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2-21 17:12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2-21 00:35
cháng
1、长,与“短”相对。先秦·荀子《劝学》:“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翻译:登到高处招手,手臂并没有加长,可是远处的人却能看见。
2、高;高大。先秦·墨子《公输》:“荆有长松文梓楩楠豫章,宋无长木。”
翻译: 楚国有高大松树、梓树、黄楩木、楠木、樟树这些高大的树木,宋国没有高大的树木。
3、长久;久远。唐·杜甫《石壕吏》:“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翻译:活着的人姑且活一天算一天,死去的人就永远不会复生了。
4、广;广阔。宋·范仲淹《岳阳楼记》:“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
翻译: 有时大片的烟雾完全消散了,明月照耀着千里大地。
5、擅长。*·徐柯《冯婉贞》:“莫如以吾所长攻敌所短。”
翻译:不如用我(们)的长处,攻击敌人的短处。
6、经常。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zhǎng
1、生长。宋·沈括《采草药》:“用叶者取叶初长足时。”
翻译:用叶的(草药要)选择叶子刚长足的时候(采摘)。
2、增长;滋长。宋·苏轼《赤壁赋》:“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翻译:时圆时缺的就像这月,但是最终并没有增加或减少。
3、年纪大;辈分高。唐·韩愈《师说》:“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翻译: 因此无论地位高低贵贱,无论年纪大小,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4、排行第一。汉·司马迁《屈原列传》:“长子顷襄王立,以其北子兰为令尹。”
翻译:怀王的长子顷襄王继位,任命他的小弟弟子兰为令尹。
5、兄;哥哥。常“兄长”、“长兄”连用。南北朝·佚名《木兰诗》:“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翻译:父亲没有长大*的儿子,木兰没有兄长。
6、首领;头领。汉·司马迁《陈涉世家》:“陈涉、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翻译:陈胜吴广都在本次九百人的农民队伍里,并且是队长。
汉语拼音:cháng 详细解释 1、[形] (1) (象形。
甲骨文字形,象人披长发之形,以具体表抽象,表示长短的“长”。本义:两点距离大) (2) 同本义。
与“短”相对 [be long in space] 巽为长,为高。——《易·说卦》 顺彼长道。
——《诗·鲁颂·泮水》 道阻且长。——《诗·秦风·蒹葭》 长毂九百。
——《左传·昭公五年》 布帛长短同。——《孟子》 长三尺。
——《仪礼·士冠礼》 长丈二尺。——《周礼·凌人》注 长一身有半。
——《论语》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唐·李白《秋浦歌》 (3) 时间久 [of long ration;lasting] 长,久也。
——《广雅》 未尝闻社稷之长利。——《战国策·齐策》 义有长短大小。
——《礼记·表记》 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4) 遥远 [distant]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诗·秦风·蒹葭》 酒困路长惟欲睡。——宋·苏轼《浣溪沙》 (5) 高;高大 [tall] 今日被驱遣,小姑如我长。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6)优;是;正确 [fine;good;right]。如:长才(突出的才能);长技(专长;特长);长材(优良的木材。
也指才能优越的人) (7) 深长 [profound]。如:气味长 (8) 深厚 [deep]。
如:恩情长 2、[名] (1) 长度 [length]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明·魏学洢《核舟记》 (2) 长处 [strong points] 蒹百花之长而各去其短。
——明·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3) 姓 3、[副] (1) 长久;永远 [permanent] 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乐府诗集·上邪》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唐·杜甫《石壕吏》 (2) 长长地 [very long]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屈原《离*》 (3) 经常 [constantly;frequently] 茅檐长扫净无苔。——王安石《题湖阴先生壁》 (4) (5) 直直地 [be perfectly straight] 府吏长跪告。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6) 顺利迅速地 [ *** oothly and quickly] 未有长驱径入敌围者也。——陈寿《三国志》 编辑本段汉语拼音:zhǎng 汉语拼音:zhǎng 详细解释 1、[形] (1) 老,年高 [old] 长,老也。
