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2-21 12:48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7 12:30
参考译文:
承君,名任,字是常,自号拙斋先生。他的父亲叫承兑,因为孝顺闻名乡里,从事编写地方志的工作。 承拙斋在宜兴向杭生老师学习,精通五经四书,广泛地涉猎诸子百家,写诗歌、八股文等,并且把亲自做事当作自己的追求。补学生员,参加了九次乡试,都没有考中。 借所学的知识教授学生,终老一生。作《爱吾庐记》来自我表述,文章的内容是:“爱吾庐是承斋先生读书的地方。有几间破旧的房屋,不能遮蔽风雨、太阳;庭院狭小,没有奇葩异卉可以娱乐眼睛。
有书几千卷,先生在房屋中昼夜讲习。有四个儿子一个孙子,分别授予一部经书,每天和他们辨析所学文章中的问题。让他们写诗歌文辞,以圈点他们的文章为乐趣。没有童仆使唤,有到爱吾庐的人,就请进来,用粗陋的饭食招待,相对而坐,与他们谈论古今圣贤之人,就像在几案边会晤一样。先生用穷究事物的原理获得知识作为地基,用身体力行来登堂入室,用惩戒怨恨、遏制*为院墙,用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为门户,用读写书策、吟咏诗歌为花园。保全我没有受到尘俗玷污的本性,处于这个地方就心情安定,进入这个地方就自得其乐,这些是没有必要向其他人说的。”他的乐趣就是这样。他常常对学生说:“文章、诗歌的词句文法都是小技艺,对身心有何好处?读圣贤书,难道就像这样吗?”他的儿子承志,进京参加会试。临行前,承拙斋告诉他:“立身行事要有羞耻之心,这是安身立命的根本,在得失之间,要慎重对待!”承志的兄弟都恭顺谨慎、努力学习,这都是他们的父亲教的。承拙斋写有《四书质疑录》《拙斋集》若干卷,八股文若干篇。享年六十六岁,在嘉庆三年三月十五日去世。
承拙斋十三岁时母亲就去世,那时,他已经知道守孝。父亲死后,他教育抚养异母小弟,对小弟恩礼有加。居住在乡里,忠厚的行为特别多。因为要把他重要的大的方面写下来,所以不写这些。杭生,名乐,是品行醇厚的人,跟从他学习的都称他为“留闲先生”,眼睛失明了。承拙斋侍奉了八年,等到先生死后,邀请同门师兄弟,详细写出杭生的品行禀告给学官,褒扬他的门风。承拙斋教育的学生中阳湖的张淳、宜兴的陆典畴,都因为尽力做事闻名乡里。
评论:自从应对科举考试的时文兴起,六经四书就成为科举制度中进入仕途的手段。父亲用这些教他的儿子,老师用这些教授他的学生。周公、孔子的学说,每天都挂在嘴边,用笔写在纸上,但一辈子不知道所学为何物的人很多。而承拙斋教育人,让他们用心去体验领悟,并勉励他的儿子要知羞耻,古代的君子,和这些有何区别呢?承志给我说,他父亲一生信奉的一个字就是“恕”。但到了晚年承拙斋却说:“我曾经用‘恕’来待人接物,很好;如今才知道这还不够啊,还应该思考孟子‘要多 反思自己’的话。”由此,承拙斋学问达到的深浅程度,和在学问上的勤勉以及到老还乐此不疲的精神,都可以知道了。
26。
⑴任用,选拔⑵领,邀请⑶告诉,对……说⑷好处27。⑴爱吾庐是拙斋先生读书的地方。
