年前在书店看到一本口才书,其封面上印着这么一句话“一言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立马引起了我的好奇心。翻书一看,原来典故是这样来的:
1、战国时代东周重臣颜率凭一己之辩,在诸侯列强中保全了九鼎。
2、战国时期秦兵围困邯郸,赵国派遣平原君到楚国请求救兵,平原君麾下名士毛遂凭借口才,折服楚国十九名谋士和楚王,从而签订“合纵”盟约的故事。
在祖国历史长河中以口才出众而建功立业的名人灿若星辰:
1、战国时期的秦国十二岁少年甘罗妙论滔滔,才智过人。在自荐为秦王出使赵国,舌战赵国群臣之后,赵王不得不答允割五城赠予秦国以谋修好。甘罗立下大功,获秦王封为宰相,从此扬眉吐气。
2、苏秦是战国时期纵横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他游说关东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合纵抗秦。佩戴六国相印,显赫一时。
3、诸葛亮舌战群儒,终获结盟。东汉末年,刘表去世,刘琮投降曹操,形势对刘备与孙权极为不利。刘备派诸葛亮随鲁肃一起前往东吴去说服孙权联合抗曹。诸葛亮在孙权的殿前先后把张昭,虞翻、步骘、陆绩的投降主义驳得体无完肤,孙权终于同意联刘抗曹。
再后来,我读到《孙子兵法·谋攻篇》:“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令我明白在战争中,常胜将军并不是最好的,如果能不战就让敌人屈服,这才是最好的。何况不以人民群众的生命为代价,换得和平安宁,真是功德无量呀!那些凭一己之力改变国家命运的人物让我是无比的敬仰!
在现在这个竞争激烈的时代,我们如果没有优秀的口头表达能力,如何在面试中脱颖而出?如何在销售中,让客户签单?如何让领导层接受你的方案?......没有好口才,真犹如黑夜里向你心爱的姑娘大送秋波,却期待青睐......
名人们的无敌辩才,都是来自日常的刻意练习。而以前的我在公众发言时,常常胆怯,声调颤抖,就是缺少锻炼的缘故。其实我心里真的有很多好的东西可以分享,毕竟多年的阅读输入已经有厚厚的累积,却一直没法从容自若的薄发。对我而言,与其事后的捶胸顿足,狂拍大腿,不如抓住每一次机会奋勇发言。所以,在上期《高能量姿势》读书分享会上,主持人在问谁还想上来分享?我犹豫一下,就举起了手。发言时,已经没以前那么紧张了....因为读书会的发言,我不是第一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