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佳句无佳章的意思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2-23 05:34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5-09 23:27
1. 有佳句无佳章
有佳句无佳章 1. 我选择不妨有佳篇而无佳句是什么意思
《寻隐者不遇》是唐代诗僧贾岛的作品。
此诗首句写寻者问童子,后三句都是童子的答话,诗人采用了寓问于答的手法,把寻访不遇的焦急心情,描绘得淋漓尽致。诗中以白云比隐者的高洁,以苍松喻隐者的风骨,写寻访不遇,愈衬出寻者对隐者的钦慕高仰之情。
全诗遣词通俗清丽,言繁笔简,情深意切,白描无华,是一篇难得的言简意丰之作。中国传统文化中,松、竹、梅为岁寒三友,士大夫们往往以此表明其安贫乐道,不与世俗、清洁孤傲之志。
首句“松下问童子”,从表层上说交待了作者寻访隐者未得,于是向隐者的徒弟问寻的这一连串的过程;而深层上则暗示隐者傍松结茅,以松为友,渲染出隐者高逸的生活情致。下面三句都是童子的回答,包含着诗人的层层追问,意思层层递进,言约意赅,令人回味无穷。
[1]第一“言师采去”,从全诗的结构看,从环境氛围的渲染,进入到行动的白描,从抽象进入到具体。我国古代有追求长生不老的思想,秦皇汉武,就是一种典型,乃至秦汉方士盛行,欺诈成风。
与此不同,高蹈世外的隐者注重的是自身*。在隐逸生活中,悟道、养生与服(保健养生之)构成主要的内容。
魏晋以还尤其如此。因之,对隐者说来,采是一项有重要的活动,其效用或还不仅在于服能养生,更在于为采而攀峰登岭,就是极好的体育锻炼。
于是,对于真正的隐者,善悟道,擅养生,能采也就是三位一体的事了。道行高深就表现在鹤发童颜,往来如天马行空。
童子言师采去,正是把隐者这一典型特征揭示出来,同时添了诗人伤其不遇的惆怅。第二答,是针对诗人何处采的问话而来。
这一答很明确肯定,似乎给了诗人若干追寻的期待,不过紧接着第三答一转,好像是猜到了诗人的这种期待,最后给了一个没有结果的回“云深不知处。”这时,山峦之高峻,云霞之深杳,隐者之神逸,蓦然跃进读者的想象中。
围绕这几句答话,实际有两种表现结构在交织演进。一是隐者的行为表现结构,它由虚而实(不在此地而在此山),由实而虚(云深不知处),虚虚实实,宛若云中游龙,若隐若现,给人一种扑朔迷离,恍惚迷离之感,充分呈现了隐者的风神。
一是诗人自己的感情表现结构,它由惆怅而期冀(不遇到知在此山中),由期冀转而更深一层的惆怅,流露出终不可及的慨喟。诗人本来是僧,后还俗,但仕途并不得意,因此始终倾羡高洁超俗的世外生活。
“但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实际不独是诗人对隐者的描绘,也正是诗人自己所追求向往的人生境界。世谓贾岛的诗过分陷于字句的“推敲”,只是在用字方面下功夫,往往有佳句而无佳篇;此诗却刚好相反,在谋篇构思方面煞费苦心,无佳句而有佳篇。
2. 最近新出的电影《魔法老师》,想查找观后感
如何将不凡变成平庸
文/梦里诗书
心想事成绝对是每个人都会寄望的夙愿,而《魔法老师》正是将此变成现实,伊始营造了令人笑逐颜开的不凡之处,但随着剧情的推进,电影并没有去发散何般天马行空或是营造感人的泪点,牵强赴会的笑点堆积只是让其变成了一场平庸的闹剧。
