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15:59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6 16:22
侏罗纪(Jurassic Period),距今约2.05亿~1.37亿年,属于中生代第二个纪,俗称爬行动物和裸子植物的时代,也称为恐龙时代。超级陆块泠*此时真正开始*,*地壳上生成了大西洋。非洲开始从南美洲裂开,而印度则准备移向亚洲。生物发展史上出现了一些重要事件,引人注意。如恐龙成为陆地的统治者,翼龙类和鸟类出现,哺乳动物开始发展等。陆生的裸子植物发展到极盛期。淡水无脊椎动物的双壳类、腹足类、叶肢介、介形虫及昆虫迅速发展。海生的菊石、双壳类、箭石、六射珊瑚仍为重要成员。
侏罗纪时爬行动物迅速发展,恐龙的进化类型——鸟臀类的四个主要类型中有两个繁盛于侏罗纪,飞行的爬行动物第一次滑翔于天空之中。鸟类在侏罗纪首次出现,这是动物生命史上的重要变革之一。恐龙的另一类型——蜥臀类在侏罗纪有两类最为繁盛:一类是食肉的恐龙,另一类是笨重的植食恐龙。海生的爬行类中主要是鱼龙及蛇颈龙,它们成为海洋环境中不可忽视的成员。早侏罗世新产生了哺乳动物的另一些早期类型——多瘤齿兽类,它被认为是植食的类型,至新生代早期绝灭。而中侏罗世出现的古兽类一般被认为是有袋类和有胎盘哺乳动物的祖先。
软骨硬鳞鱼类在侏罗纪已开始衰退,被全骨鱼代替。发现于三叠纪的最早的真骨鱼类到了侏罗纪晚期才有了较大发展,数量增多,但种类较少。侏罗纪的菊石更为进化,主要表现在缝合线的复杂化上,壳饰和壳形也日趋多样化,可能是菊石为适应不同海洋环境及多种生活方式所致。侏罗纪的海相双壳类很丰富,非海相双壳类也迅速发展起来,它们在陆相地层的划分与对比上起了重要作用。侏罗纪是裸子植物的极盛期。苏铁类和银杏类的发展达到了高峰,松柏类也占到很重要的地位。
侏罗纪地层在新疆分布比三叠系明显广泛,塔里木及其以北各陆相盆地普遍有出露,是中生代出露最多的单元。其中下中侏罗统普遍含煤,植物和淡水双壳化石丰富。昆仑山、喀喇昆仑山南部同三叠纪一样为海相环境,产菊石、双壳、腕足、箭石等化石。
1.新疆侏罗纪的恐龙
新疆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南缘有大面积的中生代侏罗纪地层。1928年1月,中瑞科考团经内蒙古进入新疆。1928~1931年,袁复礼深入到奇台的将军戈壁,吉木萨尔县等地进行科学考察。短短3年间,袁复礼在此地共发现和采集了72具爬行动物化石,其中包括奇台天山龙等恐龙化石。
新中国成立后,准噶尔地区恐龙不断发现。1956年,新疆石*理局地质人员在卡拉麦里山南坡帐篷沟背斜西翼发现一具完整的恐龙化石。1957年新疆地质人员在五彩湾的石树沟发现一条恐龙尾部骨骼。1974年新疆石*理局、新疆大学地质地理系师生在新疆阜康县三工河地区侏罗纪中期地层发现甲龙化石。这是首次在亚洲发现的侏罗纪中期的甲龙类恐龙。20世纪80~90年代,在准噶尔地区恐龙挖掘仍然颇有收获。1982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研究所于准噶尔盆地采集到苏氏巧龙化石。1987年中国和加拿大合作的考察队联合考察更是引人注目,发现单嵴龙化石、中华贼龙属、中加马门溪龙,后者体长可达到35米。为纪念中加科学家成功的合作,研究者把它定名为中加马门溪龙。进入新世纪后,准噶尔盆地的恐龙挖掘再次成为热点地区。2002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在准噶尔盆地挖掘出两具“五彩冠龙”的化石。处在将军戈壁、距奇台县城150千米的恐龙沟则是人们最关注的地区,这里已多次发现恐龙化石,1987年,中加考察团挖掘的中加马门溪龙就是在这里出土的。2006年7月,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再次开赴这里,进行挖掘,*电视台对这次挖掘进行了转播。总之,新疆是世界上恐龙化石极为丰富的地区之一,近年来各种科普读物、影视传媒介绍很多,这里就不再多说了。
2.新疆侏罗纪植物及硅化木
侏罗纪是裸子植物极盛时期,新疆早中侏罗纪气候温暖潮湿,植被繁盛,凡有早中侏罗世地层分布的地区均保存大量植物化石。蕨类植物以新芦木、似木贼、锥叶蕨、枝脉蕨最为常见;裸子植物有苏铁类的侧羽叶、尼尔桑、蓖羽叶,银杏类的似银杏、拜拉、拟刺葵,松柏类的松型枝、枞型枝等。这些植物化石通常与煤系地层伴生,也是成煤的原料,在煤层顶底板保存最好。利用其可以详细划分侏罗纪地层并指导找煤工作。
目前众所周知的硅化木属松柏类植物,奇台-吉木萨尔北将军戈壁的硅化木的发现显然表明那里曾经是茫茫林海,其生长年代为晚侏罗纪,后因地壳水平沉降被掩埋,经硅质交代形成化石,又因水平抬升并经剥蚀暴露地表,形成今天壮观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