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2-23 01:56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2 11:08
自相矛盾、磨盾之暇、矛盾相向、矛盾重重、鬻矛誉盾
一、自相矛盾 [ zì xiāng máo dùn ]
【解释】:矛:进攻敌人的刺击武器;盾:保护自己的盾牌。比喻自己说话做事前后抵触。
【出自】:秦 韩非《韩非子·难一》:“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莫之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勿能应也。”
【译文】:楚国有个卖矛和盾的人,称赞他说:‘我盾坚固,没有人能穿的。’又称赞他的矛说:‘我的矛的利益,在万物没有 *** 的。’或者说:“用你的矛来刺你的盾,怎么样?'那人不能回答了。”
二、矛盾相向 [ máo dùn xiāng xiàng ]
【解释】:向:对着。形容针锋相对。
【出自】:宋·钱易《南部新书》:“初若矛楯相向,后类江海同归。”
【译文】:当初如果矛盾相对,后一类江海一起回家
三、磨盾之暇 [ mó dùn zhī xiá ]
【解释】:暇:闲暇,余暇。指在战争的余暇。
【出自】:清·江藩《国朝汉学师承记·王兰泉》:“先生从征九年,虽羽书旁午,然磨盾之暇,马上吟咏,穷庐诵读,无一日废也。”
【译文】:先生从征九年,虽然书信繁忙,但磨盾的时间,马上吟诵,穷庐诵读,没有一天停止了
四、鬻矛誉盾 [ yù máo yù dùn ]
【解释】:鬻:卖;誉:赞美。自相矛盾,不能两立。
【出自】: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定势》:是楚人鬻矛誉盾,两难得而俱售也。
【译文】:这个楚国人卖矛盾好评,两个难得而都卖了
五、矛盾之说 [ máo dùn zhī shuō ]
【解释】:中国战国时期韩非提出的一种逻辑学说。韩非虽然提出了矛盾之说,但在他的思想中并没有明确地认识到命题的矛盾关系。他所说的矛盾”和“不相容”,实质上指的是命题的反对关系。因为,“我的矛能刺破任何东西”和“我的盾不能被任何东西刺破”,这两个关系命题不能同真,却可能同假。
【出自】:秦 韩非《韩非子·难一》:“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莫之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勿能应也。”
【译文】:楚国有个卖矛和盾的人,称赞他说:‘我盾坚固,没有人能穿的。’又称赞他的矛说:‘我的矛的利益,在万物没有 *** 的。’或者说:“用你的矛来刺你的盾,怎么样?'那人不能回答了。”
这个“盾”字没有以它为开头的成语。题主问的应该是“顿”吧。
1、顿足捶胸;2、顿开茅塞;3、顿足捩耳;4、顿纲振纪;5、顿口无言。
1、顿足捶胸【 dùn zú chuí xiōng】
【解释】用脚跺地,以拳捶胸。形容极度悲痛或恼怒,到了极点。
【出自】元·无名氏《白兔记》第十四折:“他那里醉朦胧语言都不省,只获得顿足捶胸也,短叹长吁千万声。”
2、顿开茅塞【dùn kāi máo sè】
【解释】顿:立刻;茅塞:喻人思路闭塞或不懂事。比喻思想忽然开窍,立刻明白了某个道理。
【出自】《孟子·尽心下》:“山径之蹊间,介然用之而成路;为间不用,则茅塞之矣。今茅塞子之心矣。”
3、顿足捩耳【dùn zú liè ěr】
【解释】形容束手无策的困态。
【出自】宋·王銍《默记》卷上:“晋公候于阁门,见其甚久。则顿足捩耳云:‘无及矣。’”
4、顿纲振纪【dùn gāng zhèn jì 】
【解释】整顿朝纲,重振法纪。
【出自】《资治通鉴·周显王四十八年》:“夫贤者,其德足以敦化正俗,其才足以顿纲振纪。”胡三省注:“顿,谓整顿。”
5、顿口无言【dùn kǒu wú yán】
【解释】张口结舌,说不出话。
【出自】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一百四回:“王庆被范全说得顿口无言。”
搜索《遁开头的成语》找到的。
遁世无闷、
遁迹匿影、
遁身远迹、
遁天妄行、
遁名匿迹、
遁形远世、
遁迹方外、
遁天之刑、
遁阴匿景、
遁世幽居、
遁世遗荣、
遁世长往、
遁迹藏名、
遁入空门、
遁迹黄冠、
遁迹潜形、
遁世绝俗、
遁世离俗、
遁天倍情、
遁光不耀、
遁名改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