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治皇帝祭孔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3-17 17:16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4 13:14
顺治帝遵照太后的意见,加强了思想文化阵地的占领和统治。顺治九年(公元1652年)八月二十七日孔子诞辰那天,秋高气爽,阳光灿烂,祭孔大典在北京国子监隆重举行。祭前派人将孔子第六十五世孙孔允植,接到北京参加祭典仪式,清军人关后已封孔允植为衍圣公。祭祀仪式完全按明制进行。顺治帝首先用香汤淋浴,换上祭孔衣服,然后带领文武大臣毕恭毕敬驾临国子监,走在最前面的16名太监抬着精制的祭品。
顺治帝在中午时分,到达国子监。祭祀大典在悠扬的乐曲声中开始。顺治帝面向国子监广场,躬迎孔夫子圣灵前来享受祭品,然后转过身来,恭恭敬敬地向孔夫子的神位献上一幅杏*的绢,披盖在神位上,再恭恭敬敬向孔夫子神位敬酒三次,行礼三次,祭酒高喊“礼成”,这祭孔大典就*结束了。
典礼结束后,顺治帝接见了衍圣公孔允植及孔、孟、颜、曾四姓子孙及五经博士,勉励并赏赐一番,同时诏告天下:“圣人之道,如日中天,上之赖以*,下之资以事君,学官诸生共勉之。”
顺治帝祭孔的消息不胫而走,众多儒生对此佩服得五体投地,盛赞顺治帝是真龙天子。儒生头脑中“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的意识,使他们感到既有为天子效劳之时,何不一显身手呢!于是,一些有识之才不再隐居,也出来展示才华了。
祭孔后,顺治帝又开始认真学习汉族文化,从历史文献、著名经典,到稗官小说传奇、野史无所不读,从中吸取不少治国安邦的道理。有一次顺治读《资治通鉴》,当读到唐太宗政绩时,当即产生一个新观念,便派人召集大臣前来议事。顺治帝向诸臣提出:“汉高祖、汉文帝、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明太祖等前朝众多皇帝之中,卿等认为哪一位最英明,最值得尊敬?”大学士吏部尚书陈名夏(原明朝官吏)一眼瞧见顺治帝手拿的是一本《资治通鉴》唐记,马上回答:“臣以为唐太宗在位期间号称贞观之治,他应比其他几位皇帝略高一筹。”诸大臣听后,一致点头称是。但顺治帝却说:“陈爱卿之见未必正确,朕以为明太祖制定的法令无不合情合理,值得后世永远效法,像明太祖这样的英明之主,历代皇帝都是很难与之伦比的。”这一席话使众大臣十分佩服,尤其是明朝遗臣更是佩服得五体投地,觉得这位从关外来的皇帝继承大明江山是合情合理的,堪称当之无愧的英明之主。
顺治帝还继承明朝的科举制度,开科取士仍每三年一科,均在秋季举行,汉、满、蒙等各族文人一律平等入考,皇帝择优而取。清朝实行科举制度给汉族文人开辟了做官人仕、报效朝廷之路,这样做不仅笼络了广大汉族文人,同时电为清廷和地方选拔了一些治国安邦的人才。
顺治皇帝祭孔
顺治帝首先用香汤淋浴,换上祭孔衣服,然后带领文武大臣毕恭毕敬驾临国子监,走在最前面的16名太监抬着精制的祭品。顺治帝在中午时分,到达国子监。祭祀大典在悠扬的乐曲声中开始。顺治帝面向国子监广场,躬迎孔夫子圣灵前来享受祭品,然后转过身来,恭恭敬敬地向孔夫子的神位献上一幅杏黄色的绢,披盖在...
清朝皇帝是否拜孔子
自汉代以后,祭孔活动延续不断。规模也逐步提升,明清时期达到顶峰,被称为“国之大典”。满清入主中原,顺治帝定都北京,他在京师国子监立文庙,内有大成殿,专门举行一年一度的祭孔大典,并尊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先师”。祀礼规格又进化为上祀、奠帛、祝文、三献、行三拜九叩大礼。
祭孔有什么礼仪?
