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2-24 19:02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23 19:24
纯手打的,求加分啊!
于仲文,字次武,是建平公于义的哥哥的儿子。他的父亲于实,是北周的大左辅、燕国公。于仲文年少时非常聪明机灵,很小就开始上学,沉溺于读书而不知疲倦。他的父亲感到很奇异,说道:“这个孩子肯定能振兴我们家族。”于仲文九岁时,曾经在云阳宫拜见周太祖,太祖问他:“听说你爱读书,书中都讲些什么事?”于仲文答道:“帮助父亲,侍奉君主,只是些忠孝之事罢了。”
太祖非常赞叹。于仲文后来跟随博士李祥学习《周易》、《三礼》,大概知晓书中的要义。等长大后,他风流倜傥而有大志向,气度超群,被当时的人称为名公子。之后他开始做赵王的属下,不久升任为安固太守。有一次任、杜两家人都丢了牛,后来找到一头,两家都说是自己的牛,州郡久久无法裁决。益州长史韩伯俊说:“安固太守于仲文从小就很聪明,可以让他来裁决这个案子。”于仲文说:“这事很容易解决。”于是让两家人各自赶来牛群,然后放出找到的那头牛,牛跑进了任家的牛群中。他又暗中让人稍微弄伤那头牛,任家人惋惜嗟叹不已,杜家人却泰然自若。于仲文便责难了杜家的人,杜家人认罪离去。始州刺史屈突尚和宇文护是同一党派的,先前犯了法入狱,却没人敢治他的罪。于仲文到郡里后彻底查办此事,终于让他获罪坐牢。蜀中的人因此说道:“于公裁断英明举世无双,且不惧权势。”不久,于仲文被任命为卿正下大夫,封为延寿郡公,封邑三千五百户。他多次随军队出征,累积战功被升为仪同三司,宣帝时出任东郡太守。
宋太宗学书
译文:宋太宗当政的时候有一个叫王著的人学王羲之的书法,十分有心得,在翰林苑当侍书。皇帝处理政事之余,还注重练书法,好几次派内侍拿自己写的书法给王著看,王著次次都说(写得)不好,于是太宗就努力的临摹学习,后来(太宗)又拿书法来询问王著(的意见),王著还是像先前一样说(书法写得不好)。有人问他的意图,王著说:“虽然写得好,但是如果那么快就说好,恐怕圣上就不再(对书法)用心。那之后,皇帝的书法精妙绝伦,超越前古,世人都认为这是王著勉励他的得益。
注释:
1.太宗朝:指宋太宗赵光义执政时期
2.听政:处理政务
3.内侍:此指太监
4.规:勉励
5.益:得益
6.者:……的人
7.法:方法,窍门
8余:余暇时间
9.留心:注意,注重
10.数:几次
11.书:书法
12.示:给……看
13.善:好
14.刻意:用尽心思
15.临:临摹
16.意:意图
17.固:本来
18.遽:立刻,马上
一钱莫救
译文:
有一个人极为吝啬,在外出的路上,遇上河水突然上涨,吝啬得不肯出摆渡钱,就冒着生命危险涉水过河。人到河中,水势汹猛,把他冲倒了,(在水中)漂流半里路左右。他的儿子在岸上,寻找船只去救助。船夫出价,要一钱才肯前去救助,儿子只同意出价半钱,为了争执救助的价钱相持了好长时间,而且一直没有说妥。落水之人在垂死的紧要关头还回头对着他的儿子大声呼喊着:“我的儿子呀!我的儿子呀!如果他出价半钱就来救我,若要一钱就不要来救我了啊!
注解:①鄙啬:过分吝啬
②断价:讨价还价
道理:笑话中这位父亲是一位极其吝啬的人,宁可不要自己的性命,也要金钱,这种行为令人发指。而儿子也没有头脑,也十分吝啬,怎么能因为五分钱而不救他的父亲呢!
二技致富
译文:有个以钉铰手艺为生的人,路上遇见皇帝驾临在郊外。皇帝所戴天平冠坏了,就下命令叫他去修补。修完后,赏给他一笔可观的酬金。
回到山里,遇见一只老虎趴在地上 *** ,见了他,把脚爪举起来给他看,原来脚爪上有根大竹刺。他就为老虎拔掉了那根刺,老虎衔来一只鹿作为酬报。
到了家里,他对妻子说:“我有两种绝技,可以立即致富!”
