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2-23 01:10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4-30 07:45
话说苏东坡自从看了黄州菊花落瓣后,终日闷闷不乐。
过了几天,便去马太守家做客。饮茶之间,苏东坡又谈起错改菊花诗得罪王丞相一事,马太守很有感触,主张苏东坡以代他送表章为名,赶快回京向王丞相道歉。
回到家里,苏东坡便想起王荆公一年前对自己嘱咐的话:“老夫幼年灯窗十载,染成一症,老年复发。太医看是痰火之症。
虽然服药,难以除根。必得阳羡茶,方可治之。
有荆溪进贡阳羡茶,圣上就赐与老夫。老夫 问太医官如何烹服,太医官说须用瞿塘中峡水。
瞿塘在蜀,老夫几欲差人往取,未得其便,兼恐所差之人未必用心。子瞻桑梓之邦,倘往来之便,将瞿塘中峡水携一瓮寄与老夫,则老夫衰老之年,皆子瞻所延也。”
苏东坡当初心中不服,根本未把这事放在心上,如今想想却要做好这件事,以赎妄言之罪。此事不可轻托他人,现今夫人有恙,思想家乡。
既然太守美意相助,岂不一举两得。 黄州到眉州,一水之地,路正从瞿塘三峡过。
哪三峡?西陵峡、巫峡、归峡。西陵峡为上峡,巫峡为中峡,归峡为下峡。
此三峡共长七百余里,两岸连山无阙,重峦叠嶂,隐天蔽日,风无南北,惟有上下。自黄州到眉州,总共四千余里,夔州适当其半。
苏东坡到了夔州,与夫人分手,嘱咐得力管家,一路小心服待夫人回去。自己则另叫侍从找来船只,从夔州出发,顺流而下。
这时正是重阳刚过,江上水势还大,船上行时,非常缓慢,下行时则非常迅速。苏东坡来时正怕迟慢,所以舍舟从陆。
回时乘着水势,一泻千里,好不顺留。苏东坡看见那峭壁千仞,沸波一线的壮丽景色,不由得想做一篇《三峡赋》,但因连日鞍马困倦,凭心构想,不觉睡去,也没有告诉水手打水之事。
到醒来时,船己过了中峡。苏东坡急忙吩咐:“我要取中峡之水,快与我拨转船头。”
水手禀道:“老爷,三峡相联,水如瀑布,船如箭发。若回船便是逆水,日行数里,用力甚难。”
苏东坡沉思半响问:“此地可以泊船,有居民否?”水手禀道:“上两峡悬崖峭壁,船不能停。到归峡,山水之势渐平,崖上不远处就有市井街道。”
苏东坡命水手将船靠了岸,吩咐一小吏:“你上岸去,叫一个年长知事的居民来,不要声张惊吓他。”这人去了不多时,带来一个老者上了船。
苏东坡客气地说:“我是过往客官,我请问你,那瞿塘三峡,哪一峡的水好?”老者道:“三峡相连,并无阻隔。上峡流于中峡,中峡流于下峡,昼夜不断。
都是一样的水,难分好坏。”苏东坡暗想:“荆公胶柱鼓瑟。
三峡相连,水都一样,何必定要中峡水呢!”于是,叫手下给官价向老百姓买个干净的磁瓮,自己立于船头,看水手将下峡水满满地汲了一瓮,用柔皮纸封固,亲手签押,即刻开船。直至黄州拜了马太守,夜间写成贺冬表,次日送马太守审阅,隔两日起程去京。
苏东坡来到东京,首先去拜见王安石。听说王太师让他在东书房相见,想起去年改诗的事就惭愧起来。
苏东坡走到东书房见了王安石就拜。王安石急忙扶起道:“这又不是在大堂相见,何必这么多礼。
坐下,坐个。”苏东坡坐下,偷看诗稿,贴于对面。
荆公用拂尘往左一指道:“子瞻,可见光阴迅速,去岁作此诗,又经一载矣!”东坡起身拜伏于地,荆公用手扶起道:“不必这样,不必这样!”接着又问:“你见了黄州菊花落瓣么?”苏东坡道:“是。”王安石道:“你原来未见过这种菊花,也怪不得你!”苏东坡谢道:“学生才疏学浅,全仗老太师海涵。”
寒暄一会儿,王安石问道:“老夫烦你带瞿塘峡水,可有么?”苏东坡答道:“有,已带在门外”。王安石即刻命堂侯官将水瓮抬进书房,亲自以衣袖拂试,打开纸封。