——《广雅》 不挟长。——《孟子》。
注:“年长也。” 子之年长矣,而色若孺子,何也?——《庄子》 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杜甫《兵车行》 齐侯长矣。
——《国语》 (2)年长,年龄较大 [elder;older] 长子灿七岁。——明·魏禧《大铁椎传》 弟辈衣食自足,不消兄长挂念。
——《醒世恒言》 (3) 成年的,幼之反,*曰长 [grown-up] 问国君之年,长,曰能从宗庙社稷之事矣;幼,曰未能从宗庙社稷之事也。——《礼记》 (4)排行第一 [eldest]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木兰诗》 始皇有二十八子,长子扶苏以数直谏上,上使监兵上郡。——《史记·李斯列传》 (5) 辈分大;居高位者 [senior] (6) 万夫之长。
——《吕氏春秋·谕大》 吏六百石以上,皆长吏也。——《汉书·景帝纪》 2、[动] (1) 生长;成长 [begin to grow;develop;form] 草木遂长。
——《庄子·马蹄》 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 求木之长者。
——唐·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初长足时。——宋·沈括《梦溪笔谈》 一旦长成。
——清·袁枚《祭妹文》 (2) 抚育;使…成长 [nourish]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长我育我。——《诗·小雅·蓼莪》 (3) 滋长,助长,增长 [increase] 而长寇仇。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废奢长俭。——《汉书·杜钦传》 日日以长。
——《世说新语·自新》 4) 崇尚 [uphold] 今汉家承周秦之敝,宜抑文尚质,废奢长俭,表实去伪。——《汉书·杜钦传》 (5) 做长官;为首领 [be a leader] 子无敢食我也。
天地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战国策》 升高(多指水位或物价)。
后作“涨” [go up]。如:长成(小孩长得高);长价;水长船高。
3、[名] (1) 首领;君长;领袖;各种组织的位高者 [chief;head] 世为长侯,守殷常祀。——《吕氏春秋》 (2) 又如:科长;*;长夫(码头搬运工的工头);长家(一家之长);长卿(六卿之长);长侯(诸侯之长) (3) 年纪较大的人 [elder] 长先而少从。
——《庄子》 (4) 又如:长少(年长者与年少者) (5) 姓 (6) 另见cháng。
1.定义: 文言文是以古汉语为基础经过加工的书面语。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文言文是相对白话文而来的,其特征是以文字为基础来写作,注重典故、骈骊对仗、音律工整,包含策、诗、词、曲、八股、骈文古文等多种文体。
2.特点: 文言文的特色有:言文分离、行文简练。 文言的特点,是相对白话(包括口语和书面语)而言的,主要表现在语法与词汇两方面。
3.结构: (1)判断句 所谓判断句,就是以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为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的句式。其常见的形式有以下几种: 1)."······者,……也""……,……也""……,……者也""……者,……""……者,……者也"等形式。
如: ①"陈涉者,阳城人也。"(《史记.陈涉世家》)--陈胜是阳城人。
②"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资治通鉴》) ③羿,古之善射者也。
(《管子·形势解第六十四》) ④"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⑤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
2).采用副词"乃""即""则""皆""是""诚""为"等表示判断。 如:"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 ①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②即今之傫然在墓者。
③梁父即楚将项燕。 ④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3).采用否定副词"非"表示否定。 如:"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 ①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②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
③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 被动句 文言文中,有些语句的主语是动作的承受者,这种句式就是被动句。
其常见类型有: 1)."见""……见……于""于"表被动。 如:"吾常见笑于大方之家。
