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15:48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8 21:52
爱德华二世死亡之后,伊莎贝拉便掌握了英国大权。但她可能也不会想到,自己对丈夫的残忍对待将在某一天会受到报复。而这种报应,正是来自她的儿子爱德华三世。
爱德华三世在幼年,由于得不到父爱,又经常跟随母亲四处奔波,所以爱德华三世对伊莎贝拉几乎是言听计从。在从法国打回英国时,他也是义无返顾地支持母亲反对父王。但是在自己登上国王的宝座后,看到父亲的惨死,再看到母后及其情人莫蒂默大权独揽,爱德华三世的态度迅速变化。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尽管爱德华二世一生窝囊懦弱,但他的儿子却与其截然不同。这位年轻的国王倒有点像他的祖父爱德华一世,可谓精明干练。
从历史长远影响来看,爱德华三世的即位,还导致了一件重大事件的发生,这就是英法之间的百年战争开始拉开了序幕。
就在1328年,法国国王查理四世去世,加佩王朝绝嗣。这时,爱德华三世便提出,自己作为法王腓力四世的外孙,有权继承法国王位。但是法国人本来就对英国充满戒心,自然不会接受这一建议。经过一番商议,法国人最终选举瓦卢瓦家族的腓力六世继任,从而开创了瓦卢瓦王朝。这一事件,也就为双方的冲突埋下了伏笔。
又过了几年,英法两国又围绕着领土纠纷展开了纷争。原来早在1259年,双方曾缔结《巴黎条约》,规定英王可作为法王的封臣领有阿奎丹。但在此后,英国人认为阿奎丹是从先祖继承的财产,而法王则希望从加强集权的角度,将这块封地收归法兰西。到伊莎贝拉远嫁英国时,法王又*将诺曼底和安茹作为陪嫁,使英王的地盘进一步扩大。当爱德华亲政后,仍以其母亲健在为由将这些领地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1337年,法王腓力六世决心对这些地区实行完全的司法权。为此,他写信给爱德华三世,希望他主动交还诺曼底、安茹以及阿奎丹,但是强硬的爱德华三世却以自己诺曼底公爵继承人的身份和自己母亲的陪嫁为理由,断然拒绝了法王的请求,并在回信中向法国宣战。于是,一场将持续上百年的战争就此打响了。而后来的历史证明,英法百年战争,不仅对交战两国产生了一系列后果,即使对整个西欧的*、军事、经济和社会发展,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爱德华三世在外交上的强硬态势拉开了英法百年战争的序幕。 百年战争爆发的原因有三:
第一点,法国王位继承问题; 第二点,对与英国经济联系密切的弗兰德尔的争夺。弗兰德尔伯国是法王的附属,但是,该国大量加工从英国进口的羊毛,加工成呢绒,再返销英国,所以与英国的联系十分密切。法王一直想彻底占领弗兰德尔,掐断英国人的经济命脉,而弗兰德尔伯爵也倒向法王,但是,弗兰德尔伯国内的根特等有自治权利的城市,却向英国人求助; 第三点,对英王在法国的残余领地的争夺。自英国相继失去诺曼底和安茹之后,英国在*仅存的一些领地,成为英法双方争夺的焦点;
总之,年轻有为的爱德华三世亲政后,一直寻找机会,想同法国开战,一举解决英法间的上述种种问题。
1337年五月,法王宣布没收英王在*的领地吉约拿。十月,爱德华三世正式宣布他是法国国王,百年战争爆发。此后,一直到1801年,历代英王都自称身兼法王。
