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涂不拾遗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典故及故事?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2-23 22:39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5 00:31
成语: 涂不拾遗 成语简解 编号 : 2525
成语 : 涂不拾遗
注音 : ㄊㄨˊ ㄅㄨˋ ㄕˊ |ˊ
汉语拼音 : tú bù shí yí
参考词语 : 路不拾遗
释义 : 义参「路不拾遗」。见「路不拾遗」条。
Emoji符号 : ️遗 (这是本站原创收集整理的汉字“涂不拾遗”对应Emoji表情符号“️”,为汉字添加生动形象的符号️、对照PNG图片及动画GIF图,也方便大家复制粘贴到社交媒体等地方,点击Emoji符号"️"和图片链接还可以查看该符号在《EmojiAll表情词典》中更详细的介绍。)
成语详解
典故说明 : 此处所列为「路不拾遗」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路不拾遗」原作「道不拾遗」。商鞅原本是卫国的贵族,喜好刑名之学,事魏相公叔痤。后公叔痤死,魏王不用,于是逃亡至秦国,得到秦孝公赏识,用为秦国宰相。商鞅治理秦国,实行变法,施行法令极其澈底,一切公正无私。惩治犯罪之人,不避强权贵族;奖赏有功者,也不会偏袒亲信。即使是太子犯法,也处罚其老师,施以黥劓之刑。新法施行一年后,路上有别人遗失的物品,大家都不会把它捡起来据为己有,人民对于不应得的东西,也不会任意地攫取,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在军政方面,国家军备也显得十分强大,诸侯各国因此都很畏惧秦国。后来「路不拾遗」这个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于形容社会风气良好。「路不拾遗」的实际例子,分别在《韩非子.内储说下》及《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有记载:孔子在鲁国的时候,把鲁国治理得很好。春秋时郑国的子产当了五年宰相,也把国家治理得很好。二者都让国家出现了「道不拾遗」的太平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