" ①臣诚恐见欺于王。 ②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③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④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2)."为""为……所"表被动。 如:"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 ①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③为予群从所得。 ④恐为操所先。
倒装句 文言中的倒装句,是相对于现代汉语的句序而言的,基于此,我们将文言倒装句式分为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主谓倒装等。 1).宾语前置 所谓宾语前置,就是通常作宾语的成分,置于谓语动词的前面,以示强调。
如:"洎不之信"中的"之"就是前置的宾语。宾语前置通常分为四种情况。
(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如:"大王来何操?" "微斯人,吾谁与归?" (2)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如:"古之人不余欺也。" (3)借助"之""是"将宾语提前。
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孜孜焉唯进修是急,未之多见也。
" (4)介宾短语中宾语前置。如:"不然,籍何以至此?" 2).定语后置 通常定语应该放置于中心词的前面,但文言语句中却有很多句子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
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其中的"利""强"都是后置定语。
文言中的定语后置有以下几种情况。 (1)用"之"使定语后置。
如:"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2)用"者"的后置。如:"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 3).状语后置 文言文中,介词结构作状语往往都会置于句后作补语。如:"于富者"就是置于句后作补语的介词短语。
4).主谓倒装 这种情况很少,往往是为了表示强烈的感叹。如:"甚矣,汝之不惠。
""快哉,此风。" "美哉,我少年中国。
" [练习]判断下列各句中的句式。 ① 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② 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③ 德何如,则可以王矣? ④ 何由知吾可也? 省略句 文言文中,普遍存在着省略成分的情况,对省略成分的把握,有助于完整理解句子的意思。
文言文中的省句通常有: 1).省略主语。 (1)承前省。
如:"永州之野产异蛇,(异蛇)黑质而白章。" (2)承后省。
如:"沛公谓张良曰:'(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3)自述省。
如:"(予)爱是溪,入二三里,(予)得其尤绝者家焉。" (4)对话省。
如:"(孟子)曰:'独乐(yuè)乐(lè),与人乐(yuè)乐(lè),孰乐(lè)?'(王)曰:'不若与人。'" 2).省略谓语。
如:"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3).省略宾语。
如:"可烧而走(之)也。" 4).省略介词宾语。
如:"公阅毕,即解貂覆生,为(之)掩户。" 5).省略介词"于"。
如:"今以钟磬置(于)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练习]补充下面句子中省略的成分。
①冉氏尝居也,故姓是溪为冉溪。 ②故西门豹为邺令,名闻天下。
③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④皆出山下平地,盖上出也。
固定结构 1)、表疑问的固定结构 常见的有:奈何、若何、如何、何如、奈……何、若……何、如(奈)……何、孰与、得无……乎、孰若。 例如: ①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吾子取其麋鹿,以闲敝邑,若何?(《之战》) ③与不 同好,如何?(《左传·齐桓公伐楚》) ④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这个意思太多了,要看具体文章的
把解释和引用语境给你,你对照下面查吧
cháng
①<;形>;长,与“短”相对。《劝学》:“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谏太宗十思疏》:“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②<;形>;高;高大。《公输》:“荆有长松文梓楩楠豫章,宋无长木。”
③<;形>;长久;久远。《庄子·秋水》:“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石壕吏》:“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④<;形>;广;广阔。《柳毅传》:“长天茫茫,信耗莫通。”《岳阳楼记》:“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
⑤<;动>;擅长。《冯婉贞》:“莫如以吾所长攻敌所短。”
⑥<;副>;经常。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zhǎng
