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2-21 15:16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7 20:15
原文
子路见孔子,孔子问曰:“何好?”对曰:“好长剑.”子曰:“吾非此之问也,徒谓以子之所能,而加之以学问,岂可及乎?”子路曰:“学岂有益哉。”子曰:“夫人君而无谏臣则失正,士而无教友则失听.狂马者不释策,操弓不反檠,木受绳则正,人受谏则圣,受学重问,孰不顺成?”子路曰:“南山有竹,不揉自直,斩而用之,达于犀革.何学有为?”子曰:“括而羽之,镞而砺之,其入之不亦深乎?”子路拜曰:“敬受教。” 选自《孔子家语》
注释
①岂:同“其”,代词,相当于“谁”。 ②岂:表示反诘语气,相当于“难道”。
③释:放;策:马鞭子。 ④檠:(qíng)矫正弓弩的器具。反:反对,引申为“丢弃”。 ⑤谏:直言规劝,批评;圣:通达,明智。 ⑥受学:从师学习;重:重视,注重。
⑦揉同“煣”,用熨木,通过人力加工,把曲的变直,直的变曲。
⑧犀革:犀牛的皮制品。 ⑨括:箭的末端;羽:作动词用,即用羽毛装饰。
⑩镞:(zú):箭头;砺:磨刀石,作动词用,即磨砺。 敬:感谢。命:吊问之词。好乐:喜好。益:增长。
11.见:拜见 12.好乐:喜好 13.益:好处 14.受:承受 15.再:第二次
译文
子路拜见孔子,孔子问:“你有什么喜好?”子路回答说:“我喜欢长剑。”孔子说:“我不是问这方面。只是说以你的天赋,再加上学习,应该能有好的才能。”子路说:“学习能够增长我们的能力吗?”孔子说:“好比君王如果没有敢进谏的大臣,政事就会有错失;读书人如果没有能够指正自己缺点的朋友,品德就容易有缺失。对性情狂放的马不能放下鞭子,操弓射箭则不能随便更换辅正的檠。木材经墨线划过再加工就直了,人能接受善言规劝就能品格高尚。接受教导认真多问,还有什么学不成的?违背仁德专行恶事的人,随时要接受国法的制裁。所以说君子不能不学习。”子路说:“南山有一种竹子,不须揉烤加工就很笔直,削尖后射出去,能穿透犀牛的厚皮,所以有些东西天赋异秉又何必经过学习的过程呢?”孔子说:“如果在箭尾安上羽毛,箭头磨得锐利,箭不是能射得更深更远吗?”子路听后拜谢说:“真是受益良多。”
子路初见孔子
子路见孔子,孔子问曰:“何好?”曰:“好长剑。”子曰:“以子之能,加之学,岂可及乎?”子路曰:“学岂有益哉?”子曰:“狂马不释策,操弓不反檠;木受绳则直,人受谏则圣;受学重问,孰不顺成!”子路曰:“南山有竹,不揉自直,斩而用之,达于犀革。何学之为?”孔子曰:“括而羽之,镞而砺之,其入不益深乎?”子路拜曰:“敬受命。”
【注释】
①岂:同“其”,代词,相当于“谁”。②岂:表示反诘语气,相当于“难道”。③释:放;策:马鞭子。④檠:(qíng)矫正弓弩的器具。反:反对,引申为“丢弃”。⑤谏:直言规劝,批评;圣:通达,明智。⑥受学:从师学习;重:重视,注重。⑦揉同“糅”,用熨木,通过人力加工,把曲的变直,直的变曲。⑧犀革:犀牛的皮制品。⑨括:箭的末端;羽:作动词用,即用羽毛装饰。⑩镞:(zú):箭头;砺:磨刀石,作动词用,即磨砺。 敬:感谢;命:吊问之词。
【译文】
子路拜见孔子,孔子问道:“你爱好什么?”子路回答说:“喜好长剑。”孔子说:“凭你的才能,加上学习,谁能比得上呢?”子路说:“学习难道有好处吗?”孔子说:“驱赶狂马的人不能放下鞭子,操拿弓弩的人,不能丢下正弓的器具;木材经过绳墨作用加工就能取直,人们接受直言规劝就会通达;从师学习,重视发问,哪有不顺利成功的!”子路说:“南山出产竹子,不经加工,自然就很直,砍下来用它(做箭),能穿透犀牛皮(做的铠甲),为什么要学习呢?”孔子说:“把箭的末端装上羽毛,把箭头磨得更加锋利,箭刺入得不更深吗?”子路施礼道:“感谢你的吊问。”
【简析】
本篇选自《孔子家语》,记载了孔子与子路最初相见时的一段对话,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孔子循循善诱、诲人不倦的教育思想。“不愤不启,不悱不发”,面对子路的疑惑和反问,孔子因利势导,语言简明而深入地纠正了子路的观点,让人无可辩驳。孔子的教育家、思想家之谓由此可见一斑。
孔子对子路说:「你有什么喜好?」子路回答说:「我喜欢长剑。
