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年级历史 房谋杜断 指的是什么?结合唐太宗的用人之策,谈一谈为什么在其统治期间会出现 贞观之治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3-15 03:33
我来回答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5 05:15
【解释】:指唐太宗时,名相房玄龄多谋,杜如晦善断。两人同心济谋,传为美谈。
【出自】:《旧唐书·房玄龄杜如晦传论》:“世传太宗尝与文昭图事,则曰:‘非如晦莫能筹之。’及如晦至焉,竟从龄之策也。盖房知杜之能断大事,杜知房之善建嘉谋。”
贞观之治的出现源于以下几点
爱民如子
太宗从波澜壮阔的农民战争中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吸取隋朝灭亡的原因,非常重视老百姓的生活。他强调以民为本,常说:“民,水也;君,舟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太宗即位之初,下令轻徭薄赋,让老百姓休养生息。唐太宗爱惜民力,从不轻易征发徭役。他患有气疾,不适合居住在潮湿的旧宫殿,但他一直在隋朝的旧宫殿里住了很久。他还下令合并州县,革除“民少吏多”的弊利,有利于减轻人民负担。
对人才求贤若渴
太宗在位20多年,进谏的*不下35人,其中大臣魏征一人所谏前后200余事,数十万言,皆切中时弊,对改进朝政很有帮助。 太宗十分注重人才的选拔,严格遵循德才兼备的原则。太宗认为只有选用大批具有真才实学的人,才能达到天下大治,因此他求贤若渴,曾先后5次颁布求贤诏令,并增加科举考试的科目,扩大应试的范围和人数,以便使更多的人才显露出来。?由于唐太宗重视人才,贞观年间涌现出了大量的优秀人才,可谓是“人才济济,文武兼备”。正是这些栋梁之才,用他们的聪明才智,为“贞观之治”的形成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法治天下
唐太宗十分注重法治,他曾说:“国家法律不是帝王一家之法,是天下都要共同遵守的法律,因此一切都要以法为准。”作为一位万人之上的君主能够说出这样一番话来,唐太宗不愧是一位开明的皇帝。?法律制定出来后,唐太宗以身作则,带头守法,维*律的划一和稳定。在贞观时期,真正地做到了王子犯法与民同罪。执法时铁面无私,但量刑时太宗又反复思考,慎之又慎。他说:“人死了不能再活,执法务必宽大简约。”由于太宗的苦心经营,贞观年间法制情况很好,犯法的人少了,被判死刑的更少。据载贞观三年,全国判死刑的才29人,几乎达到了封建社会法制的最高标准——“刑措”即可以不用刑罚。 以民为本的思想,广开言路,虚怀纳谏的胸襟;重用人才,唯才是任的准则;铁面无私,依法办事的气度构成了贞观之治的基本特色,成为封建治世最好的榜样,使唐朝在当时与西方国家相比,无论在*、经济,还是文化上都走在世界的最前列。
总结
治国思想
1.唐太宗从波澜壮阔的农民战争中认识到群众力量的伟大,吸取隋亡的教训,明白统治者不可过分压榨农民。
2.*要轻徭薄赋,发展生产。
3.皇帝要勤于政事,善听正确意见。
4. 大臣要廉洁奉公,统治才能巩固。
治国措施
1.唐太宗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
2同时注意“戒奢从简”,节制自己的享受*。.
3.下令合并州县,革除“民少吏多”的弊政,有利于减轻人民负担。
4.注意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任命善于谋略的房玄龄和善断大事的杜如晦做宰相,人称“房谋杜断”。
参考自百度知道:zhidao.baidu.com/link?url=vdofgDX1fVVkCq9rLgubM3ovvI4bL_MFPoCkPp1_9nBsEurGKtP7_q8QafOJigu4uutp_6FPzV77kxoymTh86q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5 05:15
房玄龄善于谋划筹措,杜如晦善于决断,二人与唐太宗时期携手为臣,珠联璧合能谋善断,合称“房谋杜断“。
知人善用,将最合适的人放到最合适的位置,相互辅助,才能发挥不同的人才最大的作用。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5 05:15
房玄龄,杜如晦。唐太宗知人善任,重用人才,求贤若渴明白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5 05:16
因为唐太宗重用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