此时,弗兰德尔伯爵,法国人路易,为了表示他对法王的效忠,在坎德萨岛上设置了一支守军,阻挡英国与尼德兰之间的海上交通。爱德华三世以此借口,派出英军去攻占该岛。1337年11月11日,在箭雨掩护之下,英军在该岛登陆并毁灭防御工事。英法百年战争自此开始,一直延续了116年之久。 斯勒伊斯海战之后,爱德华三世底气十足,遂正式向斐利六世提出对法国王位的要求。斐利六世当然予以拒绝。于是,爱德华三世率英军大举进攻法国。
1341年,经教皇克来门特六世调解,英法之间曾有短暂的停战。1346年,战事再起,爱德华三世携长子黑太子爱德华卷土重来,在诺曼底登陆。
这是黑太子爱德华第一次在战争中亮相。这位黑太子,黑盔黑甲,是英军中着名的勇将,出道那年,是一位十六岁的小英雄,敢说是不亚于《说岳》中的金禅子银禅子。而这支英军部队,也很有战斗力,包括训练良好的家臣部队和训练有素的由自耕农组成的大弓队。英国自从被诺曼底征服之后,就以射箭作为 “国技”,所有自由农民均有弓箭,所谓自由农民实际上是一支常备民兵。大弓兵作战,在十四世纪前后的一个多世纪,一直是英军的基本取胜模式。
船尚未发明之前,只要能坚守加来,就可以使英格兰永远免除被入侵的危险。这个要塞保留在英国人手中达两百年以上,直到1558年被法国人攻陷,英国才再次面临一连串的入侵威胁。
克雷西一战使英国变成了一个军事强国。它不仅是军事上的胜利,还动摇了西欧*的传统封建制度,在火药出现以前,大弓横扫天下,使纵横西欧几百年的封建骑士黯然失色。
克雷西之战后,由于财政匮乏,还由于突然爆发的黑死病席卷欧洲,爱德华三世不得签订停战协定,返回英国。 1350年,法王斐利六世死于黑死病,“好人若望”即位,是为若望二世。此时,法国江山支离破碎,风雨飘摇。
国王和黑太子
1355年,从黑死病中缓过劲来的爱德华三世,重启战端。爱德华三世计划兵分两路,他自己亲率北路军从法国北部的加来登陆;25岁的“黑太子”率南路军从法国南部的波尔多登陆,实施南北夹击,企图一举灭亡法国。
眼看法国就要面临灭顶之灾,正在此时,法国的亲密盟邦苏格兰,又出来捣乱了。北路军刚登陆不久,国内就传来苏格兰人发兵犯境的消息,爱德华三世仓促班师回国。于是,黑太子一开始就陷入孤军作战的被动境地。
黑太子所率军队计有重骑兵1000,大弓手2000,加上长*手,共8000人马。
英军主力主动撤兵后,他认为南路英军兵少将寡,不足为惧。因此未趁黑太子立足未稳将其赶入大海,从而坐失击败英军的良机。
1356年8月,黑太子认为进攻法国腹地的时机已经成熟,于是亲率英军北上远征。一路上势如破竹,直*法国中西部重镇图尔。若望二世急率四万兵马南下迎战,准备抄英军的后路。黑太子见势不好,赶紧南撤。若望二世率法军在普瓦捷一带的高地,以逸待劳,准备一举全歼入侵的英军。
黑太子见求和不成,遂下决心破釜沉舟,与敌展开死战,杀开一条血路。1356年9月19日拂晓,黑太子集合全体官兵,发表了慷慨激昂的演讲,号召大家奋勇杀敌。他指挥部队迅速抢占普瓦捷附近的高地,将全军沿道路和山丘分左中右三个部分配置,在道路两侧的葡萄园和杂木丛中埋伏大弓兵,他本人率预备队坐镇*,严阵以待。
法军分四个轮次向英军发起轮番进攻。但是,英军人数虽少,却极大地利用了地形之利。在丘陵荆棘中,法军重骑兵难以发动攻势,只得下马作战,结果,笨重的重骑兵,成了藏身篱笆墙后的英军大弓手的活靶子。法国骑士遭到埋伏在杂木丛中的英军弓手的猛烈射击,后面跟进的步兵前进受阻,无数人死于英军的箭雨下。法军前三个梯队接连向英军阵地冲击,皆被击退。若望二世急了,亲率法军发起冲锋。黑太子见法军势大,也亲自披挂上阵,迎击法军。与此同时,他派出一支分队,迂回到法军身后。
