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2-20 20:01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3 09:59
一。宋顾宪之元徽中为建康令
宋顾宪之,元徽中为建康令。时有盗牛者,被主者所认,盗者亦称己牛,二家辞理等,前后令莫能决。宪之至,覆其状,谓二家曰:“无为多言,吾得之矣。”乃令解牛任其所去,牛迳还本主宅,盗者始伏其辜。发奸擿伏,多如此类,时人号曰神明。
1。这是一个怎样的案件?
2。译文
3。顾宪之是怎样断案?
4。如果这牛已经丢失三年了,能用这方法来判断吗?
二。欹器
孔子观于鲁桓公之庙,有欹器焉。孔子问于守庙者曰:“此为何器?”守庙者曰:“此盖为宥坐之器。”孔子曰:“吾闻宥坐之器者,虚则欹,中则正,满则覆。”孔子顾谓弟子曰:“注水焉!”弟子挹水而注之,中则正,满则覆,虚则欹。孔子喟然而叹曰: “恶有满而不覆者哉!”
1。给下列带括号的字注音。
1/孔子(喟)然而叹曰 2/(恶)有满而不覆者哉
2。解释下列带括号的词。
1/(虚)而欹 2/中则(正) 3/满则(覆)
3。判断下面带括号的字的意义和用法是否相同。
1/孔子观(于)鲁桓公之庙 2/ 孔子问(于)守庙者曰
3/弟子挹水(而)注之 4/恶有满(而)不覆者哉
4。孔子让弟子往坐右的警器主说的目的是什么?
5。哪个成语能概括这篇寓言的寓意?
6。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这篇寓言给你的启示。
三。鲁人徙越
鲁人身善织屦,妻善织缟,而欲徙于越。 或谓之曰:“子必穷矣。” 鲁人曰:.“何也?” 曰:“屦为履之也,而越人跣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
1。给带括号的字注音。
1/而越人(跣)行 2/而越人(被)发
2。划出下列句子该停顿的地方。
屦 为 履 之 也
3。稳重浪个“屦”字和两个“缟”字用法相同吗?请具体解释
速
形容词义:
1、形声字。从辵(chuò)束声。字亦作“遬”。本义:速度快。
速,疾也。——《说文》
不微至,无以为戚速也。——《周礼·考工记·总目》
轻则僄遬。——《荀子·议兵》
则莫能以速中。——《周礼·考工记·弓人》
王速出令。——《孟子·梁惠王下》
子济而陈,迟速唯命。——《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资治通鉴》
2、急迫;紧急。
动词义:
1、加速;加快。
交语速装束,络绎如浮云。——《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2、邀请。
主人速宾。——《仪礼·乡饮酒礼》
何以速我狱。——《诗·召南·行露》
有不速之客三人来,敬之终吉。——《易·需》
3、招致。
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枉道速祸。——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宋· 苏洵《六国论》
4、催促。
樊子使来速铭,曰:“不则无以掩诸幽。”乃序而铭之。—— 唐· 韩愈《贞曜先生墓志铭》
名词义:
1、姓。
词义梳理:
1、迅速;快。
2、加速;加快。
3、指性情急躁。
4、急迫;紧急。
5、召;请。
6、招致。
7、催促。
8、短暂。
9、指速香。
10、速度。
11、见“速速”。
12、通“束”。束缚。
13、通“束”。约束。
14、通“敕”。谨敬;整饬。
15、通“数”。繁数;琐碎。
赵人患鼠,乞猫于中山,中山人予之。猫善扑鼠及鸡。月余,鼠尽而鸡亦尽。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为什么)去诸?”其父曰:“是非若(你)所知也。吾之患在鼠,不在乎无鸡。夫有鼠,则窃吾食,毁吾衣,穿吾垣墉(都是指墙,‘墉’指高墙),坏伤吾器用,吾将饥寒焉。不病于无鸡乎!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离)饥寒犹远。若之何(象这样怎么能)而去夫猫也!”