于是在门上书写两行大字:“专修补平天冠,兼拔虎刺。”
说明:这里讽刺了那种鼠目寸光、利令智昏的人。它告诫人们,不要把偶然出现的个别现象,当作必然的普遍的规律。
参考资料:搜狗百科
纯手打的,求加分啊!于仲文,字次武,是建平公于义的哥哥的儿子。
他的父亲于实,是北周的大左辅、燕国公。于仲文年少时非常聪明机灵,很小就开始上学,沉溺于读书而不知疲倦。
他的父亲感到很奇异,说道:“这个孩子肯定能振兴我们家族。”于仲文九岁时,曾经在云阳宫拜见周太祖,太祖问他:“听说你爱读书,书中都讲些什么事?”于仲文答道:“帮助父亲,侍奉君主,只是些忠孝之事罢了。”
太祖非常赞叹。于仲文后来跟随博士李祥学习《周易》、《三礼》,大概知晓书中的要义。
等长大后,他风流倜傥而有大志向,气度超群,被当时的人称为名公子。之后他开始做赵王的属下,不久升任为安固太守。
有一次任、杜两家人都丢了牛,后来找到一头,两家都说是自己的牛,州郡久久无法裁决。益州长史韩伯俊说:“安固太守于仲文从小就很聪明,可以让他来裁决这个案子。”
于仲文说:“这事很容易解决。”于是让两家人各自赶来牛群,然后放出找到的那头牛,牛跑进了任家的牛群中。
他又暗中让人稍微弄伤那头牛,任家人惋惜嗟叹不已,杜家人却泰然自若。于仲文便责难了杜家的人,杜家人认罪离去。
始州刺史屈突尚和宇文护是同一党派的,先前犯了法入狱,却没人敢治他的罪。于仲文到郡里后彻底查办此事,终于让他获罪坐牢。
蜀中的人因此说道:“于公裁断英明举世无双,且不惧权势。”不久,于仲文被任命为卿正下大夫,封为延寿郡公,封邑三千五百户。
他多次随军队出征,累积战功被升为仪同三司,宣帝时出任东郡太守。
出自《新唐书•列传 第一百一十六》
大意是:常达,是陕州陕县人,在隋朝做官任鹰击郎将。曾经跟随高祖(李渊)征战,与宋老生一起在霍邑作战,战败后自己隐藏起来,高祖以为他战死了,过了很久他却回来了。高祖十分高兴,任命他作统军,拜授陇州刺史。
当时薛举势力很强盛,常达击败薛举的儿子薛仁杲,斩首一千级。薛举派仵士政诈降,常达没有怀疑,优待仵士政一行。仵士政伺机劫持了常达,连同他的部下二千人一起带走了。薛举指着他自己的妻子对常达说:认识皇后吗?“常达回答说:”那个脖子上长瘤的老太婆,有什么可称道的呢?“薛举的奴仆张贵又说:”还认识我吗?“常达瞪着眼睛说:”你就是个奴才而已。“张贵气氛,举起笏板击打常达的脸,常达没有被吓住,也拔刀追赶他,赵弘安保护他,才免于一死。薛仁杲被平定后,高祖召见他,慰劳他说:”你的忠节,只有在古人中才能找到。接着抓来仵士政并杀了他,赏给常达三百段布帛。
《祁黄羊荐贤》
晋平公问于祁黄羊曰:“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祁黄羊曰:“解狐可。”平公曰:“解狐非子之仇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平公曰:“善。”遂用之,国人称善焉。
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曰:“国无尉,其谁可而为之?”对曰:“午可。”平公曰:“午非子之子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平公曰:“善。”又遂用之,国人称善焉。
孔子闻之曰:“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祁黄羊可谓公矣。”
译文
晋平公问祁黄羊说:“南阳这个地方缺个长官,谁适合担任?”祁黄羊答道:“解狐适合(补这个缺)。”平公说:“解狐不是你的仇人吗?”(祁黄羊)回答说:“您问(谁)适合,不是问我的仇人是(谁)。”平公(称赞)说:“好!”就任用了解狐。都城的人(都)称赞(任命解狐)好。过了一些时候,平公又问祁黄羊说:“国家少个掌管军事的官,谁担任合适?”(祁黄羊)答道:“祁午合适。”平公说:“祁午不是你的儿子吗?”(祁黄羊)回答说:“您问(谁)适合,不是问我的儿子是(谁)。”平公(又称赞)说:“好!”,就又任用了祁午。都城的人(又一致)称赞(任命祁午)好。孔子听到了这件事,说:“祁黄羊的话,真好啊!(他)荐举外人,不(感情用事)排除自己的仇人,荐举自家的人,不(怕嫌疑)避开自己的儿子,祁黄羊可以称得上是大公无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