①<;动>;生长。《采草药》:“用叶者取叶初长足时。”【又】<;动使动>;使……生长;扶养;抚育。晃错《论贵粟疏》:“养孤长幼在其中。”
②<;动>;增长;滋长。《赤壁赋》:“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论积贮疏》:“淫侈之俗日日以长,是天下之大贼也。”
③<;形>;年纪大;辈分高。《师说》:“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④<;形>;排行第一。《屈原列传》:“长子顷襄王立,以其北子兰为令尹。”
⑤<;名>;兄;哥哥。常“兄长”、“长兄”连用。《木兰诗》:“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⑥<;名>;首领;头领。《陈涉世家》:“陈涉、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又】做……首领;当头领。《记王忠肃公翱事》:“而翁长铨,迁我京职,则汝朝夕侍母。”
【长才】高才,英才。
【长跪】直身而跪。古人席地而坐,坐时两膝据地以臀部著足跟。跪则伸直腰股,以示庄重。《后汉书·李善传》:“有事则长请白,然后行之。”
【长世】绵续久存。
【长亭】秦汉时十里修亭,谓之长亭,供往来的人休憩。也是送别的地方。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晚,骤雨初歇。”
【长君】1.古称年长之君主。2.称别人长兄。
【长吏】1.吏秩之尊者。2.泛指上级官长。白居易《赠友》诗之四:“长久于政,然后风教敦。”
【长者】1.年纪大,辈分高的人。2.性行谨厚、有德望的人。《史记·魏公子列传》:“市人皆以赢为小人,而以公子为长,能下士也。”
参考链接:
张仪者,魏人也。始尝与苏秦俱事鬼谷先生,学术,苏秦自以不及张仪。
张仪已学游说诸侯。尝从楚相饮,已而楚相亡璧,门下意张仪,曰:“仪贫无行,必此盗相君之璧。”共执张仪,掠笞数百,不服,醳之。其妻曰:“嘻!子毋读书游说,安得此辱乎?”张仪谓其妻曰:“视吾舌尚在不?”其妻笑曰:“舌在也。”仪曰:“足矣。”
苏秦已说赵王而得相约从亲,然恐秦之攻诸侯,败约后负,念莫可使用於秦者,乃使人微感张仪曰:“子始与苏秦善,今秦已当路,子何不往游,以求通子之原?”张仪於是之赵,上谒求见苏秦。苏秦乃诫门下人不为通,又使不得去者数日。已而见之,坐之堂下,赐仆妾之食。因而数让之曰:“以子之材能,乃自令困辱至此。吾宁不能言而富贵子,子不足收也。”谢去之。张仪之来也,自以为故人,求益,反见辱,怒,念诸侯莫可事,独秦能苦赵,乃遂入秦。
苏秦已而告其舍人曰:“张仪,天下贤士,吾殆弗如也。今吾幸先用,而能用秦柄者,独张仪可耳。然贫,无因以进。吾恐其乐小利而不遂,故召辱之,以激其意。子为我阴奉之。”乃言赵王,发金币车马,使人微随张仪,与同宿舍,稍稍近就之,奉以车马金钱,所欲用,为取给,而弗告。张仪遂得以见秦惠王。惠王以为客卿,与谋伐诸侯。
苏秦之舍人乃辞去。张仪曰:“赖子得显,方且报德,何故去也?”舍人曰:“臣非知君,知君乃苏君。苏君忧秦伐赵败从约,以为非君莫能得秦柄,故感怒君,使臣阴奉给君资,尽苏君之计谋。今君已用,请归报。”张仪曰:“嗟乎,此在吾术中而不悟,吾不及苏君明矣!吾又新用,安能谋赵乎?为吾谢苏君,苏君之时,仪何敢言。且苏君在,仪宁渠能乎!”张仪既相秦,为文檄告楚相曰:“始吾从若饮,我不盗而璧,若笞我。若善守汝国,我顾且盗而城!”
翻译:
张仪是魏国人。起初曾经和苏秦一起侍奉鬼谷先生,学习谋略,苏秦自己认为比不上张仪。
张仪学习完了之后,在诸侯间进行游说。曾经跟随楚国的相国赴宴,过了一会儿楚国的相国丢失玉璧,门下的人猜疑是张仪,说:“张仪贫穷没有德行,一定是这人偷盗相公的玉璧。”一起抓住张仪,打了几百下,张仪不承认,放了他。他的妻子说:“唉!你要是不读书游说,怎么受这样的侮辱呢?”张仪对他的妻子说:“看我的舌头还在不在?”他的妻子笑说:“舌头在。”张仪说:“够了。”
苏秦劝说赵王之后而得到相互约定结成和从的盟约,然而担心秦攻打诸侯,破坏了盟约之后失败,想想没有可以让秦重用的人了,于是派人悄悄知会张仪说:“您当初和苏秦交好,现在苏秦已经当权,您为什么不前往拜访,来谋求达到您的愿望呢?”张仪因此到赵国去,向上要求拜见苏秦。苏秦于是告诫门下人不为他通报,又使他不能离开,这样过了好几天。后来接见他,让他坐在堂下,赐给仆人婢妾的食物。趁机几次责备他说:“凭借您的才能,竟然让自己困窘羞辱到这样地步。我实在不能说话而使你得到富贵,您不值得接纳。”拒绝他并离开了。张仪来,自己认为是苏秦的老朋友,求他提拔栽培,反而被他羞辱,很生气,想到诸侯没有可以侍奉的,惟独秦能使赵为难,于是就到秦国去了。
苏秦后来告诉他的舍人说:“张仪是天下贤士,我大概不如他。现在我幸而先被重用,但能掌握秦国权柄,只有张仪可以。然而贫穷,没有机会进入。我担心他喜欢小利而不成功,所以召见他羞辱他,来激发他的意志。您替我暗地里提供金钱给他。”于是对赵王说,拿出金钱车马,派人悄悄跟随张仪,和他同住一起,稍微接近他,给他车马金钱,他想要用的就给他,而不告诉他。张仪于是能够拜见秦惠王。
惠王任命他为客卿,和他商量讨伐诸侯。苏秦的舍人于是告辞离开。张仪说:“依靠您才能够显达,刚要报答您的恩德,为什么要离开呢?”舍人说:“我不是了解您,了解您的是苏先生。苏先生担心秦攻打赵破坏从约,认为除了您没有人能够掌握秦的权柄,所以触怒您,派我暗地里提供给您金钱,都是苏先生的计谋。现在您已经被重用,请允许我回去报告。”张仪说:“哎呀,这些计谋本来都是我研习过的而我却没有察觉到,我比不上苏先生英明啊!我又刚刚被重用,怎么可能图谋赵国呢?替我向苏先生致意,苏先生在的时候,张仪怎么敢说话。况且苏先生在,张仪怎么敢奢谈攻赵呢?”张仪做了秦的相国之后,发布文告告诉楚的相国说:“当初我跟从你赴宴,我没有偷盗你的玉璧,你打我。你好好守着你的国家。我就要偷走你的城!”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2-21 00:35