⑵让儿孙写作诗歌文章,以圈点批改为乐趣。⑶处在这个地方就心思安宁,进入(房屋)就怡然自得,这些都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
28。⑴博览群书,身体力行⑵安贫乐道,不慕荣利⑶教诲子孙,乐此不疲⑷凭借读书授课,意在修养身心⑸勤奋著书⑹热情好客。
文言文翻译:山东省平邑县兴蒙学校李传鹏 承君,名任,字是常,自号拙斋先生。他的父亲叫承兑,因为孝顺闻名乡里,从事编写地方志的工作。
承拙斋在宜兴向杭生老师学习,精通五经四书,广泛地 涉猎诸子百家,写诗歌、八股文等,并且把亲自做事当作自己的追求。 补学生员,参加了九次乡试,都没有考中。
借所学的知识教授学生,终老一生。作《爱吾庐记》来自我表述,文章的内容是:“爱吾庐是承斋先生读书的地方。
有几间破旧的房屋,不能遮蔽风雨、太阳;庭院 狭小,没有奇葩异卉可以娱乐眼睛。 有书几千卷,先生在房 屋中昼夜讲习。
有四个儿子一个孙子,分别授予一部经书,每天和他们辨析所学文章中的问题。让他们写诗歌文辞,以圈点他们的文章为乐趣。
没有童仆使唤,有到 爱吾庐的人,就请进来,用粗陋的饭食招待,相对而坐,与他们谈论古今圣贤之人,就像在几案边会晤一样。先生用穷究事物的原理获得知识作为地基,用身体力行 来登堂入室,用惩戒怨恨、遏制*为院墙,用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为门户,用读写书策、吟咏诗歌为花园。
保全我没有受到尘俗玷污的本性,处于这个地方就心 情安定,进入这个地方就自得其乐,这些是没有必要向其他人说的。”他的乐趣就是这样。
他常常对学生说:“文章、诗歌的词句文法都是小技艺,对身心有何好 处?读圣贤书,难道就像这样吗?”他的儿子承志,进京参加会试。 临行前,承拙斋告诉他:“立身行事要有羞耻之心,这是安身立命的根本,在得失之间,要慎重 对待!”承志的兄弟都恭顺谨慎、努力学习,这都是他们的父亲教的。
承拙斋写有《四书质疑录》《拙斋集》若干卷,八股文若干篇。享年六十六岁,在嘉庆三年三 月十五日去世。
《张岱家传》文言文阅读答案是:
6.B
7.D
8.(1)你就算了,回去后教育儿子读书,希望能保持住先人的事业。
(2)朋友用经书中的考题彼此商量,(考题)一传入他耳中文章马上就形成了,后来再有谈到(考题)的,他就堵住耳朵不敢听了。
9.考生书法的优劣对考试成绩有影响;可捐纳财货进入太学;考题出自经书;考官的喜好直接决定考试结果。
1.原文:
祖讳汝霖,号雨若。幼好古学,博览群书。少不肯临池学书,字丑拙,试有司,辄不利。遂输粟入太学,淹赛二十年。文恭①捐馆,家难渐至。大父读书龙光楼,辍其梯,轴辕传食,不下楼者三年。江西邓文杰公至越,吊文恭。文恭墓木已拱,攀条泫然,悲咽而去。大父送之邮亭,文洁对大父邑邑不乐,盖文洁中忌者言,言大父逆开酒肆,不事文墨久矣,故见大父觐歇预。是日将别,顾大父曰:汝则已矣,还教子读书,以期不坠先业。大父泣曰:侄命墨,特耕而不获耳,蔗襄尚不敢不勤。文洁曰:有是乎?吾且面试子。乃姑六十而耳顾题,大父走笔戎,文不加点。文洁惊喜,去节曰:子文当名世,何止料名?阳和子其不死矣!
