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2-23 13:28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2 22:51
明万历年间,临清文人缙绅聚议,认为临清风水不利,并告当时钦差临清的提刑按察使钟万禄,最后决定,将观音大士像移至砖城北水关下,即土城坎(北)方,并建造一座宝塔,此处正是临清汶、卫两河汇流北去的“天关”,可“扼塞两河水口,弘开万里天关”。事情定下来以后,便推举在家赋闲的工部尚书柳佐主管其事,并正式定名为“舍利宝塔”,从万历四十年开始策划,至万历四十五年第五层建成。第六层于次年由临清布商王道济独资捐建,又历时三年,九层宝塔终于全部建成。
临清塔应“灵收八表”的意象。塔各层平面皆为正八边形,第一层至第五层和第七、八层塔心室为正方形。六层和九层则为八角形,五层塔心室皆辟有门洞券,通向塔外。塔的平面构成是结合竖向设计而统筹布置的。就全塔而言,登临凭眺,则八面风光皆可撷取;而就各层言,则层层相错,收入景物各有不同,形成了统一中的变化,丰富了“灵收八表”的戏剧性空间变幻效果。至于塔心室的内部空间,也无不层层变化,而且由于扒道的狭长幽暗,更在先抑后张中,显现出光明和小中见大。第六层塔心室的建筑物构造更是颇具匠心,也最精到。捷足先登的人们惊喜地发现“三百里外忽见遥山’。”朝宾岱宗暮太行”,实在是地处平原的临清旷古未见的奇景。第六层塔心室东、西两面券窗上方分别嵌石题刻“西引太行”、“东延岱岳”,正北佛龛券洞上方则题刻作“秀聚中天”。此最能体现“灵收八表”之意。
至第七层,塔心室又转变为塔壁四合,上部由穹窿顶改为斗拱出跳承托的平顶,东、西、南、北列布砖雕字样分别为“阿众佛”、“弥陀佛”、“宝生佛”、“成就佛”,以应七级浮屠、四面生佛之意。以其卓尔不群的空间处理,显示出佛的境界尊严,达到空间序列的最*。
至第八层,似又恢复到第一至第五层大同小异的形式,人们会由此而被唤起几分回忆,形成了*过后的片刻宁静。至八角形的第九层塔心室,空间形式又在似与不似的印象中,同第六层的处理联系起来;那逐渐聚拢的穹顶,隐没了自地宫拔出而贯通全塔的塔心柱,标志着全塔的内部空间序列至此*结束;而联想着塔心柱穿出塔顶冠表为塔刹的外部空间形象,又不禁令人感到,这灵收八表的佛的空间,仍似意犹未尽,在无尽的延续,直至中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