cháng
1、长,与“短”相对。先秦·荀子《劝学》:“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翻译:登到高处招手,手臂并没有加长,可是远处的人却能看见。
2、高;高大。先秦·墨子《公输》:“荆有长松文梓楩楠豫章,宋无长木。”
翻译: 楚国有高大松树、梓树、黄楩木、楠木、樟树这些高大的树木,宋国没有高大的树木。
3、长久;久远。唐·杜甫《石壕吏》:“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翻译:活着的人姑且活一天算一天,死去的人就永远不会复生了。
4、广;广阔。宋·范仲淹《岳阳楼记》:“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
翻译: 有时大片的烟雾完全消散了,明月照耀着千里大地。
5、擅长。*·徐柯《冯婉贞》:“莫如以吾所长攻敌所短。”
翻译:不如用我(们)的长处,攻击敌人的短处。
6、经常。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zhǎng
1、生长。宋·沈括《采草药》:“用叶者取叶初长足时。”
翻译:用叶的(草药要)选择叶子刚长足的时候(采摘)。
2、增长;滋长。宋·苏轼《赤壁赋》:“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翻译:时圆时缺的就像这月,但是最终并没有增加或减少。
3、年纪大;辈分高。唐·韩愈《师说》:“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翻译: 因此无论地位高低贵贱,无论年纪大小,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4、排行第一。汉·司马迁《屈原列传》:“长子顷襄王立,以其北子兰为令尹。”
翻译:怀王的长子顷襄王继位,任命他的小弟弟子兰为令尹。
5、兄;哥哥。常“兄长”、“长兄”连用。南北朝·佚名《木兰诗》:“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翻译:父亲没有长大*的儿子,木兰没有兄长。
6、首领;头领。汉·司马迁《陈涉世家》:“陈涉、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翻译:陈胜吴广都在本次九百人的农民队伍里,并且是队长。
汉语拼音:cháng 详细解释 1、[形] (1) (象形。
甲骨文字形,象人披长发之形,以具体表抽象,表示长短的“长”。本义:两点距离大) (2) 同本义。
与“短”相对 [be long in space] 巽为长,为高。——《易·说卦》 顺彼长道。
——《诗·鲁颂·泮水》 道阻且长。——《诗·秦风·蒹葭》 长毂九百。
——《左传·昭公五年》 布帛长短同。——《孟子》 长三尺。
——《仪礼·士冠礼》 长丈二尺。——《周礼·凌人》注 长一身有半。
——《论语》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唐·李白《秋浦歌》 (3) 时间久 [of long ration;lasting] 长,久也。
——《广雅》 未尝闻社稷之长利。——《战国策·齐策》 义有长短大小。
——《礼记·表记》 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4) 遥远 [distant]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诗·秦风·蒹葭》 酒困路长惟欲睡。——宋·苏轼《浣溪沙》 (5) 高;高大 [tall] 今日被驱遣,小姑如我长。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6)优;是;正确 [fine;good;right]。如:长才(突出的才能);长技(专长;特长);长材(优良的木材。
也指才能优越的人) (7) 深长 [profound]。如:气味长 (8) 深厚 [deep]。
如:恩情长 2、[名] (1) 长度 [length]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明·魏学洢《核舟记》 (2) 长处 [strong points] 蒹百花之长而各去其短。
——明·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3) 姓 3、[副] (1) 长久;永远 [permanent] 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乐府诗集·上邪》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唐·杜甫《石壕吏》 (2) 长长地 [very long]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屈原《离*》 (3) 经常 [constantly;frequently] 茅檐长扫净无苔。——王安石《题湖阴先生壁》 (4) (5) 直直地 [be perfectly straight] 府吏长跪告。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6) 顺利迅速地 [ *** oothly and quickly] 未有长驱径入敌围者也。——陈寿《三国志》 编辑本段汉语拼音:zhǎng 汉语拼音:zhǎng 详细解释 1、[形] (1) 老,年高 [old] 长,老也。