甲午正月朔,即入南都,读书鹤鸣山,书夜不辍,病目眚,下帏静坐者三月。友人以经书题相商,入耳文立就,后有言及者,辄塞耳不敢听。入闲,日未午,即完牍,牍落一老教谕房。其所取牍,上大主考九我李公,詈不佳,令再上,上之不佳,又上,至四至五,房牍且尽已。教谕忿恚而泣,公简其牍少七卷,问教谕,教谕曰:七卷大不通,留作笑资耳。公曰:亟取若笑资来!公一见,抚掌称大妙,洗卷更置丹铅。《易经》以大父拟元,龚三益次之,其余悉置高等。
乙未,成进士,授清江令,调广昌,僚【案】多名下士。贞父黄先生善谑弄,易大父为纨绔子。巡方下疑狱,令五县会【】之,贞父语同寅曰:爰书例应属我,我勿受,诸君亦勿受,吾将以困张广昌。大父知其意,勿固辞,走笔数千言,皆引经据典,断案如老吏,贞父歙然张口,称奇才!奇才!遂于大父定交,称莫逆。满六载,考卓异第一。
2.题目:
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不事文墨久已事:从事
B.病目眚病:疲惫
C.詈不佳詈:责骂
D.令五县会鞠之鞠:审讯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汝霖早年虽博览群书,但在科举方面并不顺利,直至他父亲去世都没有考取功名。
B.邓文浩公听信别人的传言,认为张汝霖已难以造就,后通过当面测试才改变了看法。
C.张汝霖参加科考时差点因老教谕的昏聩而名落孙山,幸亏主考官的慧眼才榜上有名。
D.黄贞父断案时遇到难题,无法解决,张汝霖下笔千言,精准断案,黄称赞他为奇才。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汉语。(8分)
(1)汝则已矣,还教子读书,以期不坠先业。
(2)友人以经书题相商,人耳文立就,后有言及者,辙塞耳不敢听。
9.根据文中张作霖的科举经历,概括当时科举考试的相关特点。(4分)
小题1:C小题1:C小题1:B小题1:⑴(4分)(周梅圃)修复了风峪山堤坝,堵住山中积水,并疏导水流使它进入汾河,老百姓感激他。
⑵(3分)官吏中有人用征收粮食坑害百姓来取悦上级*,(他们对这样的事)习以为常了。 小题1:逊:退避,让步小题1:②说明其刚强耿直, ④是王亶望所设奸计,⑥说明其清廉小题1:“百姓把他主持的治水工程称为周公闸、周公桥”是感激他兴修水利,造福于民,与周梅圃的“廉洁正直”间并无因果关联小题1:本题考查翻译能力。
关键点是:⑴语意通顺,1分;障:堵住、挡住,1分;潦:积水,1分;德:感激,1分。⑵语意通顺,1分;毒:坑害,1分;恒:平常的、普通的,1分。
断句:周梅圃君家传〔清〕姚鼐梅圃君,长沙人,周氏,讳克开,字乾三,梅圃其自号也。以举人发甘肃,授陇西知县,调宁朔。
其为人明晓事理,敢任烦剧,耐勤苦。宁朔属宁夏府,并河有三渠:曰汉来、唐延、大清,皆引河水入渠,以灌民田。
唐延渠行地,多沙易漫,君治渠使狭而深,又颇改其水道,渠行得安,而渠有暗洞,以泄水于河,故旱涝皆赖焉。唐延渠暗洞坏,宁夏县吏欲填暗洞,而引唐渠水尽入汉渠,以利宁夏民,而宁朔病矣。
君力督工修复旧制,两县皆利。大清渠者,康熙年始设,长三十余里,久而首尾石门皆坏,民失其利,君修复之,皆用日少而成功远。
君在宁夏多善政,而治水绩最巨,民以所建曰周公闸、周公桥云。寻擢贵州都匀知府。
从总督吴达善、侍郎钱维城治贵州逆苗狱,用法有失当者,力争无少逊。调贵阳,亦以强直忤巡抚宫兆麟,因公累解职。
引见,复授山西蒲州知府,调太原。清厘积狱, 修复风峪山堤堰,障山潦,导之入汾,民德之。
累擢至江西吉南道,以过降官,复再擢为浙江粮储道。当是时,王亶望为浙江巡抚。
吏以收粮毒民以媚上官者,习为恒矣 ,君素闻,疾之。至浙,身自誓不取纤毫润,请于巡抚,约与之同心。
抚臣姑应曰善,而厌君甚,无术以去之也。反奏誉君才优,粮储常事易治,而其时海塘方急,请移使治海塘。
于是调杭嘉湖海防道。君改建海岸石塘,塘大治,被劳疾,卒于任,而王亶望在官卒以贪败。