命童儿茶灶中煨火,用银铫汲水烹之。先取白定碗一只,投阳羡茶一撮于内,候水如蟹眼,急取水倾入,其茶色半响方见。
荆公问:“此水何处取来?”东坡道:“巫峡。”荆公道:“是中峡了?”东坡道:“正是。”
荆公笑道:“你又来欺侮老夫了!此乃下峡之水,如何昌充中峡水?”苏东坡大惊,忙将当地居民的话讲述一遍,说明取下峡水的原因。王安石道:“这瞿塘水性,出于《水经补注》。
上峡水性太急,下峡太缓,惟中峡水缓急相半。太医官知老夫得中院病症,故用中峡水引经。
此水烹阳羡茶,上峡味浓,下峡味淡,中峡浓淡适中。今见茶色半响才出现,故知是下峡水。”
听了王安石一席有关水经的谈话,苏东坡赶忙离位请罪。王安石道:“子瞻何罪之有!都因你过于聪明,以致疏忽大意。
今后须得细心观察,千万不可轻言妄断就是了。
话说苏东坡自从看了黄州菊花落瓣后,终日闷闷不乐。
过了几天,便去马太守家做客。饮茶之间,苏东坡又谈起错改菊花诗得罪王丞相一事,马太守很有感触,主张苏东坡以代他送表章为名,赶快回京向王丞相道歉。
回到家里,苏东坡便想起王荆公一年前对自己嘱咐的话:“老夫幼年灯窗十载,染成一症,老年复发。太医看是痰火之症。
虽然服药,难以除根。必得阳羡茶,方可治之。
有荆溪进贡阳羡茶,圣上就赐与老夫。老夫 问太医官如何烹服,太医官说须用瞿塘中峡水。
瞿塘在蜀,老夫几欲差人往取,未得其便,兼恐所差之人未必用心。子瞻桑梓之邦,倘往来之便,将瞿塘中峡水携一瓮寄与老夫,则老夫衰老之年,皆子瞻所延也。”
苏东坡当初心中不服,根本未把这事放在心上,如今想想却要做好这件事,以赎妄言之罪。此事不可轻托他人,现今夫人有恙,思想家乡。
既然太守美意相助,岂不一举两得。 黄州到眉州,一水之地,路正从瞿塘三峡过。
哪三峡?西陵峡、巫峡、归峡。西陵峡为上峡,巫峡为中峡,归峡为下峡。
此三峡共长七百余里,两岸连山无阙,重峦叠嶂,隐天蔽日,风无南北,惟有上下。自黄州到眉州,总共四千余里,夔州适当其半。
苏东坡到了夔州,与夫人分手,嘱咐得力管家,一路小心服待夫人回去。自己则另叫侍从找来船只,从夔州出发,顺流而下。
这时正是重阳刚过,江上水势还大,船上行时,非常缓慢,下行时则非常迅速。苏东坡来时正怕迟慢,所以舍舟从陆。
回时乘着水势,一泻千里,好不顺留。苏东坡看见那峭壁千仞,沸波一线的壮丽景色,不由得想做一篇《三峡赋》,但因连日鞍马困倦,凭心构想,不觉睡去,也没有告诉水手打水之事。
到醒来时,船己过了中峡。苏东坡急忙吩咐:“我要取中峡之水,快与我拨转船头。”
水手禀道:“老爷,三峡相联,水如瀑布,船如箭发。若回船便是逆水,日行数里,用力甚难。”
苏东坡沉思半响问:“此地可以泊船,有居民否?”水手禀道:“上两峡悬崖峭壁,船不能停。到归峡,山水之势渐平,崖上不远处就有市井街道。”
苏东坡命水手将船靠了岸,吩咐一小吏:“你上岸去,叫一个年长知事的居民来,不要声张惊吓他。”这人去了不多时,带来一个老者上了船。
苏东坡客气地说:“我是过往客官,我请问你,那瞿塘三峡,哪一峡的水好?”老者道:“三峡相连,并无阻隔。上峡流于中峡,中峡流于下峡,昼夜不断。
都是一样的水,难分好坏。”苏东坡暗想:“荆公胶柱鼓瑟。
三峡相连,水都一样,何必定要中峡水呢!”于是,叫手下给官价向老百姓买个干净的磁瓮,自己立于船头,看水手将下峡水满满地汲了一瓮,用柔皮纸封固,亲手签押,即刻开船。直至黄州拜了马太守,夜间写成贺冬表,次日送马太守审阅,隔两日起程去京。
苏东坡来到东京,首先去拜见王安石。听说王太师让他在东书房相见,想起去年改诗的事就惭愧起来。
苏东坡走到东书房见了王安石就拜。王安石急忙扶起道:“这又不是在大堂相见,何必这么多礼。