——《广雅》 不挟长。——《孟子》。
注:“年长也。” 子之年长矣,而色若孺子,何也?——《庄子》 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杜甫《兵车行》 齐侯长矣。
——《国语》 (2)年长,年龄较大 [elder;older] 长子灿七岁。——明·魏禧《大铁椎传》 弟辈衣食自足,不消兄长挂念。
——《醒世恒言》 (3) 成年的,幼之反,*曰长 [grown-up] 问国君之年,长,曰能从宗庙社稷之事矣;幼,曰未能从宗庙社稷之事也。——《礼记》 (4)排行第一 [eldest]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木兰诗》 始皇有二十八子,长子扶苏以数直谏上,上使监兵上郡。——《史记·李斯列传》 (5) 辈分大;居高位者 [senior] (6) 万夫之长。
——《吕氏春秋·谕大》 吏六百石以上,皆长吏也。——《汉书·景帝纪》 2、[动] (1) 生长;成长 [begin to grow;develop;form] 草木遂长。
——《庄子·马蹄》 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 求木之长者。
——唐·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初长足时。——宋·沈括《梦溪笔谈》 一旦长成。
——清·袁枚《祭妹文》 (2) 抚育;使…成长 [nourish]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长我育我。——《诗·小雅·蓼莪》 (3) 滋长,助长,增长 [increase] 而长寇仇。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废奢长俭。——《汉书·杜钦传》 日日以长。
——《世说新语·自新》 4) 崇尚 [uphold] 今汉家承周秦之敝,宜抑文尚质,废奢长俭,表实去伪。——《汉书·杜钦传》 (5) 做长官;为首领 [be a leader] 子无敢食我也。
天地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战国策》 升高(多指水位或物价)。
后作“涨” [go up]。如:长成(小孩长得高);长价;水长船高。
3、[名] (1) 首领;君长;领袖;各种组织的位高者 [chief;head] 世为长侯,守殷常祀。——《吕氏春秋》 (2) 又如:科长;*;长夫(码头搬运工的工头);长家(一家之长);长卿(六卿之长);长侯(诸侯之长) (3) 年纪较大的人 [elder] 长先而少从。
——《庄子》 (4) 又如:长少(年长者与年少者) (5) 姓 (6) 另见cháng。
1.定义: 文言文是以古汉语为基础经过加工的书面语。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文言文是相对白话文而来的,其特征是以文字为基础来写作,注重典故、骈骊对仗、音律工整,包含策、诗、词、曲、八股、骈文古文等多种文体。
2.特点: 文言文的特色有:言文分离、行文简练。 文言的特点,是相对白话(包括口语和书面语)而言的,主要表现在语法与词汇两方面。
3.结构: (1)判断句 所谓判断句,就是以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为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的句式。其常见的形式有以下几种: 1)."······者,……也""……,……也""……,……者也""……者,……""……者,……者也"等形式。
如: ①"陈涉者,阳城人也。"(《史记.陈涉世家》)--陈胜是阳城人。
②"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资治通鉴》) ③羿,古之善射者也。
(《管子·形势解第六十四》) ④"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⑤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
2).采用副词"乃""即""则""皆""是""诚""为"等表示判断。 如:"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 ①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②即今之傫然在墓者。
③梁父即楚将项燕。 ④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3).采用否定副词"非"表示否定。 如:"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 ①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②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
③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 被动句 文言文中,有些语句的主语是动作的承受者,这种句式就是被动句。
其常见类型有: 1)."见""……见……于""于"表被动。 如:"吾常见笑于大方之家。