」孔子说:「我不是问这方面。以你的天赋,再加上学习,应该能有好的才能。
」子路说:「学习能够增长我们的能力吗?」孔子说:「好比君王如果没有敢进谏的大臣,政事就会有错失;读书人如果没有能够指正自己缺点的朋友,品德就容易有缺失。对性情狂放的马不能放下鞭子,操弓射箭则不能随便更换辅正的檠。
树木如果以墨绳来牵引就能长得笔直,人能接受善言规劝就能品格高尚。接受教导认真多问,没有什么学不成的。
违背仁德专行恶事的人,随时要接受国法的制裁。所以说君子不能不学习。
」子路说:「南山有一种竹子,不须揉烤加工就很笔直,削尖后射出去,能穿透犀牛的厚皮,所以有些东西天赋异秉又何必经过学习的过程呢?」孔子说:「如果在箭尾安上羽毛,箭头磨得锐利,箭不是能射得更深更远吗?」子路听后拜谢说:「真是受益良多。」。
子路见孔子【原文】子路见孔子,孔子问曰:“汝何好乐?”对曰:“好长剑.”子曰:“吾非此之问也,徒谓以子之所能,而加之以学问,岂可及乎?”子路曰:“学岂有益哉。”
子曰:“夫人君而无谏臣则失正,士而无教友则失听。御狂马不释策,操弓不反檠,木受绳则直,人受谏则圣,受学重问,孰不顺哉?毁仁恶仕,必近于刑。
君子不可不学。”子路曰:“南山有竹,不柔自直,斩而用之,达于犀革。
以此言之,何学之有?”子曰:“栝而羽之,镞而砺之,其入之不亦深乎?”子路拜曰:“敬而受教。”【注释】1. 本篇选自《孔子家语》,记载了孔子与子路最初相见时的一段对话,面对子路的疑惑和反问,孔子因势利导,语言简明而深入地纠正了子路的观点,让人无可辩驳。
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孔子循循善诱、诲人不倦的教育思想。“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2. 见:拜见。3. 好乐:喜好。
4. 岂:同“其”,代词,相当于“谁”。5. 岂:表示反诘语气,相当于“难道”。
6. 益:好处。7. 释:放;策:马鞭子。
8. 反:反对,引申为“丢弃”。9. 檠:(qíng)矫正弓弩的器具。
10. 受:承受。11. 谏:直言规劝,批评。
12. 圣:通达,明智。13. 受学:从师学习;重:重视,注重。
14. 揉同“煣”,用熨木,通过人力加工,把曲的变直,直的变曲。15. 犀革:犀牛的皮制品。
16. 括:扎,束。17. 镞:(zú):箭头。
18. 砺:磨刀石,作动词用,即磨砺。19. 敬:感谢。
【译文】子路拜见孔子,孔子问道:“你爱好什么?”子路回答说:“喜好长剑。”孔子说:“我不是问这方面。
以你的天赋,再加上学习,谁能比得上呢?”子路说:“学习难道有好处吗?”孔子说:“君王没有遇到敢于进谏的大臣就会犯过错,迷失方向,有才能的人没有能够教会自己的朋友就会听不到正确的意见和建议。驱赶狂马的人不能放下鞭子,操拿弓弩的人,不能丢下正弓的器具;木材经过绳墨作用加工就能取直,人们接受直言规劝就会通达;从师学习,重视发问,哪有不顺利成功的!”子路说:“南山出产竹子,不经加工,自然就很直,砍下来用它(做箭),能射穿犀牛的皮,为什么要学习呢?”孔子说:“把箭的末端装上羽毛,把箭头磨得更加锋利,箭刺入得不更深吗?”子路施礼道:“感谢你的指教。”
参考:百度百科,有修订。
子路拜见孔子,孔子问道:“你爱好什么?”子路回答说:“喜好长剑。”
孔子说:“凭你的才能,加上学习,谁能比得上呢?”子路说:“学习难道有好处吗?”孔子说:“驱赶狂马的人不能放下鞭子,操拿弓弩的人,不能丢下正弓的器具;木材经过绳墨作用加工就能取直,人们接受直言规劝就会通达;从师学习,重视发问,哪有不顺利成功的!”子路说:“南山出产竹子,不经加工,自然就很直,砍下来用它(做箭),能穿透犀牛皮(做的铠甲),为什么要学习呢?”孔子说:“把箭的末端装上羽毛,把箭头磨得更加锋利,箭刺入得不更深吗?”子路施礼道:“感谢你的吊问。”。
1.(略)2.C(提宾,其余均为代词)3.(1)我不是问这个呀.(2)它不就射得更深吗?4.孔子以射箭需在箭末装饰羽毛、箭头磨得尖利才可以射得远、射得深这样的事例作比喻,说明深入学习才能有用处.[参考译文]孔子对子路说:“你有什么喜好?”子路回答说:“我喜欢长剑.” 孔子说:“我不是问这方面.以你的天赋,再加上学习,应该能有好的才能.”子路说:“南山有一种竹子,不须揉烤加工就很笔直,削尖后射出去,能穿透犀牛的厚皮,所以有些东西天赋异秉又何必经过学习的过程呢?” 孔子说:“如果在箭尾安上羽毛,箭头磨得锐利,箭不是能射得更深更远吗?”子路听后拜谢说:“真是受益良多.”。