这是一部在开场奉献了足够惊喜的电影,外星人想要毁灭地球,而他们在毁灭地球前,挑选一个人类赋予他心想事成的超能力,如若这个人不做好事,那么地球也将面临毁灭,而西蒙·佩吉饰演的单身不得志的中学老师尼尔被选中,以此为引的展开,确在伊始以普通人突获超能力奉献了很多啼笑皆非的笑点,如若电影能围绕这一点去营造充沛的内在,那么其实《魔法老师》会是部出色的科幻喜剧。
尤为可惜于假设终归只能是假设,《魔法老师》在剧情的展开上并没有做到例如《土拨鼠日》《银河系漫游指南》这些同类型经典电影般的脑洞大开,故事始终只是被拘泥于家庭喜剧的一隅,这使其几乎抛弃了一部科幻电影应有的逻辑性,松散的节奏,东拉西扯的剧情,仿若只是为了使其足以能填充满一部电影应有的时长,不知该怎样将这一故事怎样编下去的蹩脚,使开篇时的那种妙趣横生已荡然无存。
西蒙·佩吉的主演亦无法挽救这部电影的平庸,虽然在这部电影中仍旧能看到西蒙还是以他那一贯的冷幽默想逗人一乐,但电影自身的泛善可陈使这种喜剧效果对比他在《热血警探》中的表现可谓是天壤之别,这在于前者是一个饱含隐喻内在的故事,而这部电影则更像一场低幼的寓言童话,虽然有着责任与能力的命题,却没能很好的结合于剧情,些许的欢愉之外有的仅是苍白空洞。
《魔法老师》有着一个本可脑洞大开的奇想,却最终只是走向了烂俗的套路,无法被玩转的英式幽默。有佳句无佳章的尴尬,终将不凡变成了平庸。
3. 孔子的影片评价
发哥的表演不是不好,应该说以一个香港演员演孔子,未引发频繁笑场已很不易。但是孔子的人物魅力究竟在哪,这是电影整体未能解决好的问题,演技再好也无计可施。国产片追求史诗化、有内涵,这是好的。不过史诗是要花钱的,不是孔子说了几句流传千年的话就“史诗”了,《孔子》的战争场面一律近景特写加特效,一看就很糊弄,倒不如把钱花在重现当时人生活的场景这方面。国产电影之长路漫漫,不可掉以轻心,《阿凡达》已经来了,好莱坞能拍出我们拍不出的画面,本土电影能提供给观众什么好莱坞拍不出的东西呢?(《南方都市报》评)
《孔子》的失败,不是编剧导演的失败:不管谁拍圣人,都只能拍成这样,十全十美,就意味着毫无趣味,所以,讨论这部电影的创作没有什么意义:这部电影根本就不该拍。《孔子》的悲剧告诉我们:靠官方宣传和行政命令,是无法让老百姓喜欢上一部电影的。(《信息时报》评)
说到电影本身,虽然《孔子》在单个画面上非常夸张和奢华,但实际上这还是一部缺乏视觉感的电影,以至于这部电影整体感觉比较沉闷。说白了,就是看起来不像是一部电影。而这一点我觉得是因为镜头语言和故事结构都有问题,有佳句无佳章,虽然单独的场景都很好看,但凑到一起以后,电影的故事结构角度就只能用“散乱”来形容。(《新京报》评)
对于华语电影来说,《孔子》的意义其实不逊于《七武士》于日本,《太极旗飘扬》于韩国,甚至是《指环王》于好莱坞,从某种程度来说,《孔子》为华语影坛真正开启了人物传记和战争史诗的大门。和众多古装大片不同,《孔子》的整体美术风格是给人做“新”而不是做“旧”的感觉。蓝绿两种主色调,将这种清新自然的格调发挥到了极致。而影片美术部门在道具处理方面的精细程度也到了让人叹为观止的程度。(腾讯娱乐评)
电影《孔子》的事件相对独立,人物面貌相对概念化,节奏相对拖沓,视听语言相对混乱。不过作为导演,胡玫显然比她的那些步入更年期的男同学们来得清醒。这部宏大叙事的电影,至少完整地表达了中心思想,还拥有许多教育意义。影片前半部分充满着“戏剧性”,从文到武,孔子被塑造成面面俱到的英雄,这样包含艺术夸张的设计倒是不难接受。但是在影片后半部分,故事情节平缓,人物光彩尽失,观众提不起精神。(《京华时报》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