" ①臣诚恐见欺于王。 ②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③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④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2)."为""为……所"表被动。 如:"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 ①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③为予群从所得。 ④恐为操所先。
倒装句 文言中的倒装句,是相对于现代汉语的句序而言的,基于此,我们将文言倒装句式分为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主谓倒装等。 1).宾语前置 所谓宾语前置,就是通常作宾语的成分,置于谓语动词的前面,以示强调。
如:"洎不之信"中的"之"就是前置的宾语。宾语前置通常分为四种情况。
(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如:"大王来何操?" "微斯人,吾谁与归?" (2)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如:"古之人不余欺也。" (3)借助"之""是"将宾语提前。
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孜孜焉唯进修是急,未之多见也。
" (4)介宾短语中宾语前置。如:"不然,籍何以至此?" 2).定语后置 通常定语应该放置于中心词的前面,但文言语句中却有很多句子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
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其中的"利""强"都是后置定语。
文言中的定语后置有以下几种情况。 (1)用"之"使定语后置。
如:"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2)用"者"的后置。如:"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 3).状语后置 文言文中,介词结构作状语往往都会置于句后作补语。如:"于富者"就是置于句后作补语的介词短语。
4).主谓倒装 这种情况很少,往往是为了表示强烈的感叹。如:"甚矣,汝之不惠。
""快哉,此风。" "美哉,我少年中国。
" [练习]判断下列各句中的句式。 ① 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② 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③ 德何如,则可以王矣? ④ 何由知吾可也? 省略句 文言文中,普遍存在着省略成分的情况,对省略成分的把握,有助于完整理解句子的意思。
文言文中的省句通常有: 1).省略主语。 (1)承前省。
如:"永州之野产异蛇,(异蛇)黑质而白章。" (2)承后省。
如:"沛公谓张良曰:'(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3)自述省。
如:"(予)爱是溪,入二三里,(予)得其尤绝者家焉。" (4)对话省。
如:"(孟子)曰:'独乐(yuè)乐(lè),与人乐(yuè)乐(lè),孰乐(lè)?'(王)曰:'不若与人。'" 2).省略谓语。
如:"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3).省略宾语。
如:"可烧而走(之)也。" 4).省略介词宾语。
如:"公阅毕,即解貂覆生,为(之)掩户。" 5).省略介词"于"。
如:"今以钟磬置(于)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练习]补充下面句子中省略的成分。
①冉氏尝居也,故姓是溪为冉溪。 ②故西门豹为邺令,名闻天下。
③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④皆出山下平地,盖上出也。
固定结构 1)、表疑问的固定结构 常见的有:奈何、若何、如何、何如、奈……何、若……何、如(奈)……何、孰与、得无……乎、孰若。 例如: ①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吾子取其麋鹿,以闲敝邑,若何?(《之战》) ③与不 同好,如何?(《左传·齐桓公伐楚》) ④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这个意思太多了,要看具体文章的
把解释和引用语境给你,你对照下面查吧
cháng
①<;形>;长,与“短”相对。《劝学》:“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谏太宗十思疏》:“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②<;形>;高;高大。《公输》:“荆有长松文梓楩楠豫章,宋无长木。”
③<;形>;长久;久远。《庄子·秋水》:“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石壕吏》:“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④<;形>;广;广阔。《柳毅传》:“长天茫茫,信耗莫通。”《岳阳楼记》:“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
⑤<;动>;擅长。《冯婉贞》:“莫如以吾所长攻敌所短。”
⑥<;副>;经常。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zhǎng
①<;动>;生长。《采草药》:“用叶者取叶初长足时。”【又】<;动使动>;使……生长;扶养;抚育。晃错《论贵粟疏》:“养孤长幼在其中。”