翻译:赵国有个人(他家)老鼠成灾,(他)到中山国求猫,中山国的人给了他(猫)。猫善于捕捉老鼠和鸡。一个多月,老鼠没了鸡全没了。他的儿子觉得猫是祸患,告诉他的父亲说:“为什么不去掉猫?”他的父亲说:“这不是你所懂的。我所担心的是老鼠,不是没有鸡。有了老鼠,(它)就偷窃我的粮食,毁坏我的衣服,洞穿我的墙壁,破坏我的器具,我将会挨饿受冻。不担心没有鸡啊!没有鸡的话,不吃鸡就完了,离挨饿受冻还远(着呢)。如此怎么能驱除猫啊!”
sān rén chéng hǔ
〖解释〗三个人谎报城市里有老虎,听的人就信以为真。比喻说的人多了,就能使人们把谣言当事实。
〖出处〗《战国策·魏策二》:“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
战国时代,互相攻伐,为了使大家真正能遵守信约,国与国之间通常都将太子交给对方
作为人质。“战国策”:“魏策”有这样一段记载:
魏国大臣庞葱,将要陪魏太子到赵国去作人质,临行前对魏王说:
“现在有个一人来说街市上出现了老虎,大王可相信吗?”
魏王道:“我不相信。”
庞葱说:“如果有第二个人说街市上出现了老虎,大王可相信吗?”
魏王道:“我有些将信将疑了。”
庞葱又说:“如果有第三个人说街市上出现了老虎,大王相信吗?”
魏王道:“我当然会相信。”
庞葱就说:“街市上不会有老虎,这是很明显的事,可是经过三个人一说,好像真的有
了老虎了。现在赵国国都邯郸离魏国国都大梁,比这里的街市远了许多,议论我的人又不止
三个。希望大王明察才好。”
魏王道:“一切我自己知道。”
庞葱陪太子回国,魏王果然没有再召见也了。
市是人口集中的地方,当然不会有老虎。说市上有虎,显然是造谣、欺骗,但许多人这
样说了,如果不是从事物*上看问题,也往往会信以为真的。
这故事本来是讽刺魏惠王无知的,但后世人引伸这故事成为“三人成虎”这句成语,乃
是借来比喻有时谣言可以掩盖*的意思。例如:判断一件事情的真伪,必须经过细心考察
和思考,不能道听途说。否则“三人成虎”,有时会误把谣言当成真实的。
【于】
(一)介词。
1.在,从,到
①乃设九宾礼于庭。(在)《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莫知计所出。
③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前一个“于”:从)(《劝学》)
④从径道亡,归璧于赵。(到)《廉颇蔺相如列传》
2.“在……方面”“从……中”
①荆国有余地而不足于民。
②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悔。(《游褒禅山记》)
3.由于
①业精于勤、荒于嬉(《进学解》)
4.向,对,对于。
①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赤壁之战》)
②鲁肃闻刘表卒,言于孙权曰……(《赤壁之战》)
③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师说》)
5.被。
①君幸于赵王。《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屈原列传》)
6.与,跟,同。
①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②燕王欲结于君。《廉颇蔺相如列传》
③莫若遣腹心自结于东,以共济世业。《赤壁之战》
7.比。
①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
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后一个“于”:比)(《劝学》)
【于是】
1.相当于“于+此”,在这时,在这种情况下,对此,从此,因此。例:
①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在这时)
②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在这种情况下)(《捕蛇者说》)