双方主帅亲自上阵,两军将士奋勇拼杀。那黑太子勇冠三军,力敌人多势众的法军。双方正在酣战,突然,法军左侧杀出一彪人马,正是那支迂回到法军身后的英军。法军再也支持不住,顿时崩溃。若望二世喝止不住,法军兵败如山倒,自相践踏,死伤无数。若望二世战败,和他儿子一起做了黑太子的俘虏。
普瓦捷一战,黑太子因地制宜出奇制胜,大败法军,以8000人马战胜40000之众,以一比五的兵力,竟然大获全胜。英军先进的大弓战法,使得西欧重装骑士那种个人对决的旧战法以及风行西欧五百年的封建骑士军事制度以彻底失败而告终。
此时,返回英国的爱德华三世也洗劫了苏格兰。1359年,爱德华三世再次入侵法国,围攻兰斯,准备在此加冕为法国国王,但是遭到法国人的反对,英军转而推进到巴黎。1360年五月8日,爱德华三世与法国摄政王太子查理(后为国王查理五世)及法国贵族们签订了“布勒丁尼和约”,法国*割让大片领土,并且法国人还须交付五十万英镑的巨款(相当于英国国王五年的收入)赎回他们的国王。爱德华三世同意不再称法王。
英属阿奎丹公国的疆土大大扩充。同一年,威尔士亲王,黑太子爱德华,在法国被封为为阿奎丹公爵。
此时,黑死病再次袭来,获胜的英军遂停战。
1360年,还未履约的若望二世获释,他留下儿子查理为人质。但是,后来那孩子跑了,若望认为这是不守信用的行为,于是自己返回英国监狱,直到老死。 就常理而言,任何一位妻子,在面对身为*丈夫时,都会心存怨恨与愤怒,更何况爱德华二世的王后伊莎贝拉还是一位个性极强的女性。
爱德华三世的印玺
伊莎贝拉,1292年生于法国,是法王腓力四世的独生女,另有三位兄弟,其母亲乔安娜公主是纳瓦尔王国最后一位公主和女王。尽管身为女性,但年轻时的伊莎贝拉就显露出不凡的才华。曾经有人评价说,在腓力四世四个孩子中,最适合做国王的,就是这位伊莎贝拉公主了。她从小受到良好教育,个性坚毅果敢,是个相当有魄力的女性,以至于晚年她被称为“法兰西母狼”。 而在西方历史上,伊莎贝拉也是一位大名鼎鼎的王后,她的事迹曾屡屡改编成各种文学作品。
当时,英、法两国因领土争端长期不和。到爱德华一世时,这种矛盾更加激化,双方各自心怀鬼胎,一心要吞并对方的领土。有趣的是,当时的教皇卜尼法斯八世在英国大主教的鼓动下,极力撮合两国王室的*联姻。几经讨价还价,才决定了伊萨贝拉和爱德华二世的婚姻。
1308年,当爱德华一世去世一年后,16岁的伊萨贝拉远嫁英国,成为这个国家的王后。令她意想不到的是,自己的丈夫竟是个*者。尽管他们在 1312年还有了一个儿子--后来的爱德华三世,但爱德华二世更多的时间是和他的男宠加维斯顿以及后来的迪斯潘塞尔父子呆在一起,而将如花似玉的王后冷落一旁,这使她大敢羞辱。
更让伊萨贝拉愤怒的是,当爱德华二世到苏格兰作战时,竟在男宠迪斯潘塞尔的怂恿下,弃伊萨贝拉于不顾,而自己则临阵脱逃。结果伊萨贝拉在苏格兰人的炮火下乔装打扮,带着几个宫廷保镖和侍从官狼狈地逃回英国。而此时她却发现,爱德华二世居然在王宫里与迪斯潘塞尔等人狂欢。被激怒的伊萨贝拉于是强烈要求丈夫驱逐迪斯潘塞尔,但没过几天,爱德华二世又悄悄将其接回。当她为此与爱德华二世争吵时,没想到后者竟一怒之下没收了她的财产,每天只给她一个英镑。至此,伊萨贝拉对爱德华二世彻底绝望了。
1325年,已对爱德华二世忍无可忍的伊莎贝拉带着儿子回到自己的娘家法国,以躲避丈夫的冷落和侮辱。巧合的是,她在法国遇到了爱德华二世的死对头--莫蒂默。后者在反对爱德华二世的斗争中失败,并被囚禁在伦敦塔,不过他在1324年成功逃脱,也来到了法国。这二人相遇后,很快就擦出了火花,成为了情人。