世言苟受君言,岂徒国利,亦其家之安也。 君卒后,家贫甚,天下称清吏者,曰周梅圃云。
姚鼐云:梅圃,乾隆间循吏也。夫为循吏传,史臣之职,其法甚严。
不居史职,为相知之家作家传,容有泛滥辞焉。余嘉梅圃之治,为之传,取事简,以为后有良史,取吾文以登之列传,当无愧云。
(选自《惜抱轩全集》,有改动) 附:参考译文梅圃,长沙人,姓周,名克开,字乾三,梅圃是他的自号。他凭借举人的身份被派到甘肃,并被任命为陇西知县,(后来)调往宁朔。
他为人明白事理,敢于担当繁重的事务,做事情不辞劳苦。宁朔属于宁夏府,挨着黄河的有三条水渠:叫做汉来渠、唐延渠、大清渠,都是引黄河水入渠,用来灌溉百姓的农田。
唐延渠经过的地方多沙而且容易泛滥,周梅圃整治该水渠使它变得狭长而且深邃,又稍微改变它水流方向,唐延渠的行水得以安全畅通,而且渠道中设有暗洞,用来把过多的水排泄到黄河里,所以旱涝天气都依赖那条水渠。唐延渠的暗洞坏了,宁夏县的官吏想填了暗洞,而把唐渠的水都引入到汉渠,以利于宁夏的百姓,但(这样一来)宁朔就受害了。
周梅圃全力监工修复原来的式样,使两县都得到好处。大清渠,是康熙年才开凿的,长三十多里,时间久了,首尾的石门都毁坏了,百姓不能再享受它的好处,周梅圃修复了它,都用时少但功效长远。
周梅圃在宁夏有很多良好的政绩,而以治水的功绩最大,百姓把他主持建造的治水工程称为周公闸、周公桥。不久,周梅圃被提拔为贵州都匀知府。
跟从总督吴达善、侍郎钱维城处理贵州苗族的叛乱案件,对依法断案却处置不当的,他据理力争,毫不让步。被调往贵阳,也因为刚强耿直,触犯巡抚宫兆麟,因公事牵累被解除职务。
受到引见,又被任命为山西蒲州知府,被调往太原。清理积聚的案件,修复了风峪山堤坝,堵住山中积水,并疏导水流使它进入汾河,老百姓感激他。
周梅圃经多次提拔,官至江西吉南道,因为犯了过错被降了官职,后又被提拔为浙江粮储道。在这个时候,王亶望担任浙江巡抚。
官吏中有人以征收粮食加害百姓来取悦上级*,(他们对这样的事)习以为常了。周梅圃早就听闻(这种事),对此深恶痛绝。
周梅圃来到浙江,自己发誓不取丝毫好处,并向巡抚请求铲除积弊,与他约定要同心同德。巡抚表面说“好”,而实际上十分讨厌周梅圃,只是没有办法使他离开。
相反上奏朝廷赞誉周梅圃有突出的才能,管理粮食储备是平常的政事,容易处理,而当时海塘正处在危急中,请求将周梅圃调去治理海塘。于是(周梅圃)被调任杭嘉湖海防道。
周梅圃改建海岸石塘,石塘得到大的整治,而周梅圃终因积劳成疾死在任上,王亶望在官场中也最终因为贪婪而自毁。世人说(认为)王亶望如果能接受周梅圃的意见,哪里只是对国家有利,也有利于他自己的身家安全啊。
周梅圃死后,家中十分贫困,天下人称赞清廉的官吏,都会提到周梅圃。我认为:周梅圃,是乾隆年间一位守法循理的官吏。
为守法循理的官吏。
1。
D 2。C 3。
A 4。B 5。
(1)所以山上生长的植物也符合这一点,它们的味道都是苦涩的。但是物性虽苦,快乐却从中产生。
(2)人懂得因快乐的事物而快乐,却不懂得痛苦是从快乐中产生的。 那么,快乐与痛苦,相互间的距离有多远呢! (3) 夫差因沉湎酒色而灭亡,勾践因卧薪尝胆而兴盛,不也如同这样吗!【解析】 1。
御:盖,覆盖 2。 C。
可以用来,以,用来,连词A。 兼词,于此/句末语气助词,无实义B。
连词,表修饰/连词,表并列D。代词,他,他的/副词,加强反问语气。
3。③是膏粱之子的奢侈行为,不符合。
⑥是指黄杜这种植物的功用。 排除后可知选A,另,②也是符合的。
4。“只好早出晚归”错,为了减轻路途劳苦,先生的朋友中有的就住在山上。
5。(1)中,焉各1分,句意1分。
(2)乐其乐,前一个乐1分,相去1分,几何1分,句意1分。 (3)前一个以1分,犹1分,句意1分。
参考译文:苦斋,是章溢先生隐居乡野的房舍,有十二间,是用茅草盖成的,坐落在匡山的顶上。匡山在处州府的龙泉县城西南二百里,剑溪就从那儿发源。