③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罅。(对此)《廉颇蔺相如列传》
④于是余有叹焉。(因此)(《游褒禅山记》)
⑤遂墨以葬文公,晋于是始墨。(从此)
2.连词,表前后句的承接或因果关系,与现代汉语“于是”相同。例:
①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缻。(《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吴之民方痛心焉,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五人墓碑记》)
③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触龙说赵太后》)
【见……于】表示被动。
①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秋水》)
②今是溪独见辱于愚,何哉(《愚溪诗序》)
【译文】 从前,孔于曾加过鲁国的蜡祭。
祭记结束后,他出来在宗庙 门外的楼台上游览,不觉感慨长叹。孔子的感叹,大概是感叹 鲁国的现状。
言偃在他身边问道“老帅为什么叹息?”孔子回答 说:‘大道实行的时代,以及夏、商、周三代英明君王当政的时代, 我孔丘都设有赶上,我对它们心向往之。 “大道实行的时代,天下为天下人所共有。
选举有德行的人和有才能的人来治理天下, 人们之间讲究信用,和睦相处。所以人们不只把自己的亲人当亲人,不只把自己的儿女当作儿女 这样使老年人能够安享天年,使社年人有贡献才力的地方,使年幼的人能得到良好的教育,使年老无偶、年幼无父、年老无子和残废的人都能得到供养。
男子各尽自己的职分,女子各有自己的夫家。人们不愿让财物委弃于无用之地,但不一定要收藏在自己家里。
人们担心有力使不上,但不一定是为了自己。因此,阴谋诡计被抑制而无法实现,劫夺偷盗杀人越货的坏事不会出现,所以连住宅外的大门也可以不关。
这样的社会就叫做大同世界。 “如今大道已经消逝了,天下成了一家一姓的财产。
人们各 把自己的亲人当作亲人,把自己的儿女当作儿女,财物和劳力;都 为私人拥有。诸侯天子们的权力变成了世袭的,并成为名正言顺的礼制,修建城郭沟池作为坚固的防守。
制定礼仪作为纲纪,用 来确定君臣关系,使父子关系淳厚,使兄弟关系和睦,使夫妻关系 和谐,使各种制度得以确立,划分田地和住宅,尊重有勇有智 的人;为自己建功立业。所以阴谋诡计因此兴起,战争也由此产 生了。
夏禹、商汤、周文王、周武王、周成王和周公旦,由此成为 三代中的杰出人物。这六位君子,没有哪个不谨慎奉行礼制。
他 们彰昌礼制的内涵,用它们来考察人们的信用,揭露过错,树立 讲求礼让的典范,为百姓昭示礼法的仪轨。如果有越轨的反常行 为.有权势者也要斥退,百姓也会把它看成祸害。
这种社会就叫 做小康。” ************************************************* 除了译文外还有些参考,也给你贴出来。
昔者仲尼与于蜡宾① ——在理想与现实之间 【原文】 昔者仲尼与于蜡宾②,事毕,出游于观之上③,喟然而叹④。仲 尼之叹,盖叹鲁也。
言偃在侧曰:“君子何叹?”孔子曰:“大道之 行也(5),与三代之英(6),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 “大道之行也,大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 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 独废疾者皆有所养(8)。
男有分,女有归(10)。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 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11),盗窃 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12)。是谓大同。