不久,王后与人*的事传回了英国。尽管爱德华二世并不喜欢妻子,但同样不能容忍她与自己的对手暗渡陈仓。于是愤怒的他向法国国王--伊莎贝拉的兄弟查理四世写了一封措辞强烈的信,要求他将伊莎贝拉遣返回英国,并对莫蒂默予以严惩。不料一向看不惯他的查理四世立即不客气地回信称,伊莎贝拉是自己的姐姐,只要她不主动走,他就不会驱逐她。更何况,查理四世还试图借助姐姐的号召力收复历史上被英国占领的土地。
再到后来,伊莎贝拉决定主动离开法国,自己组建一支军队打回英国去。临走之前,查理四世资助了她一大笔金钱。随后,伊莎贝拉来到荷兰的表妹家,她的表妹夫是荷兰国王威廉三世。在那里,她以自己儿子爱德华三世和威廉女儿菲尔帕联姻的形式,获得了一支战斗精良的雇佣军。
1326年9月,伊莎贝拉与他的情人莫蒂默一起,并携带着儿子爱德华三世,在英格兰东部萨福克郡登陆。听到这一消息,国内支持她的贵族们里应外合,纷纷起兵支持,结果伊莎贝拉军队几乎没有遭到抵抗就开进了伦敦。面对背叛自己的王后,爱德华二世和自己的男宠迪斯潘塞尔赶紧发兵抵抗,并悬赏伊萨贝拉的人头,但他们毕竟已是众叛亲离,最终不得不节节败退。1327年,陷入重重包围的国王和他的情人双双就擒。
接下来,伊莎贝拉以胜利者的姿态,开始对她的敌人进行处置了。由于深恨迪斯潘塞尔父子,她下令对二人施以各种可怕的酷刑,然后将他们处死,连他们的整个家族都无一幸免。
至于爱德华二世,先是被监禁起来。没多久,伊莎贝拉召集了爱德华二世时代最后一次议会,并*迫爱德华二世参加。据说在议会上,这位性格懦弱的国王竟泣不成声地宣布退位,将王位传给只有14岁的儿子爱德华三世。由于过分伤感,他几乎当场晕倒,然后便被关进伯克利城堡的地牢里。
但故事并没有到此为止,爱德华二世的悲剧似乎才刚刚开始。 在爱德华三世即位后,英国的朝政自然掌握在了伊萨贝拉和她的情人莫蒂默手中。或许是对自己的*丈夫太过愤恨,或许是出于某种不可告人的*图谋,伊萨贝拉并不满足于仅仅囚禁爱德华二世,而是决定斩草除根 1327年9月,即政变发生几个月后的一个深夜,正当孤苦伶仃的爱德华二世在监牢中唉声叹气时,突然有几名狱卒悄无声息地走了进来。他们面无表情地打量着曾经的国王,然后从身后拿出一根烧得通红的长长的铁叉。看到此情景,爱德华二世似乎意识到了什么,他惊恐地睁大眼睛,对狱卒们大喊道:“你们要干什么?”话音未落,他就被死死按住。然后,令人恐怖的一幕发生了。只见狱卒们将那根烧红的铁叉,居然狠狠地插进爱德华二世的*中,使其腹腔烧焦、洞穿而毙命。而由于表面上并没有伤痕,所以死者好象是自然死亡的样子。据说在行刑时,爱德华二世国王撕心裂肺的惨叫声传遍了监狱城堡内外,久久回荡在田野的上空,使闻者无不毛骨悚然。一代君王,就以这样一种极为恐怖的方式被谋杀了。 当然,以上关于爱德华二世死亡过程的描述,也只是民间的一种传闻,许多历史学家对此是深表怀疑的。但不管怎么说,爱德华二世之死,几百年来依然是欧洲 历史上最令人震惊的事件之一。 爱德华二世死亡之后,伊莎贝拉便掌握了英国大权。但她可能也不会预料到,自己对丈夫的残忍对待将在某一天遭到报应。而这种报应,正是来自她的儿子爱德华三世。
1328年一天深夜,爱德华三世率领亲信向母后及其情人发动了突然袭击。经过一番激战,他逮捕了莫蒂默,将母亲也关押起来。虽然伊萨贝拉曾绝望地向儿子求情以保住自己情人的性命,但莫蒂默还是被以判国罪处斩了。至于伊莎贝拉,则被关押长达三十年之久,直到郁 郁寡欢地死去。唯一值得欣慰的是,爱德华三世毕竟还是深爱自己的母亲,也经常定期去看望她,使其尚能以英国王后的高贵身份安享晚年。