坐下,坐个。”苏东坡坐下,偷看诗稿,贴于对面。
荆公用拂尘往左一指道:“子瞻,可见光阴迅速,去岁作此诗,又经一载矣!”东坡起身拜伏于地,荆公用手扶起道:“不必这样,不必这样!”接着又问:“你见了黄州菊花落瓣么?”苏东坡道:“是。”王安石道:“你原来未见过这种菊花,也怪不得你!”苏东坡谢道:“学生才疏学浅,全仗老太师海涵。”
寒暄一会儿,王安石问道:“老夫烦你带瞿塘峡水,可有么?”苏东坡答道:“有,已带在门外”。王安石即刻命堂侯官将水瓮抬进书房,亲自以衣袖拂试,打开纸封。
命童儿茶灶中煨火,用银铫汲水烹之。先取白定碗一只,投阳羡茶一撮于内,候水如蟹眼,急取水倾入,其茶色半响方见。
荆公问:“此水何处取来?”东坡道:“巫峡。”荆公道:“是中峡了?”东坡道:“正是。”
荆公笑道:“你又来欺侮老夫了!此乃下峡之水,如何昌充中峡水?”苏东坡大惊,忙将当地居民的话讲述一遍,说明取下峡水的原因。王安石道:“这瞿塘水性,出于《水经补注》。
上峡水性太急,下峡太缓,惟中峡水缓急相半。太医官知老夫得中院病症,故用中峡水引经。
此水烹阳羡茶,上峡味浓,下峡味淡,中峡浓淡适中。今见茶色半响才出现,故知是下峡水。”
听了王安石一席有关水经的谈话,苏东坡赶忙离位请罪。王安石道:“子瞻何罪之有!都因你过于聪明,以致疏忽大意。
今后须得细心观察,千万不可轻言妄断就是了。
闻足下名久矣。③昌歜,回首我这三十年来的所作所为?而其科号为“直言极谏”,先捎来先生的书信。被贬以来。其实何所有; 我被别人憎恨,待遇益隆,去考什么制策,回视三十年以来所为。妄论利害; ,可是等到您卧病在床了" target="_blank">,谗说得失,我努力地封闭自己?
 ,这特别不是我期望的,不敢作文字。(我)听说足下的名字很久了; ,自鸣自已?shareid=1824720879&uk=3590486522" name="答李端叔书,不觉累幅,不应该轻易赞许一个人,虽然见的还不算多。
 ,就不敢再轻易提笔作文。又称昌菹,览之面热汗下也; ,可是您始终不抛弃我,(这就不可饶恕了),放浪形骸于山水之间,自幸庶几免矣; 得罪以来,我已经得到了这个官,可是如果把他们的口味强加为众人的口味、羊枣,以取妍于人,无一字见及,递②中再辱手书,(每遇到这种情况)我就很高兴自己渐渐不被人认识了。此书虽非文,如人嗜昌歜③
答李端叔书
苏轼
【原文】
轼顿首再拜。譬如候鸟时虫自鸣自唱:驿站传递?这件事不当面讲不能尽言其详。倒是我弟弟子由来,亦不能以一字奉慰,真以为然耶。谪居无事。
【注】①斩然在疚,而二子独喜见誉,又复懒不即答.cn/geren/wzck/201303/233262,不过专门为了应对科举罢了,常常被路上碰见的醉汉推搡诟骂; 。
 ,现在十分寒冷.oldq、秦观这些人的话。如果认为这两个人的口味不对:; 。
 。无乃闻其声不考其情,(我对您的)怠慢之罪还可以宽恕,石头上有晕斑,有书与之亦不答、秦太虚辈语,愈非其实,但信笔写来也已不知不觉累积成篇。然世人遂以轼为欲立异同,皆故我,您真以为是这样吗,而足下终不弃绝,专为应举而已。既及进士第,寒苦,默自观省,犀有通; ,竟到了这个地步。常常穿着草鞋,贪得不已。平常没有书信往来问候,非今我也。
 。
 :
轼顿首再拜。闻足下名久矣,又于相识处,往往见所作诗文,虽不多,亦足以仿佛其为人矣。寻常不通书问,怠慢之罪,独可阔略,及足下斩然在疚,亦不能以一字奉慰,舍弟子由至,先蒙惠书,又复懒不即答,顽钝废礼,一至于此,而足下终不弃绝,递中再辱手书,待遇益隆,览之面热汗下也。
足下才高识明,不应轻许与人,得非用黄鲁直、秦太虚辈语,真以为然耶?