顺治皇帝定都北京之后,在京师国子监立文庙,内有大成殿,专门举行一年一度的祭孔大典,并尊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先师”。 1906年,清光绪帝将祭孔大典升格为大祀,与祭天、祭地、祭先祖并重。祭孔用大祀礼,文庙按九楹三阶五陛制建造,乐用《八佾》,增《武舞》。祀日皇帝亲行释奠,并且行三跪九叩跪拜礼。 疾控活动作...
世界上一共有2000多座孔庙,那么第一座孔庙是何人何时修建的??
清顺治十四年(1657年),顺治皇帝尊孔子为至圣先师,到了康熙皇帝时,他亲自到曲阜孔庙行叩拜大礼,到了雍正时期,破格准许只能是帝王宫殿建筑才能使用的黄色琉璃瓦用在各地的孔庙建筑之上,孔庙走上神坛。
康熙为什么亲自去祭祀孔子﹖
康熙的这一举动是带有政治意味的。满清入关定都北京之后,顺治朝的统治较为短暂,民心并未归附。尤其是在文人知识分子阶级,对华夷之辨是十分看重的。有一些知识分子认为满清的统治并不合乎正统。所以,康熙祭孔的行为就是对这些文人的一种变相的安抚,表示他对儒家思想是十分尊崇的。对康熙来说,这一...
请问北京孔庙怎么样?
清顺治、雍正、乾隆年间重修,除将崇圣词换成绿琉璃瓦外,各殿全部换成黄琉璃瓦。光绪三十年(1904年)升孔子为大祀,将正殿(大成殿)扩建。 一、北京孔庙景区主要布局 正门名先师门,虽历经重修,但其斗_形式,仍保存无代风格。 门内院落三进,中轴线上的建筑,依次为人成门、大成殿、崇圣门及崇圣祠...
孔子为什么被历代帝王推崇
清代顺治时,诏封孔子为“大成至圣先师”;康熙亲书“万世师表”,悬于文庙大成殿;雍正诏定文庙春秋二祀由皇帝亲祭,到咸丰时,祭孔“升为大祀”,行三跪九叩之礼。纵观以上给孔子层层叠加的封号、头衔,可以明白地看出,它们都是出自钦封御谥,一般无权的读书人只有跟着崇仰的份,至于平民百姓就更没有什么关系。帝王...
孔庙基本介绍
皇帝朱右樘急忙下令重修,历时5年,耗银15.2万两。到了清朝,孔庙又修建了14次。最大的一次是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当时孔庙又毁于雷火世宗胤真除亲到太庙祭孔外,又发帑金令大臣等督工监修,凡殿庑制度规模,以至祭器仪物,皆令绘图呈览,亲为指授。为加快工程进度,还调集了12个府、州、县令督修,共用了6年时间...
释奠礼历代祭孔释奠乐舞歌辞
等主题曲目,彰显对孔子的敬仰和礼仪的庄重。清代释奠乐章,顺治年间首次定章,乾隆年间则有两次修订,强调圣师明德,礼仪严谨。民国初年,重新编订的释奠乐章沿袭了对孔子的尊崇,但歌词和乐章名有所变化,如京师文庙的“昭和之章”至“德和之章”,曲阜乐章同样体现了对孔子的崇敬和祭祀的庄重。
丁祭丁祭过程
祭典开始于午夜之后,烛光摇曳,参祭人员分工明确,各司其职,他们在皇帝(主祭官)、陪祀官、分献官和司礼人员等组成的团队中有序进行。仪式以钟鼓齐鸣揭开序幕,参祭队伍步入孔庙大成殿前,行祭孔之礼,这一过程分为迎神、初献、亚献、终献、撤撰和送神六个步骤,象征着迎接、祭祀和送别孔子神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