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器里面敦和豆在外貌上的区别?总是看不出来。。。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16:04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9 01:18
【敦】青铜器名,古代用来盛放黍、稷、粱、稻等饭食的器皿,由鼎、簋的形制结合发展而成。就饪食器总体的发展变化而言,与鼎中盛肉食相配套的盛饭食的器物,西周是簋,春秋是敦,战国以后则是盒。《礼·名堂位》载:“有虞氏之两敦。”说明其很早就已经从盛储器演变成为礼器。产生于春秋中期,盛行于春秋晚期到战国晚期,秦代以后渐趋消失。
【豆】最早用于盛放黍、稷,后演变为专门盛放腌菜、肉酱等调味品的器物。豆的造型类似高足盘,上部呈圆盘状,盘下有柄,柄下有圈足。商周时豆多浅腹,粗柄,无耳,无盖。春秋战国时豆的形制较多,有浅盘、深盘、长柄、短柄、附耳、环耳等各种形状,上有盖可仰置盛放食物,亦有方形的豆。使用时,豆也常以偶数出现,按尊卑长幼,亦有数量多少之分。
【区别】
用简单的话说,【豆】外表看上去像今天的酒杯,但作用相当于今天的盘子。而【敦】基本造型为圆腹、双环耳,三足或圈足,窄盖。器身常饰有环带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