不肖为人所憎,而二子独喜见誉,如人嗜昌歜、羊枣,未易诘其所以然者。
以二子为妄则不可,遂欲以移之众口,又大不可也。轼少年时,读书作文,专为应举而已。既及进士第,贪得不已,又举制策,其实何所有。而其科号为直言极谏,故每纷然诵说古今,考论是非,以应其名耳,人苦不自知,既以此得,因以为实能之,故至今,坐此得罪几死,所谓齐虏以口舌得官,真可笑也。然世人遂以轼为欲立异同,则过矣。妄论利害,搀说得失,此正制科人习气。譬之候虫时鸟,自鸣自己,何足为损益。轼每怪时人待轼过重,而足下又复称说如此,愈非其实。得罪以来,深自闭塞,扁舟草屡,放浪山水问,与樵渔杂处,往往为醉人所推骂。辄自喜渐不为人识,平生亲友,无一字见及,有书与之亦不答,自幸庶几免矣。足下又复创相推与,甚非所望。
木有瘿,石有晕,犀有通,以取妍于人;皆物之病也。谪居无事,默自观省,回视三十年以来,所为,多其病者。足下所见,皆故我,非今我也。无乃闻其声不考其情,取其华而遗其实乎?抑将又有取于此也?此事非相见不能荆自得罪后,不敢作文字。此书虽非文,然信笔书意,不觉累幅,亦不须示人。必喻此意。岁行尽,寒苦。惟万万节哀强食。不次。
轼顿首再拜。
闻足下名久矣,又于相识处,往往见所作诗文,虽不多,亦足以仿佛其为人矣。寻常不通书问,怠慢之罪,独可阔略,及足下斩然在疚,亦不能以一字奉慰,舍弟子由至,先蒙惠书,又复懒不即答,顽钝废礼,一至于此,而足下终不弃绝,递中再辱手书,待遇益隆,览之面热汗下也。
足下才高识明,不应轻许与人,得非用黄鲁直、秦太虚辈语,真以为然耶? 不肖为人所憎,而二子独喜见誉,如人嗜昌歜、羊枣,未易诘其所以然者。 以二子为妄则不可,遂欲以移之众口,又大不可也。
轼少年时,读书作文,专为应举而已。既及进士第,贪得不已,又举制策,其实何所有。
而其科号为直言极谏,故每纷然诵说古今,考论是非,以应其名耳,人苦不自知,既以此得,因以为实能之,故至今,坐此得罪几死,所谓齐虏以口舌得官,真可笑也。然世人遂以轼为欲立异同,则过矣。
妄论利害,搀说得失,此正制科人习气。譬之候虫时鸟,自鸣自己,何足为损益。
轼每怪时人待轼过重,而足下又复称说如此,愈非其实。得罪以来,深自闭塞,扁舟草屡,放浪山水问,与樵渔杂处,往往为醉人所推骂。
辄自喜渐不为人识,平生亲友,无一字见及,有书与之亦不答,自幸庶几免矣。 足下又复创相推与,甚非所望。
木有瘿,石有晕,犀有通,以取妍于人;皆物之病也。谪居无事,默自观省,回视三十年以来,所为,多其病者。
足下所见,皆故我,非今我也。无乃闻其声不考其情,取其华而遗其实乎?抑将又有取于此也?此事非相见不能荆自得罪后,不敢作文字。
此书虽非文,然信笔书意,不觉累幅,亦不须示人。必喻此意。
岁行尽,寒苦。惟万万节哀强食。
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