匡山的四面,象墙壁一样陡峭的山崖高高耸立,岩石都是青色的,外面高,中间低,像个臼似地。 山的下面只见白云,山顶上常刮北风。
风从北面刮来的,大都不可能甜美而多带苦味,因此植物受北风吹刮,它们的味道都是苦的。但物性苦的植物也乐于生长在这里。
于是,鲜支、黄蘖、苦楝、侧柏这类树木,黄连、苦扶、亭历、苦参、钩夭这类杂草,地黄、游冬、葳、芑这类野菜,槠、栎、草斗这类果实,楛竹这类笋子,没有一种不一丛丛地到处分布,在这里罗列生长。 野蜂在它们中间作窝,采集花汁酿蜜,味道也很苦,山里土话称它作“黄杜”,开始吃的时候很苦,难于下咽,久了就更觉得它甘甜,它能够消治积热,清除燥热心烦的病症。
那里的茶也比一般的茶要苦。那里的瀑布都是从石缝中冲刷而出,源流腾涌激荡,水势湍急,弯弯曲曲,流入巨大的山谷。
水里盛产有花纹的小鱼,形状如同吹沙,味道苦,而且有点辣味,吃它可以醒酒。 匡山距离人居住的地方较远,只有章溢先生喜欢去游玩,但跟随的*多认为先生早去晚归太艰难,因此就选择匡山低洼的地方,把居舍修建在那里。
先生带了几个年岁小的仆人,清除脱落的笋壳,种植些粟豆,就吃那草木的嫩芽和果实。 有时就踏着木鞋攀登山崖,靠着大树吟咏高歌,或者往下走,来到清凉的溪边。
听到打柴人的山歌飞出树林,就拍击着石头随着唱起来。人们没有谁能理解他那种乐趣。
章溢先生曾说过这样的话:“乐与苦,是互相依托转化的;人们只知道乐是乐,却不知道苦也是一种乐,人们只知道把自己的乐当作乐,却不知道苦会从乐中产生出来,那么乐与苦之间,相距能有多远呵!如今那些富贵的人,安闲地坐在华丽的厅堂上,口没有尝过苦菜蓼辣的味道,身没有从事过农田的劳动,睡觉一定要铺上双层的垫褥,进食一定要精美的食品,出外一定要带上服侍的仆役,这些就是人们所认为的乐,有一天福运完了,困顿的生活在意外的灾祸中降临,却不知道那醉饮美酒、饱食肥肉的肚肠,不能装下粗劣的饭食,那垫惯了柔软的垫褥、盖惯了温暖的被子的身躯,不能穿上蓬草藋茎编制的衣裳,(这时)即使想要如同山野的农夫,卑贱的仆役,慌慌张张地奔逃隐藏.在草木丛中苟且求生而不可得,这难道不是以往的乐成了今天的苦吗?所以孟子说:‘上天将要把重大的责任落到这个人身上,一定先要使他的心意匿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的身体饥饿。 ’赵子说:‘好荮虽然使口感到苦,却对疾病有利,忠诚正直的话,虽然刺耳,却有利于修养德行。
’他们的所谓苦,正是我的乐;而他们的所谓乐,却正是我的苦啊。我听说井因为水甜美容易被汲干,李子因为味苦无人采摘而能保存,吴王夫差因为沉缅酒色而灭亡,越王勾贱因为尝胆刻苦而兴盛起来,不也如同这个道理吗?” 我听了这番话,明白了他的意思,就把他的房舍取名叫作苦斋,写了这篇《苦斋记》。
小题1:训 督 学 者/ 皆 有 法 度
小题1:C
小题1:(范仲淹)拟好题目让学生学生写文章,一定自己先写一篇,想了解题目的难易程度。
小题1:(1)勤劳恭谨,以身先之;(2)读书寝食,皆立时刻;(3)惩罚懒惰者;(4)出题作赋,先自为之。
小题1:此题考查学生对句读的理解和分析,要求学生必须理解文意,然后标出。
小题2: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要求学生对重点词语的解释进行重点识记。还要求学生对文章熟读,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然后辨析各个选项。
小题3:此题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和翻译能力,要求学生多读文章,掌握文意,尤其是重点词的翻译。
小题4: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把握,理解文意,把握关键词句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