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教)中八精进事是什么意思/解释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2-21 20:47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6-27 01:08
集异门论十八卷五页云:八精进事者:云何为八?具寿当知;
如有一类,依止城邑,或聚落住。于日初分,著衣持钵,入城邑等,巡行乞食。彼乞食时,作如是念:愿得美妙众多饮食。若不遂心;便作是念:我食虽少;而身轻利。堪能进修所修胜行。作是念已;精进炽然,求得未得,求至未至,求证未证。是名第一精进事。复次具寿!如有一类,依止城邑,或聚落住。于日初分,著衣持钵,入城邑等,巡行乞食。彼乞食时,作如是念:愿得美妙众多饮食。若得遂心;便作是念:我食既多,身力强盛。堪能进修所修胜行。作是念已;精进炽然,求得未得,求至未至,求证未证。是名第二精进事。复次具寿!如有一类,昼营事业,作如是念:我于昼时,既营事业;无暇修学大师圣教。今于夜分,应自策勤,补先间缺。作是念已;精进炽然,求得未得,求至未至,求证未证。是名第三精进事。复次具寿!如有一类,期至明日,作诸事业。便作是念:我既明日当作事业;无暇修学大师圣教。今于夜分,应预精勤,补当间缺。作是念已;精进炽然,求得未得,求至未至,求证未证。是名第四精进事。复次具寿!如有一类,昼行道路,作如是念:我于昼时,既行道路;无暇修学大师圣教。今于夜分,应自策勤,补先间缺。作是念已;精进炽然,求得未得,求至未至,求证未证。是名第五精进事。复次具寿!如有一类,期至明日,当行道路。便作是念:我既明日当行道路;无暇修学大师圣教。今于夜分,应预精勤,补当间缺。作是念已;精进炽然,求得未得,求至未至,求证未证。是名第六精进事。复次具寿!如有一类,正为病苦之所婴缠,便作是念:我既病苦之所婴缠;或有是处,因斯病苦之所婴缠,便舍身命;于大师教,空无所得。作是念已;精进炽然,求得未得,求至未至,求证未证。是名第七精进事。复次具寿!如有一类,病苦婴缠,虽愈未久。作如是念:我遭病苦之所婴缠,虽愈未久;或有是处,病苦还起;因斯病苦,便舍身命;于大师教,空无所得。作是念已;精进炽然,求得未得,求至未至,求证未证。是名第八精进事。如是八种,名精进事。问:何缘此八名精进事?答:精进者,谓策励。由此八事,未生而生;生已倍复增长广大。由此因缘,名精进事。
大德开示:
舍利弗在经中所讲的八精进法是与八懈怠法相对而言的。八精进之第一、二精进与乞食有关。一是到村中乞食不得之人,他们始终专注于道业,当他们没有乞到食物,不是以饥饿躲避修行,而是认为没有进餐,正好身轻体便,还不易昏沉,是用功的最好时间,因此,他们会精进坐禅、经行,不浪费一点时光,以便修有所证。而对于已经乞食得足的比丘来说,他们会认为自己乞食饱满、气力充足,正好趁精力充沛之时,精进用功,成等正觉。
对于参加劳作的比丘而言,他们因为心中有道,并不将自己参加劳作作为躲避用功的理由。而是认为自己因为劳作占用了修道的时间,荒废了自己的道业,现在应当将失去的时间补回来。所以,应当抓紧时间修禅。还有一些将要参加劳作的比丘,他们会认为劳作会占用自己禅坐、经行等用功的时间,因自己参加劳动,有可能荒废自己的道业,因此,应当在没参加劳动前抓紧时间用功,如此,才不会浪费修行用功的时间。说不定,开佛知见就在这加紧用功的短暂时光中。
与行脚比丘偷懒相反的是,一个有道心的比丘,他不是将自己行脚作为懈怠道业的理由,而是认为自己因为行脚,并无所获,荒废了道业,现在应当精进禅坐、经行,以积功累德,成就佛道。而那些即将行脚之人也因为自己将要行脚,会占用自己禅坐、经行的时间,可能会荒废道业,他们认为在自己没有行脚之前,更应该精进用功,证得尚未证得的道果,得到佛法的真实利益。
对于患病的比丘来说,他们由于认识到人生无常的道理。认为生老病死是人生的自然规律,说不定自己生了重病,不日将死,趁自己还没死的时间,抓紧时间禅坐、经行。说不定就是在未死前的一瞬间,就能够蒙佛接引,往生西方。还有一些患病初愈的人,他们认为自己生病妨碍了道业,现在正好疾病痊愈,适合充分利用一切时间来修持。在他们心中,即使一瞬间的时间也是非常宝贵的。岂不见,历代禅宗的高僧大德,常常是在茶杯落地、锄碰竹子、河中见影的一瞬间大彻大悟的。
舍利弗之所以在千二百五十比丘云集一起之时,向众比丘讲说八懈怠法与八精进法,目的是为了告诉众比丘,人生时光十分有限。众人应当道心真切,善用一切时间来禅坐、经行,而不要为自己懈怠道业找借口,辜负出家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