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2-21 12:39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5 08:04
泛指年轻有为的侠士,古时候对出门在外的少年或青年练武者的称呼。多出现在古装武侠影视作品及武侠小说中。
侠者,仁义之人也。古代的少年侠客,这类人或武功高强、仗剑闯荡江湖、行侠仗义,或文采卓绝、白衣飘飘、傲然于世,或默默无闻,独耕深山,隐名于世。
《史记·游侠列传》:“要以功见言信,侠客之义又曷可少哉!”
唐元稹《侠客行》:“侠客不怕死,怕死事不成。”
清许秋垞《闻见异词·侠客》:“有一侠客,神剑术。”
郑振铎《论武侠小说》:“于是在他们的幼稚的心理上,乃悬盼着有一类‘超人’的侠客出来。”
道士李白有诗云:“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可见侠客并不是受雇者,不隶属于统治阶级的任何一部门,他们身手不凡,来去无踪,却从来没有企图用武力控制或者协助控制当时的社会。侠客遵循的不是儒学思想中的“忠”,而是“正义”与道家哲学,这种差别单是从三者所用的武器上便可略窥一二。
骑士用长矛,攻击半径大,将自己包围在一个大圆中,以自我为中心;武士用太刀,刃锋利无比,刀身刚硬不可摧,一刀杀一人,刀一出鞘不是你死便是我亡;侠客用剑,刚中带柔,舞时游刃有余,往往点到即止,处处留三分余地。正是这种特性使得侠客不可能在中华的正史上大放异彩。
《游侠列传》是《史记》名篇之一,记述了汉代著名侠士朱家、剧孟和郭解的史实。
司马迁实事求是地分析了不同类型的侠客,充分地肯定了“布衣之侠”、“乡曲之侠”、“闾巷之侠”,赞扬了他们“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不矜其能,不伐其德”等高贵品德。
指名气大的侠客。
《史记·季布栾布列传》:“ 汝阴侯滕公心知 朱家 大侠,意 季布 匿其所。”
《后汉书·*传》:“时河南太守同郡陈遵, 关西 之大侠也。”
明宋濂《瑞安吴门三贞母墓版文》:“逮 荃 六岁,天下绎*,大侠聚兵,阴窃生杀之权者甚众。”
大侠 (江湖中人,武侠小说中形象)
大侠本指那些身怀绝技、有勇有谋、大公无私的江湖好汉。
他们常常游走于江湖之中,行侠仗义、惩凶除恶、劫富济贫,做出一些让百姓称颂敬仰,而一般人不敢做或做不到的义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