“今大道既隐(13),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
大人世及以为礼(14),城郭沟池以为固(15)。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 笃父子(16),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 知(18),以功为己(19)。
故谋用是作(20),而兵由此起(21)。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22)。
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谨于礼者也。以 著其义(23),以考其信(24),著有过,刑仁讲让(25),示民有常。
如有不由 此者,在埶者去(26),众以为殃。足谓小康。”
【注释】 ①本节选自《礼运》。《礼运》全篇主要记载了古代社会*风俗的演变, 社会历史的进化,礼的起源、内容以及与社会生活的关系等内容,表达了儒 家社会历史观和对礼的看法。
②蜡(zha):年终举行的祭祀,又称蜡 祭。③观(guan):宗庙门外两旁的楼。
(4)喟(kui)然:感叹的样 子。(5)大道:指太平盛世的社会准则。
(6)三代;指夏朝、南朝和周朝。英:英明君主。
(7)逮:赶上。(8)矜:同“鳏”,老而无妻的人。
孤:年幼无父的人。独:年老无子的人。
废疾:肢体残废的人。(9)分(fei) :职分。
(10)归:女子出嫁。(11)谋:指阴谋诡计。
(12)外户:住宅外面的门。 (13)隐:消逝。
(14)大人:这里指国君。世:父亲传位给儿子。
及:哥哥传位 给弟弟。(15)郭:外城。
沟池:护城河。(16)笃:淳厚。
(17)田里:田地与住宅。 (18)贤:尊重。
(19)功:成就功业。(20)用是:因此。
(21)兵:这里指战争。(22) 选:指杰出的人物。
(23)著:彰显。义:指合理的事情。
(24)考:成就。(25) 刑:典范。
让:礼让。(26)埶(shi):同“势”,指职务。
去:斥退。 【译文】 从前,孔于曾加过鲁国的蜡祭。
祭记结束后,他出来在宗庙 门外的楼台上游览,不觉感慨长叹。孔子的感叹,大概是感叹 鲁国的现状。
言偃在他身边问道“老帅为什么叹息?”孔子回答 说:‘大道实行的时代,以及夏、商、周三代英明君王当政的时代, 我孔丘都设有赶上,我对它们心向往之。 “大道实行的时代,天下为天下人所共有。
选举有德行的人和有才能的人来治理天下, 人们之间讲究信用,和睦相处。所以人们不只把自己的亲人当亲人,不只把自己的儿女当作儿女 这样使老年人能够安享天年,使社年人有贡献才力的地方,使年幼的人能得到良好的教育,使年老无偶、年幼无父、年老无子和残废的人都能得到供养。
男子各尽自己的职分,女子各有自己的夫家。人们不愿让财物。
(1)故为善者天报之以福,为恶者天与之以殃,其自然者也。所以说做善事的人上天以福气报答他,作恶的人上天给他降下灾祸,这就是上天的规律。
(2)卫灵公之时,将之晋,至于濮水之上舍。
“昔者卫灵公将之晋,至濮水之上,税车而放马,设舍以宿。”的译文是:过去卫灵公将到晋国,来到濮水边,卸车放马,布置住处准备夜宿。
(3)臣得之矣,然未习也,请宿习之
我虽得到了,却还没有学习观看,请求晚上学习观看。
望采纳,学习。
1 原文 张文定公齐贤,以右拾遗为江南转运使。
一日家宴,一奴窃银器数事于怀中,文定自帘下熟视不问尔。后文定晚年为宰相,门下厮役往往侍班行,而此奴竟不沾禄。
奴隶间再拜而告曰:“某事相公最久,凡后于某者皆得官矣。相公独遗某,何也?“因泣下不止。
文定悯然语曰:“我欲不言,尔乃怨我。尔忆江南日盗吾银器数事乎?我怀之三十年不以告人,虽尔亦不知也。
吾备位宰相,进退百官,志在激浊扬清,敢以盗贼荐耶?念汝事吾日久,今予汝钱三百千,汝其去吾门下,自择所安。盖吾既发汝平昔之事,汝其有愧于吾而不可复留也。
“奴震骇,泣拜而去。 译文 张齐贤,从右拾遗升为江南转运使。