孔子对子路说:「你有什么喜好?」子路回答说:「我喜欢长剑。
」孔子说:「我不是问这方面。以你的天赋,再加上学习,应该能有好的才能。
」子路说:「学习能够增长我们的能力吗?」孔子说:「好比君王如果没有敢进谏的大臣,政事就会有错失;读书人如果没有能够指正自己缺点的朋友,品德就容易有缺失。对性情狂放的马不能放下鞭子,操弓射箭则不能随便更换辅正的檠。
树木如果以墨绳来牵引就能长得笔直,人能接受善言规劝就能品格高尚。接受教导认真多问,没有什么学不成的。
违背仁德专行恶事的人,随时要接受国法的制裁。所以说君子不能不学习。
」子路说:「南山有一种竹子,不须揉烤加工就很笔直,削尖后射出去,能穿透犀牛的厚皮,所以有些东西天赋异秉又何必经过学习的过程呢?」孔子说:「如果在箭尾安上羽毛,箭头磨得锐利,箭不是能射得更深更远吗?」子路听后拜谢说:「真是受益良多。」。
《论语》翻译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翻译 孔子说:学习知识然后时常地复习,不也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有道德有修养的人吗? 2.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反省我自己:为别人办事不尽心尽力吗?和朋友交往不真诚吗?老师传授的知识不复习吗?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孔子说 :温习学过的知识,可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就能成为老师.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wǎng),思而不学则殆(dài).”(《为政》) 孔子说:只读书而不思考就会迷惑(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思考而不读书就是有害的(精神疲惫而无所得)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孔子说 :仲由,教诲你的话明白了吧!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这是聪明的.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孔子说:见到贤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和他看齐,看见不贤德的人就内心自我反省是否有相似的毛病.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当我老师.选择他们优点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缺点要注意改正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曾子说:士人不可以不刚强,勇毅,因为他们的使命重大而路途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做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到死才停止,不也很遥远吗? 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孔子说: 在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柏是最后落叶的 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子贡问道: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吗? 孔子说:大概就是恕了,自己所讨厌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