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2-24 18:57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6 18:43
十二指肠钩虫 大小(mm) ♀:10~13×0.6
♂:8~11×0.4~0,5 体形 前端与后端均向背面弯曲,体呈“C”形 口囊 腹侧前缘有两对钩齿 交合伞 撑开时略呈圆形 背辐肋 远端分两支,每支两分三小支 交合刺 两刺呈长鬃状,末端分开 * 位于体中部略后 尾刺 有 1)头腺:1对,主要分泌抗凝素及乙酰胆碱酯酶。抗凝素是一种耐热的非酶性多肽,具有抗凝血酶原作用,阻止宿主肠壁伤口的血液凝固,有利于钩虫的吸血。
2)咽腺:3个,其主要分泌物为乙酰胆碱酯酶、蛋白酶及胶原酶。乙酰胆碱酯酶可破坏乙酰胆碱,而影响神经介质的传递作用,降低宿主肠壁的蠕动,有利于虫体的附着。
3)排泄腺:1对,分泌物主要为蛋白酶,能抑制宿主血液的凝固。 成虫寄生于人体小肠上段,虫卵随粪便排出体外后,在温暖(25~30℃)、潮湿(相对湿度为60%~80%)、荫蔽、含氧充足的疏松土壤中,卵内细胞不断*,24小时内第一期杆状蚴即可破壳孵出。此期幼虫以细菌及有机物为食,生长很快,在48小时内进行第一次蜕皮,发育为第二期杆状蚴。此后,虫体继续增长,并可将摄取的食物贮存于肠细胞内。经5~6天后,虫体口腔封闭,停止摄食,咽管变长,进行第二次蜕皮后发育为丝状蚴,即感染期蚴。绝大多数的感染期蚴生存于1~2cm深的表层土壤内,并常呈聚集性活动,在污染较重的一小块土中,有时常可检获数千条幼虫。此期幼虫还可借助覆盖体表水膜的表面张力,沿植物茎或草枝向上爬行,最高可达20cm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