一天举行家宴,一个仆人偷了若干件银器藏在怀里,齐贤在门帘后看见却不过问。后来,齐贤晚年任宰相,他家的仆人很多也做了官,只有那位仆人竟没有官官职俸禄。
这个奴仆乘空闲时间跪在齐贤面前说:“我侍候您时间最长,比我后来的人都已经封官,您为什么独独遗忘了我呢?“于是哭泣不停。齐贤同情地说:“我本来不想说,你又会怨恨我。
你还记得在江南时,你偷盗银器的事吗?我将这件事藏在心中近三十年没有靠告诉过别人,即使你自己也不知道。我现在位居宰相,任免*,激励贤良,斥退贪官污吏,怎能推荐一个小偷做官呢?看在你侍候了我很长时间,现在给你三十万钱,你离开我这儿,自己选择一个地方安家吧。
因为我既然揭发这件过去的事,你也必然有愧于我而无法再留下。“仆人十分震惊,哭着拜 2 原文:吕蒙正相公不喜记人过。
初参知政事,入朝堂,有朝士于帘内指之曰:“是小子亦参政耶!” 蒙正佯为不闻而过之。其同列怒,令诘其官位姓名,蒙正遽止之。
罢朝,同列犹不能平,悔不穷问,蒙正曰:“一知其姓名,则终生不能复忘,固不如无知也,不问之何损?” 时人皆服其量。 译文:吕蒙正相公不喜欢记着别人的过失。
刚担任副宰相,进入朝堂时,有一位*官吏在朝堂帘内指着吕蒙正说,“这小子也当上了副宰相呀?”吕蒙正装作没有听见走过去了。与吕蒙正同在朝班的同事非常愤怒,下令责问那个人的官位和姓名。
吕蒙正急忙制止,不让(那位同列)查问。下朝以后,那些与吕蒙正同在朝班的同事仍然愤愤不平,后悔当时没有彻底追究。
吕蒙正则说:“一旦知道那个人的姓名;就终身不能忘记,因此还不如不知道那个人的姓名为好。不去追问那个人的姓名,对我来说有什么损失吗?”当时的人都佩服吕蒙正的肚量。
3 原文: 吕文穆公蒙正以宽厚为宰相,太宗尤所眷遇。有一朝士,家藏古鉴,自言能照二百里,欲因公弟献以求知。
其弟伺间从容言之,公笑曰:"吾面不过碟大,安用照二百里?"其弟遂不复敢言.闻者叹服,以为贤于李卫公远矣。盖寡好而不为物累者,昔贤之所难也。
翻译: 吕文穆公蒙正做宰相时总以宽厚待人,太宗非常赏识。有一位朝士,家里收藏古镜,他说此镜能照二百里地, (朝士)想通过吕蒙正的弟弟把古镜献给吕蒙正来求得(吕蒙正的)赏识。
吕蒙正的弟弟告知,吕蒙正笑着说:“我的面子只不过碟子般大小,怎么能照到二百里?”他的弟弟于是不敢再言语。听到此语的人都赞叹佩服,都说其比李卫公更贤德。
嗜好很少并且能够不被外物牵累,(这)是过去的贤人也很难做到的。 4 宋鲁宗道为谕德日,真宗尝有所召,使者及门,宗道不在,移时乃自仁和肆饮归。
中使先入与约,曰:“上怪公来迟,当托何事以对?”宗道曰:“但以实告。”曰:“然则当得罪。”
宗道曰:“饮酒人之常情,欺君臣子之大罪。”中使去,遂以其言对,真宗奇之,谓为真实可大用。
【译文】北宋大臣鲁宗道在任谕德官的那天,真宗曾有事要召他入宫,便派使者去宗道府中传旨,可宗道偏不在家。过了好一会儿,宗道才从仁和肆酒店饮酒而回。
使者便和宗道商议,说:“圣上要责怪您迟迟不来,该以何答复?”宗道说:“只以实情禀告。”使者说:“那可就要获罪了啊。”
宗道说:“喝酒这是人之常情,但若蒙骗君主这才是做臣子的大罪。”使者回宫后具实相告,真宗感到宗道是个奇才,认为他忠实可靠,可委以重用。
5 延陵季子出游,见路有遗金。当夏五月,有披裘而薪①者,季子呼薪者曰:“取彼地金来!”薪者投镰于地, 瞋目②拂手而言曰:“何子居之高,视③之下,仪貌之庄④,语言之野也?吾当夏五月,披裘而薪,岂取金者哉?”季子谢之,请问姓字。
薪者曰:“子皮相之士⑤也,何足语姓字!”遂去不顾。 【注释】 ①薪:砍柴。
裘:羊皮袄。②瞋目:眯着眼。
③视:眼光。④仪貌之庄:外貌高雅。
⑤皮相之士:中看重外表的人。 【译文】 延陵季子外出,看见路上有别人丢失的金子。
正值盛夏五月,有一个披着羊皮袄背着柴经过这里的人,季子以他说:“你把地上的金子捡起来。”背柴的人把镰刀丢到地上,眯上眼,将手一甩,说:“你何以地位那么高而眼光那么浅,外貌高雅,说话却那么粗俗?我*披着皮衣背柴,难道就是捡人家丢失的金子的人吗?”季子向他道谢,请问他的姓名。
背柴的人说:“你是个只看外表的人,哪里值得向你通名道姓呢!”接着就走了。 6 郗超①与谢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