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15:14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2 02:29
和平是人类古老而永恒的价值期望,因而很早就赋予了它某种道德规定性。在传统的伦理视野中,和平的主要要求就是中止战乱,使人们能够拥有一片安宁和谐的生存空间。在生态伦理学中,之所以把维护和平也作为一种道德规定提出来,是因为实现和平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重要保障条件。
自古以来,和平的最大敌人就是战争。战争造成家破人亡,无数生灵遭受灭顶之灾。但是战争的起因与后果又常常与环境因素联系在一起,一方面在战争过程中,自然环境的破坏在所难免,无数山林毁于战火,无数粮田被荒废,而且战争所造成的消耗和浪费是人类任何生产和生活方式都难以企及的,所以有学者指出,西方社会所盛行的一次性消费方式应该是从战争中借来的灵感;另一方面则是,对资源的掠夺自古以来就是诱发战争的重要因素,而在现代社会中这一问题将更加突出。
德国历史学家弗里茨·费希尔就指出,德国发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一个非常明显的动机就是掠夺原料,主要意图就是占有法国和德国交界地域的属于法国的洛林富铁矿,以及乌克兰的铁矿、煤矿、锰矿和比利时、土耳其、非洲殖民地的资源。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也与资源的掠夺密切相关,因为资源利用上的紧张以及资本主义国家在自然资源占有上的不均衡是德、意、日铤而走险的重要原因。
20世纪上半叶经历的两次世界大战,时间长达十几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有33个国家共15亿人被卷入战争,占当时世界总人口的3/4;共有1300万军人阵亡,相当于过去1000年间欧洲所有战争中阵亡人数的总和,而且由于战争所引起的饥饿和灾难又夺去了2000多万人的生命;战争耗费折合共计3321亿美元,人力物力消耗之巨由此可见一斑。第二次世界大战无论是参战国家数、卷入战争的人口总数,还是死亡人数、物资消耗数都大大超过第一次世界大战:参战国家达到61国,世界4/5的人口被卷入战争,战争中死亡人数达5000万,所蒙受的财产损失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13倍。
进入20世纪50年代以后,随着环境污染以及能源枯竭的进一步加重,自然资源的重要性对任何一个民族和国家来说都非往日可比,因而自然因素往往是诱发战争和冲突的导火线,这一点在现代社会中已经愈益明显。如1954~1964年,法国在阿尔及利亚发动战争就是为了夺取那里的石油资源;1967年所爆发的第3次阿以战争与共同管理约旦河流域的水资源和土地资源密切相关;1970年的西撒哈拉战争,则是由于摩洛哥多年需要这里的磷酸盐矿;1960~1964年的刚果内战,主要是为了争取加丹省的各种贵重金属矿藏;1982~1985年,以色列入侵黎巴嫩也与以色列企图夺取水资源有密切关系;美国在1991年和2003年对伊拉克发起的战争显然也有资源争夺的考虑。这一切都充分说明,在现代社会中,战争的实质更凸现为一个国家和地区为了争夺某些自然资源所采取的一种剧烈手段。
由上所述不难理解,只有实现世界的和平才能够保障人类公平、和谐地享有或管理地球的自然资源,也才能够使得在当今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面前共同地承担责任,共同地履行义务,而杜绝隔岸观火、趁火打劫的不道德行为。
所幸的是,尽管这个世界上曾经无数次地燃起战火,但是要求和平的声浪能够从历史的深处穿透时空的界限,响彻古今,响彻全球。奥运会的发端就是为了制止战争,赢得和平。因为古希腊规定,奥运会期间停止一切战争,不允许任何武装进入奥林匹克圣地。进入近代社会以后,和平的旗帜被举得更高。1815年,美国*卫·道奇在纽约创办了世界上第一个和平协会;1830年,欧洲和平协会在日内瓦宣布成立;1843年,国际和平运动大会在伦敦召开了第一次代表大会。虽然进入20世纪以后,战争的魔爪曾两次将人类拖入苦海,但是人们要求和平的愿望也因此而更加强烈。
在禁止核武器、*常规武器、争取裁军的问题上,世界各国人民达成了广泛的共识,使世界和平的力量超过了战争的因素。今天人们更加坚信,只有消除战争才能够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所以在生态伦理学中,维护和平的道德价值就主要体现为维护人际和谐的正义性和维护生态稳定的正义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