②<;动>;增长;滋长。《赤壁赋》:“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论积贮疏》:“淫侈之俗日日以长,是天下之大贼也。”
③<;形>;年纪大;辈分高。《师说》:“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④<;形>;排行第一。《屈原列传》:“长子顷襄王立,以其北子兰为令尹。”
⑤<;名>;兄;哥哥。常“兄长”、“长兄”连用。《木兰诗》:“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⑥<;名>;首领;头领。《陈涉世家》:“陈涉、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又】做……首领;当头领。《记王忠肃公翱事》:“而翁长铨,迁我京职,则汝朝夕侍母。”
【长才】高才,英才。
【长跪】直身而跪。古人席地而坐,坐时两膝据地以臀部著足跟。跪则伸直腰股,以示庄重。《后汉书·李善传》:“有事则长请白,然后行之。”
【长世】绵续久存。
【长亭】秦汉时十里修亭,谓之长亭,供往来的人休憩。也是送别的地方。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晚,骤雨初歇。”
【长君】1.古称年长之君主。2.称别人长兄。
【长吏】1.吏秩之尊者。2.泛指上级官长。白居易《赠友》诗之四:“长久于政,然后风教敦。”
【长者】1.年纪大,辈分高的人。2.性行谨厚、有德望的人。《史记·魏公子列传》:“市人皆以赢为小人,而以公子为长,能下士也。”
参考链接:
张仪者,魏人也。始尝与苏秦俱事鬼谷先生,学术,苏秦自以不及张仪。
张仪已学游说诸侯。尝从楚相饮,已而楚相亡璧,门下意张仪,曰:“仪贫无行,必此盗相君之璧。”共执张仪,掠笞数百,不服,醳之。其妻曰:“嘻!子毋读书游说,安得此辱乎?”张仪谓其妻曰:“视吾舌尚在不?”其妻笑曰:“舌在也。”仪曰:“足矣。”
苏秦已说赵王而得相约从亲,然恐秦之攻诸侯,败约后负,念莫可使用於秦者,乃使人微感张仪曰:“子始与苏秦善,今秦已当路,子何不往游,以求通子之原?”张仪於是之赵,上谒求见苏秦。苏秦乃诫门下人不为通,又使不得去者数日。已而见之,坐之堂下,赐仆妾之食。因而数让之曰:“以子之材能,乃自令困辱至此。吾宁不能言而富贵子,子不足收也。”谢去之。张仪之来也,自以为故人,求益,反见辱,怒,念诸侯莫可事,独秦能苦赵,乃遂入秦。
苏秦已而告其舍人曰:“张仪,天下贤士,吾殆弗如也。今吾幸先用,而能用秦柄者,独张仪可耳。然贫,无因以进。吾恐其乐小利而不遂,故召辱之,以激其意。子为我阴奉之。”乃言赵王,发金币车马,使人微随张仪,与同宿舍,稍稍近就之,奉以车马金钱,所欲用,为取给,而弗告。张仪遂得以见秦惠王。惠王以为客卿,与谋伐诸侯。
苏秦之舍人乃辞去。张仪曰:“赖子得显,方且报德,何故去也?”舍人曰:“臣非知君,知君乃苏君。苏君忧秦伐赵败从约,以为非君莫能得秦柄,故感怒君,使臣阴奉给君资,尽苏君之计谋。今君已用,请归报。”张仪曰:“嗟乎,此在吾术中而不悟,吾不及苏君明矣!吾又新用,安能谋赵乎?为吾谢苏君,苏君之时,仪何敢言。且苏君在,仪宁渠能乎!”张仪既相秦,为文檄告楚相曰:“始吾从若饮,我不盗而璧,若笞我。若善守汝国,我顾且盗而城!”
翻译:
张仪是魏国人。起初曾经和苏秦一起侍奉鬼谷先生,学习谋略,苏秦自己认为比不上张仪。
张仪学习完了之后,在诸侯间进行游说。曾经跟随楚国的相国赴宴,过了一会儿楚国的相国丢失玉璧,门下的人猜疑是张仪,说:“张仪贫穷没有德行,一定是这人偷盗相公的玉璧。”一起抓住张仪,打了几百下,张仪不承认,放了他。他的妻子说:“唉!你要是不读书游说,怎么受这样的侮辱呢?”张仪对他的妻子说:“看我的舌头还在不在?”他的妻子笑说:“舌头在。”张仪说:“够了。”
苏秦劝说赵王之后而得到相互约定结成和从的盟约,然而担心秦攻打诸侯,破坏了盟约之后失败,想想没有可以让秦重用的人了,于是派人悄悄知会张仪说:“您当初和苏秦交好,现在苏秦已经当权,您为什么不前往拜访,来谋求达到您的愿望呢?”张仪因此到赵国去,向上要求拜见苏秦。苏秦于是告诫门下人不为他通报,又使他不能离开,这样过了好几天。后来接见他,让他坐在堂下,赐给仆人婢妾的食物。趁机几次责备他说:“凭借您的才能,竟然让自己困窘羞辱到这样地步。我实在不能说话而使你得到富贵,您不值得接纳。”拒绝他并离开了。张仪来,自己认为是苏秦的老朋友,求他提拔栽培,反而被他羞辱,很生气,想到诸侯没有可以侍奉的,惟独秦能使赵为难,于是就到秦国去了。
苏秦后来告诉他的舍人说:“张仪是天下贤士,我大概不如他。现在我幸而先被重用,但能掌握秦国权柄,只有张仪可以。然而贫穷,没有机会进入。我担心他喜欢小利而不成功,所以召见他羞辱他,来激发他的意志。您替我暗地里提供金钱给他。”于是对赵王说,拿出金钱车马,派人悄悄跟随张仪,和他同住一起,稍微接近他,给他车马金钱,他想要用的就给他,而不告诉他。张仪于是能够拜见秦惠王。
惠王任命他为客卿,和他商量讨伐诸侯。苏秦的舍人于是告辞离开。张仪说:“依靠您才能够显达,刚要报答您的恩德,为什么要离开呢?”舍人说:“我不是了解您,了解您的是苏先生。苏先生担心秦攻打赵破坏从约,认为除了您没有人能够掌握秦的权柄,所以触怒您,派我暗地里提供给您金钱,都是苏先生的计谋。现在您已经被重用,请允许我回去报告。”张仪说:“哎呀,这些计谋本来都是我研习过的而我却没有察觉到,我比不上苏先生英明啊!我又刚刚被重用,怎么可能图谋赵国呢?替我向苏先生致意,苏先生在的时候,张仪怎么敢说话。况且苏先生在,张仪怎么敢奢谈攻赵呢?”张仪做了秦的相国之后,发布文告告诉楚的相国说:“当初我跟从你赴宴,我没有偷盗你的玉璧,你打我。你好好守着你的国家。我就要偷走你的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