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2-23 17:39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14 10:50
明朝末年,清朝的军队在江南地区势如破竹,很多人都会认为江南人都是温文尔雅,世代书香,但是在民族大义面前江南百姓更是抵抗侵略的急先锋,谱写了一段壮烈的历史。江阴位于中国华东,江苏省的南部,自古以来江阴人不仅以读书为尚,而且好习拳脚,性格也更加的火爆,所以面对侵略江阴人民不惜与城共存亡也不愿意当亡国奴。顺治二年(公元1645年)六月二十四日,新到任的清朝江阴知县方亨到任,传到了清朝*要求军民三天内剃发的命令,否则格杀勿论,这个消息在江阴城引起了轩然大波,愤怒的百姓怒斥方亨:你本是明朝进士,头戴纱帽身穿圆领,如今却做了清朝的知县,不感到羞愧吗?
面对全城百姓的反抗,方亨想要贴出“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的告示,没想到写告示的书童也投笔于地,誓死不写。而百姓们听到了强制剃头的消息,纷纷携带武器前往县城找方亨议论,人数达到数万人之多。县衙之上,方亨与数万百姓对峙,这时方亨边上的仆人狗仗人势的说到:你们这些狗奴才想死啊!这一句话让百姓的怒火达到顶峰,纷纷群起而攻之,将这仆人活活打死。方亨见状一改平日的傲慢,声称剃头令可以延缓,谁知百姓一走,方亨连忙给清军传信,让他们进城绞杀不听从命令的百姓。
随后,一场持续了81天的抵抗战开始了。
血战江阴81天
就在方亨写信求援清军之时,衙门的*也将这个消息透露给了百姓,方亨这个投敌叛国的大汉奸也被正法。此时,大批清军闻风赶来,江阴城内也在紧锣密鼓地准备着抵抗运动。
首先百姓们推举了典史陈明遇为城主,但陈明遇深知自己没有什么军事才能,于是陈明遇推选了
江阴
典史阎应元统筹军务,指挥百姓守城。面对城内银两不足的情况,徽商程璧倾尽家财,捐银17万两白银。20余万江阴百姓,上到老人下到孩子,在有限的时间内抓紧修缮城墙,准备好粮食、武器和弹药,等待着清军的到来。
七月份,城外的清军开始攻城,首先是红衣大炮开始轰击城墙,面对如此的重武器,守城百姓手中只有弓箭。为了抵抗清军登梯爬上城墙,阎应元下令将城内无用的房屋全部拆除,将砖瓦和木头运到城墙上,只要有清朝士兵靠近城墙就用砖瓦猛击。不仅如此,恶劣的战场环境也激发了百姓的创造智慧,百姓将火药装于木桶之中制成了简易的手榴弹,更有甚至将毒药涂抹于箭头之上,只要轻轻地擦破身体就可毙命。
由于阎应元的指挥有方,纵使城外炮火连天,数十万清军也奈何不了一座小小的江阴城。强攻不成,清军又开始劝降,阎应元站在城头对降将刘良佐喊道:
自古有降将军,无降典史!
江阴百姓至死方休
攻城战考验的是人心,在那种恶劣的环境之下任何一件小事也会让对方崩溃。
八月,江阴城中数个花甲老人带着成箱的银两出城投降,清军对于此次也非常的重视,亲王都前来受降。清营内欢声笑语,他们都以为这场该死的战役终于要结束了。其中走在最前面的老人漫不经心的说到:能不能抽口烟?清军连忙同意,老人点燃了烟,同时也点燃了身后装银两的箱子,里面满是火药。老人慢慢地闭上了眼,随着一声爆炸,一个亲王,两个上将与大量清兵都被炸死,这些老人是抱着玉石俱焚的想法出城的。
此事过后,清军已经不奢望江阴百姓可以投降,开始强攻江阴城。八月二十八日,城外的清军调来24门巨炮,日夜轰击江阴城,城内军民早已精疲力竭,无力再修护被破坏的城墙,第二天清军由城墙缺口进入了江阴城。阎应元目睹了清军的入城,他毅然写下一首诗:
八十日带发效忠,表太祖十七朝人物。十万人同心死义,留大明三百里江山。
如此的悲壮,却又显得无可奈何。
清朝士兵蜂拥入城,江阴军民与他们展开了惨烈的巷战。木头、砖头,只要是身旁的物品都成为了武器,守城百姓全部战死,老弱妇孺为避羞辱全部上吊自尽,就连年幼的孩子见此情景也投湖自尽,惨何其烈!清军死伤七千余人才占领江阴全城。阎应元被俘后誓死不投降,英勇就义。
江阴之战,清军24万大军损失七万五千人,江阴数十万百姓全部牺牲。
小结
也许有些人会认为这只是封建时代的愚忠,但是他们抵抗精神真的很让人感到敬佩,面对侵略更是能够坦然赴死,他们所代表的就是我们的华夏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